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76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双极电化学氧化降解水中苯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岑世宏  宋晓焱  褚衍洋 《环境科学》2011,32(8):2305-2310
采用钛基氧化物涂层材料(Ti/SnO2-Sb2O5)为阳极,石墨为阴极,在含Fe2+和不含Fe2+2种电解质条件下研究了苯胺的电化学氧化降解效率和机制.结果表明,Ti/SnO2-Sb2O5阳极氧化降解有机物的电位约2.0 V±0.1 V,而石墨阴极还原O2生成H2 O2的优化电位为-0.65 V.H2 O2单独作用不能...  相似文献   
72.
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先良 《环境科学》1993,14(5):32-38
通过室内淋滤实验,研究了酚,氰,砷,汞,铬在粉质轻亚粘土和中砂中的积累,运移规律:(1)土体对污染物质吸附净化均可分为强吸附阶段,饱和吸附阶段和吸附饱和阶段;(2)土体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净化强度与其粒度通常呈负相关;(3)酚,氰在包气带中降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挥发性与生物分解作用。证实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的主要迁移形式为:H3AsO3,H2AsO3^-,CrO4^2,Hg(OH)^+,GgOHCL,同  相似文献   
73.
朱淑琴  尹萍  张萍 《环境科学》1997,18(6):66-67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毛皮模拟废水的试验条件为:水温20℃,DO2mg/L,CODcr1500mg/L,BOD5 900mg/L,MLSS 2100mg/L增至2600mg/L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限制曝气方式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74.
SBR法处理啤酒废水和味精废水进水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BR法处理啤酒废水和味精废水 ,研究了不同进水方式对SBR法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啤酒废水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效果较好 ,瞬时进水和限制曝气进水效果相当 ;味精废水采用非限制曝气进水效果较好。通过动力学分析认为 :SBR反应器内的反应在限制曝气进水条件下以推流式进行 ,在非限制曝气进水条件下具有完全混合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苯甲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去除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h的处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的去除率(依次为48%、30%和约0%),具有明显的光电协同作用;工作电极与对电极采用内外同心圆柱形的布置方式;在通入高纯氮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在1h时可达98%,优于TiO2/Al板光阳极在仆时对苯甲酸85%的去除率;在通入纯氧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和TiO2/Al板光阳极经过1h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推流式曝气池及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工艺流程及特点,特别是从其内在的规律上对两种形式的曝气池做了细致的比较。并以两个具体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了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采用两级SBR与膜法相结合的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两级序批式运行模式对膜污染特性的影响.对运行111 d后的平板膜污染阻力分布进行了测算,并对两级序批式MBR与连续流单级好氧MBR的平板膜污染速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两级序批式MBR的平板膜污染阻力以凝胶极化阻力为主,占总阻力的43%,沉积阻力较低,仅占总阻力的10%;与连续流单级好氧MBR相比,两级序批式MBR可以在更高的膜通量下运行,保持更低的膜污染速率,在运行42 d后,过膜流量从100 L/h下降至85 L/h,过膜压差从1.52×10~4 Pa增加至2.22×10~4 Pa;而连续流好氧MBR系统,过膜流量从61 L/h降低至39 L/h,过膜压差却从1.01×10~4 Pa增加至2.63×10~4 Pa.研究表明,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可以改善膜过滤过程的水力条件,从而有效地减缓浓差极化,降低沉积污染及凝胶层污染,序批式、膜间歇运行与空曝的结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构型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牺牲阳极,使其在与常规阳极质量相当的前提下,增加初期发生电流,使被保护体较快极化到保护电位,后期发生电流降低,满足平均和末期保护电流需要,达到节约牺牲阳极用量的目的。方法在传统梯形阳极两侧增加两个翼翅,降低接水电阻,增加初期发生电流。翼翅优于本体快速溶解,其表面积迅速减小,发生电流随之降低。结果质量与常规阳极相近的新型阳极,初期发生电流增加30%以上,远高于设计值10%,初期极化完成后,新型阳极发生电流快速降低,达到与常规阳极相当的发生电流。结论据此试验结果对导管架平台水下结构进行阴极保护设计,可达到节约牺牲阳极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解吸与解吸液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EDTA强化解吸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EDTA能够迅速地解吸模拟土壤中的Cu、Cd和Pb等重金属。初始EDTA浓度、解吸时间以及离子强度的增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效果有一定的正影响作用。此外,考察了土壤解吸废液在零价铁/曝气体系中的处理。经过零价铁/曝气技术后,解吸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能被完全去除,EDTA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8%和86.6%。  相似文献   
80.
电流密度对BDD电极电化学矿化吲哚的影响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佳维  王婷  郑彤  蒋欢  倪晋仁 《环境科学》2017,38(9):3755-3761
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法是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与总有机碳(TOC)等的测定相比,气态中间产物的逸出量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反映有机物的矿化程度与去除效果.本研究以吲哚为代表性污染物,通过对比不同电流密度(10、20和30 m A·cm-2)下BDD电极对吲哚的去除率与矿化率,结合降解过程中碳和氮形态的变化与守恒情况,分析吲哚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BDD电极对吲哚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电流密度为10、20、30 m A·cm-2时,吲哚达到100%去除的时间分别为8、5和4 h;TOC去除率、CO_2产生量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证明矿化率与电流密度成正相关;电解产生的CO_2气体与TOC、无机碳(TIC)构成了碳守恒体系.4~5 h时,体系TOC、TON和CO_2产生量均没有变化,表明电解产生的靛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此时为中间产物积累阶段;XPS表征进一步证实了中间产物靛红、苯醌等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这些吸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被降解.本研究从气态产物检测及碳氮形态分析与守恒的角度阐释吲哚矿化过程,对于辅助揭示有机物的电解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