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66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796篇
基础理论   227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利用孔雀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与流动注射分析(FIA)联用,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直接的海水中磷酸盐的测定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当磷酸盐浓度在1~50 μg/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其线性方程为:y=1.2243x + 3.4529(R2 = 0.9995);检出限(3σ)为 0.29 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76 %(50 μg/L的磷酸盐添加于空白海水,n=8).利用本方法分析海水水样中的磷酸盐,回收率为91.9 % ~108.2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海水中磷酸盐在实验室中的测定,而且满足监测站、监测船等的对磷酸盐的在线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942.
三种吸附材料除磷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发新型高效除磷吸附材料为目的,以活性炭、蛭石和粉煤灰为试验对象进行吸附除磷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废水pH值变化显著,活性炭、蛭石在pH=6附近达最大值,粉煤灰在pH=11附近达最大值。当改变投加量时,活性炭和蛭石的除磷率并没有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粉煤灰的除磷率与投加量成正比。通过对三种吸附材料除磷性能的比较发现,粉煤灰吸附容量大于蛭石和活性炭,具有优异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43.
高温解磷菌对堆肥所添加难溶性磷素转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堆肥产品中可利用磷素含量,采用不接种解磷菌剂、不添加磷矿粉处理(CK),不接种解磷菌剂、添加磷矿粉处理(CP),接种解无机磷菌剂、添加磷矿粉处理(CMP)3种处理进行了堆肥试验,并对堆肥不同时期样品中磷组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比较,在堆肥不同时期, CMP、CP处理有机态磷、水溶性磷、速效磷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堆肥结束后, CP、CMP处理有机态磷、水溶性磷、速效磷与CK比较的增加值分别为2049.8、4188.6mg/kg,264.2、648.7 mg/kg,954.0、3576.4mg/kg,其中CMP处理分别是CP处理的2.04、2.46、3.75倍.试验结果证明,采用高温解无机细菌接种,可明显促进堆肥中添加难溶性磷矿粉的转化效率,提高堆肥产品中植物可利用磷素含量.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生成焦磷酸镁的问题,开展了热解产物中焦磷酸镁的酸解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焦磷酸镁酸解行为的影响,得到焦磷酸根向正磷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酸解能有效地使不具备氨氮沉淀能力的焦磷酸镁转化为对氨氮具有高效沉淀作用的磷酸镁,从而实现磷酸铵镁的循环利用。研究还考察酸解产物的氨氮沉淀性能,包括pH值、投加量等对氨氮沉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热解与酸解条件下,磷酸铵镁循环使用5次仍具有90%以上的氨氮脱出性能。  相似文献   
945.
钢渣和沸石去除猪场废水中的磷酸盐和氨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猪场废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去除,采用钢渣除磷酸盐,NaCl改性沸石除氨氮,考察了不同比例钢渣和沸石混合材料同时去除磷酸盐和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钢渣对猪场废水中磷酸盐去除效果明显,沸石对猪场废水中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混合材料中活化沸石和钢渣的比例为4:1时,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75.87%和89.71%。猪场废水进行两级处理后,便可达到磷酸盐和氨氮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46.
亚热带丘陵区绿狐尾藻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废水氮磷去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亚热带丘陵区为研究区,采取野外定位观测的研究方法,选取耐高氮(N)、磷(P)的绿狐尾藻为湿地植物,建立稻草基质池+6级绿狐尾藻表面流湿地系统,湿地总面积1597 m2,水力负荷0.06~0.14 m·d-1,水力停留时间31 d,研究此湿地系统对养猪废水(NH4+-N:535.4~591.09 mg·L-1、TN:682.09~766.96 mg·L-1、TP:57.73~82.29 mg·L-1和COD:918.4~1940.43 mg·L-1)的治理效果,旨在为亚热带高负荷猪废水的生态治理提供参数依据.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NH4+-N、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7.4%、97.1%、91.0%和90.2%,其中以CW1累积贡献率最大(37.3%、38.4%、43.3%和27.4%).植物N、P吸收量在23.87~79.96 g·m-2和5.34~18.98 g·m-2之间,占湿地N、P去除量的19.1%和20.2%;底泥N、P吸附量在19.17~56.62 g·m-2和10.59~26.62 g·m-2之间,占去除量的19.8%和61.7%.湿地N、P去除率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表明,环境因子解释了湿地N、P去除率的79.9%和70.1%.其中,DO是湿地系统N去除的主要因子,底泥P吸附是P去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7.
本研究观测有机磷酯阻燃剂(OPFRs)污染是否可以诱发肝脏损害,考察其发生及发展程度,并探讨其发生机理,为有机磷阻燃剂污染的防治和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实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将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5组,每组12只,选取典型的氯代有机磷阻燃剂三(1,3-二氯-2-丙基)磷酸酯(TDCPP)对大鼠进行染毒,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溶剂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的橄榄油灌胃,染毒组以不同剂量的TDCPP进行灌胃(125 mg·kg~(-1)·d~(-1)、250 mg·kg~(-1)·d~(-1)和500 mg·kg~(-1)·d~(-1)),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周和第8周取血检测肝功及其他生化指标,在第8周每组抽取3只大鼠取肝脏组织做HE染色,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DCPP对大鼠染毒8周后,结果表明:(1)体重指标在灌胃1周后开始发生差异,TDCPP处理组大鼠的体重有下降的趋势,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其中高剂量灌胃组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P0.01);(2)血清肝功指标表现出显著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在第8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P0.01);(3) TDCPP暴露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显,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性降低,造成氧化损伤,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4)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坏死现象明显,且高剂量组坏死更为严重。研究结果显示:TDCPP可引起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大鼠肝脏细胞损伤、合成功能下降,造成肝脏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较为严重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94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改良剂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龙须草生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土壤生长的龙须草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增产效果均>100%。4种改良剂缓解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对龙须草毒害作用的大小顺序为钙镁磷肥>碳酸钙>有机肥>海泡石。4种改良剂在不同处理浓度下对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随着碳酸钙处理浓度的增加,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3种改良剂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龙须草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9.
IntroductionBiologicalphosphorusandnitrogenremovalprocesshasprovidedsignificantbenefitstoameliorateeutrophicationofsurfacewaterwithoutexacerbatingsalination .Recentresearchesonnitrogenremovalaremostlyeithertowardsimprovementofperformanceandenergysavingsintraditionalprocessesortowardsdevelopmentofnewprocesses microorganismsthatareabletoconvertammonium oxidatednitrogenintoharmlessforms.Shorter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 ,i.e .partialoxidationofNH 4toNO-2 andsubsequentreductionofthelatterto…  相似文献   
950.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它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采用了直接显色法对单细胞铜绿微囊藻(〖WTBX〗Microcystis aeruginosa〖WTBZ〗)蓄积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显色法测定的磷浓度值减去溶液中可溶性磷浓度值即得到铜绿微囊藻蓄积的磷浓度值。对用不同处理方式处理过的铜绿微囊藻藻液进行过滤显色和直接显色测定,结果表明聚磷酸盐(正磷酸盐)在铜绿微囊藻体内不是游离存在,而很可能是与细胞内某一活性部分结合。在确立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修改了的MⅢ培养基为基本培养条件,改变氮磷浓度对产毒铜绿微囊藻(FACHB942)蓄积正磷酸盐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氮磷比不变时,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蓄积量也逐渐增加,成明显正相关;②氮浓度不变时,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与磷浓度正相关;③而同一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与氮浓度负相关,但氮浓度超过21 mg/L时,氮浓度对于铜绿微囊藻蓄积磷的效果影响变得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