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针对H2S污染的严峻形势,构建了包括催化再生装置和生物滴滤器的生物催化氧化装置,进行了装置的填料选择研究.经对比试验得出填料脱硫性能的优劣顺序为:沸石>焦炭>多面空心塑料小球.在温度为30 ℃、进气量为0.25 m3/h、进气H2S为2 000 mg/m3、喷淋量为1 000 mL/h、喷淋液的pH为1.97、Fe3 为0.05 mol/L的条件下,装填沸石的生物催化氧化装置的出气H2S浓度足以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规定的一级厂界标准值.试验证明,生物催化氧化法是有效的新型脱除H2S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应进一步开展中试研究.  相似文献   
302.
采用生物滤池探究部分反硝化(NO3--N还原到NO2--N)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厂深度脱氮的可行性.以实际二级出水为进水,考察滤速、碳氮比(C/N)等影响因素对滤池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分析了滤池沿程水质变化和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控制高滤速和低C/N,3d可实现部分反硝化滤池的快速启动,滤池120d平均亚硝态氮累积率(NTR)为60.3%,最高可达82.1%,成功构建了连续流生物膜部分反硝化工艺.高滤速条件有助提高滤池的NO2--N积累率,C/N对NO2--N积累率的影响较小,C/N为2~4,部分反硝化滤池的NTR维持在62.0%.沿程数据表明底部40cm的滤料层是部分反硝化滤池NO3--N去除和NO2--N累积的主要反应区域.由于采用实际水厂二级出水进行研究,扫描电镜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存在多种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303.
江肖良  李孟  张少辉  张世羊 《环境科学》2018,39(12):5503-5513
为了从微生物层面探讨曝气、挂膜周期、池形(或流态)改变对生物滤池净化效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种不同工况的生物滤池,即MAVF、NAVF、NVF、BHF,其中前三者为垂直流滤池,最后一种为折流式水平流滤池. 4组滤池框架和滤料相同,MAVF与BHF串联,且于试验前期运行1 a,NAVF及NVF为新启用滤池. 4组滤池采取同步序批式运行,其中MAVF、NAVF进行间歇曝气,其余两组未曝气.于新启用滤池挂膜阶段,对4组滤池同步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进行持续监测,并于挂膜结束后采集基质样品分析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3组垂直流滤池的净化效率显著高于水平流滤池;曝气显著提高了滤池的净化效能,但与滤池微生物成熟度相比,前者的影响更弱. 4组滤池内均无明显的硝氮、亚硝氮积累,反硝化进行得很彻底. 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4组滤池的多样性指数高低是BHF MAVF NAVF NVF,表明滤池愈成熟,多样性指数愈高. 4组滤池内微生物以兼性异养菌为主,且以异养反硝化脱氮菌最为丰富. NVF及BHF滤池内发生了异养硝化过程,曝气促进了滤池内好氧硝化菌的富集. 4组滤池内均未检测到好氧聚磷菌,磷的去除以反硝化聚磷为主.试验工况下,滤池对总氮的去除率不高主要归结于滤池内尚未富集到自养硝化菌或其丰度不高,后者导致滤池的氨氧化能力有限,进而影响总氮去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的调整会影响到生物滤池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功能菌富集,进而最终影响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304.
针对一种用于小流量分散型污水处理的连续流间隙曝气前缺氧生物反应器进行生产性试验.在持续近1年的运行监测和工况优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曝气时间比、混合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组合工况下该生物反应器去除COD、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可以维持高的污泥浓度,进而高效去除污水中的COD.脱氮效率可通过调节工艺运行参数来提高:在进水流量一定时,减少曝气时间比(即增加停曝时长);在曝气强度一定时,调低混合液回流比;当进水流量升高时,同时增加曝气时间比与循环时长.当反应器达到稳态运行后,在水温17.4~28.6℃、曝气时间比0.5、曝气阶段平均溶氧浓度约1.0 mg·L~(-1)、总HRT 16.6 h、混合液回流比1.5条件下,COD、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0%、70%~80%、80%,出水COD、NH_4~+-N、TN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TP指标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05.
An anoxic biofilm involved in continuous denitrificationprocess was monitor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concentrations of influent dissolved oxygen (DO) or nitrite onthe biofilm. Microelectrode measurements evidenced nitrateremoval activity of biofilm. Whe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DO were applied to the reactor, generally decreasedconcentrations of DO were observed as bed depth increased fromthe bottom of the reactor. Greatest decrease of the DO wasobserved in the lower 20% of the bed depth. Nitrate removalefficiency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nfluent DOconcentrations (8.3-11.9 DO mg L-1) or nitrite loadingrates (0-5.5 N-NO2 - kg m-3 day-1) employed in this study. Nitrite loading rates to achieve morethan 90% of nitrate removal efficiency were 1.46 N-NO2 -kg m-3 day-1 or less at pH 7.5 and 0.34 N-NO2 - kg m-3 day-1 or less at pH 6.8. Nitrat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63% or more within the lower 20% of the bed depth at the nitrite loading rates that allowed more than 90% of nitrat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reacto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first quantitative data that nitrate removalperformance of an anoxic biofilm is inhibited by DO or nitrite,reported to be a limiting factor in the suspended biologicaldenitr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306.
生物脱臭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生物脱臭技术处理臭气具有设备简单,费用低,不需再生和其它后处理,能耗少,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脱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生物脱臭技术的微生物,脱臭机理以及处理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预测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7.
黄靓  郭海燕  刘小芳 《化工环保》2019,39(2):158-162
采用SBR反应器驯化培养反硝化聚磷菌,考察了厌氧-缺氧-好氧和厌氧-缺氧运行模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增殖情况、反应器的脱氮除磷特性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和糖原的合成消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2 d(288个周期)的驯化培养,SBR反应器内反硝化聚磷菌的数量约占全部聚磷菌的84.5%;厌氧-缺氧培养方式下,反硝化聚磷菌的释磷速率为34.5 mg/(L·h),缺氧吸磷速率为23.0 mg/(L·h),缺氧阶段每降解1.0 mg/L的PO_4~(3-)-P需要消耗1.0 mg/L的NO_3~--N;每消耗6.3 mg/L的COD生成1 mg/g的PHB,每降解1 mol的PHB约生成0.73 mol的糖原。  相似文献   
308.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结果表明,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传统的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厌氧段磷的释放和COD的消耗成线性关系.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反硝化聚磷菌在聚磷菌中的比例从13.3%上升到69.4%.稳定运行的厌氧/缺氧SBR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性能,缺氧结束时体系中磷浓度小于1mg/L,除磷效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309.
木屑生物膜处理H2S气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木屑为载体固定微生物处理含H2S废气.微生物经活性污泥驯化得到.结果表明:木屑为载体固定微生物小需要长时间的挂膜时间.生物滤池启动后的48h内进气浓度迅速提高到641mg/m^3,H2S的去除率达到了100%.实验测定了不同容积负荷下H2S的处理率,当容积负荷为360g(H2S)/(m^3d)时,H2S气体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在97.4%以上.最后采用Michaelis-Menten关系式对H2S的去除速率进行了宏观动力学分析,计算得出半饱和因子Ks为242.75mg/m^3,最大表观去除率Vm为833.33g(H2S)/(m^3d).图5表2参8  相似文献   
310.
生物滤池系统内生化作用机理综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淹没式生物滤池系统对官厅水库入库水进行了生物预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综合考察了生物滤池系统内的生化作用机理 ,对地表水中的好氧反硝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并在水力负荷为 4m3 (m2 ·h)的情况下取得了 2 9%的脱氮率 .好氧反硝化对于低C N比的地表水进行生物脱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