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81.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in PM2.5 were investigated over a one-year campaign at Zouk Mikael and Fiaa, Lebanon. The n-alkanes concentrations were quite similar at both sites (26-29 ng/m3) and mainly explained by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rather than natural on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nearly three times higher at Zouk Mikael (2.56 ng/m3) compared to Fiaa (0.95 ng/m3), especially for indeno[1,2,3-c,d]pyrene linked to the presence of the power plant. A characteristic indeno[1,2,3-c,d]pyrene/(indeno[1,2,3-c,d]pyrene + benzo[g,h,i]perylene) ratio in the range 0.8-1.0 was determined for heavy fuel oil combustion from the power plant. Fatty acids and hopan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and were assigned to cooking activities and vehicular emissions respectively. Phthalate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Lebanon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at Zouk and Fiaa (106.88 and 97.68 ng/m3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biogenic secondary aerosols reveal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summer. The total terpene concentration varied between 131 ng/m3 at Zouk Mikael in winter to 469 ng/m3 at Fiaa in summer. Additionnal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dicarboxylic acids especially for adipic and phthalic acids were more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diagnostic ratios indicated that the sites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sources such as waste open burning, diesel private generators, cooking activities, road transport, power plant, and industrial emissions. Moreover, results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seasons. Wherea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markers were clearly encountered during the summer period.  相似文献   
282.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Indian Fores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forestry sector can not only sustain its carbon but also has the potential to absorb carbon from the atmosphere. India has maintained approximately 64 Mha of forest cover for the last decade. The rate of afforestation in India is one of the highest among the tropical countries, currently estimated to be 2 Mha per annum.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has increased from 0.7 m3 per hactare in 1985 to 1.37 m3 per hectare in 1995. Increase in annual productivity directly indicates an increase in forest biomass and hence higher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The carbon pool for the Indian forests is estimated to be 2026.72 Mt for the year 1995. Estimates of annual carbon uptake increment suggest that our forests and plantations have been able to remove at least 0.125 Gt of CO2 from the atmosphere in the year 1995. Assuming that the present forest cover in India will sustain itself with a marginal annual increase by 0.5 Mha in area of plantations, we can expect our forests to continue to act as a net carbon sink in future.  相似文献   
283.
自201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SO2、NOx及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但臭氧污染日渐凸显.作为二次污染物,臭氧污染演变受到排放与气象条件共同影响.而评估本地前体物人为排放变化、外部传输和气象变化对臭氧污染演变的影响,并识别臭氧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重要驱动因素,是开展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关键基础.因此,本文采用WRF-SMOKE-CMAQ模拟平台,以2006—2017年广东省和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趋势清单为输入清单,以2014年的气象数据为基准年气象场,通过设置不同案例,结合观测数据,定量评估本地、外部排放变化和气象变化对珠三角秋季O3污染长期演变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6—2017年期间,整个珠三角9—10月臭氧日最大8 h(MDA8)浓度上升主要由人为排放变化主导,平均每年贡献0.7μg·m-3,而气象条件总体上抑制了2006—2017年期间珠三角秋季臭氧MDA8浓度的增长,使得秋季臭氧MDA8浓度上升速率下降为0.2μg·m-3·a-1;人为排放变化...  相似文献   
284.
本研究基于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模拟结果,分析了2005—2015年华北地区大气氮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2005年和2015年的结果进行模型敏感性实验,定量分析了全国和华北本地的人为源排放以及气象场对华北地区氮沉降年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华北地区氮沉降年均量为28.7 kg·hm-2·a-1(以N计,余同),其中18.7 kg·hm-2·a-1来自还原态氮(NHx),10.0 kg·hm-2·a-1来自氧化态氮(NOy)。湿沉降占比为56%(16.1 kg·hm-2·a-1),略高于干沉降(12.6 kg·hm-2·a-1)。氮沉降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华北的东南地区,低值集中在华北的西北地区,整体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特征。(2)2005—2015年,华北地区氮沉降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波动范围在27....  相似文献   
285.
人类活动影响下喀斯特区域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 3.3的支持下,分析了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不同人类活动强度样带1988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及2005年研究区4种主要景观类型的格局特征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江县景观分布不均匀,林地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类型;在景观水平上,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样带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复杂程度升高,景观斑块的分布趋于集中;在景观类型水平上,研究区4种主要的景观类型在梯度带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格局的变化特征,其中,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比重、破碎度和分维数随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较为明显,聚集度和连通性的梯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研究揭示了景观格局沿人类活动强度的梯度变化规律,可为研究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6.
采用特定的样品处理方式,利用静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Static-TOF-SIMS)技术,对使用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VAPS(URG-3000K)采集于非导电性的滤膜(聚碳酸酯滤膜)上的大气气溶胶细粒子(PM2.5)与粗粒子(PM2.5~10)的表面无机组分进行了探索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细粒子与粗粒子的表面无机组分组成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气溶胶细粒子表面存在着大气中二次形成的亲水性化合物,会对其表面的疏水性/亲水性特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大气化学行为;气溶胶粗粒子表面存在氟化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应该重视对气溶胶中氟污染的研究与控制;静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可以成为研究大气气溶胶表面化学组成特征的有利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87.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第一大支流香溪河流域人类活动对磷输入的影响程度,收集流域所涉及的2001~2019年的乡镇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模型,分析了该流域NAPI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香溪河流域2001~2019年的NAPI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NAPI呈现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的趋势,影响香溪河流域NAPI的主要乡镇为黄粮镇、峡口镇和昭君镇,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63.8%;河流磷输出占NAPI的百分比为10.7%~79.5%;从NAPI结构上看,影响香溪河流域NAPI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磷肥施入量,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46%~68%,次要影响因素为食物磷和磷化工及磷矿开采导致磷素释放量,分别占香溪河流域NAPI的14%~32%和16%~24%;从NAPI影响因素上看,NAPI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占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在小流域研究尺度上,NAPI与河流磷输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具有直接的响应关系.因此,香溪河流域磷素管理应优先考虑重点区域(黄粮镇、峡口镇和昭君镇),控制化肥施用量,并提高工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88.
利用多旋翼无人机于2021年7月30—31日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塔中(飞行高度0~2000 m)、民丰地区(飞行高度0~1000 m)不同粒径 颗粒物浓度、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垂直观测,结合多地面站点、再分析资料、后向轨迹模型和卫星遥感数据,对沙尘污染过程中的影响 因素、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地面低气温、高相对湿度、高风速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污染事件的发生,通过无人机探测数据发现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气温和风速的上升能够加强大气对流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输送.②在沙尘污染期间,塔中地区PM1、PM2.5和PM10的浓度分别为0.8~45.7、1.0~267.0和1.0~588.7 μg·m-3;民丰地区PM1、PM2.5和PM10的浓度分别为21.5~126.9、39.6~263.6和48.5~520.6 μg·m-3.③在沙尘污染期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颗粒物组成以粗颗粒物为主,南缘则以细颗粒物为主.民丰地区PM1/PM2.5比值(0.48~0.55)和PM2.5/PM10比值(0.55~0.83)在同时刻均高于塔中地区(PM1/PM2.5为0.18~0.33, PM2.5/PM10为0.33~0.51).④天气形势和后向轨迹表明,此次污染主要由西风环流导致,气团分别从北面翻越天山和东面绕道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携带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地区沙尘颗粒和新疆北部人为污染物.⑤CALIPSO卫星数据表明,此次污染中气溶胶存在于海拔1~8 km之间,主要集中在低层(消光系数在 海拔1.0~2.2 km左右最大).气溶胶类型为沙尘气溶胶、污染沙尘气溶胶和烟雾气溶胶,其中,沙尘气溶胶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89.
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减排潜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各类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0年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在分析其排放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氨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0年广东省人为源氨排放量为582.9 kt,畜禽和氮肥施用是排放贡献最大的人为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4.2%和40.4%;茂名、湛江和肇庆依次是排放量最大的3个城市,共占广东省总排放量33.0%;在畜禽源中,肉猪排放量最大,占畜禽源排放总量44.4%,其次是肉鸡、母猪和黄牛,分别占16.0%、15.2%和6.5%;畜禽在畜舍、储存管理、农田施肥和放牧4个养殖阶段的氨排放量不同;控制农业源对NH3的减排起关键性作用,茂名、湛江和肇庆是广东省重点控制的3个城市,肉猪、母猪、肉鸡、黄牛和氮肥施用则为重点控制源,主要控制措施包括低氮饲料喂养、畜舍改造、粪便密封、粪肥注施、延长放牧时间和使用尿素替代物.  相似文献   
290.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人为镉排放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污染源识别在污染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工农业集产区浙江省为案例,通过文献调研,构建了浙江省人为镉工农业排放因子清单,并采用清单核算法对浙江省人为镉排放的源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浙江省人为镉排放在1995—2017年期间基本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39 t增加到2007的141 t,自2007年以后,浙江省的镉排放量达到了一定的峰值,其排放量在140 t·a-1左右.其中75%以上的镉通过固废的形式排放进入环境,而进入大气和水体的镉分别约占15%和10%.在所有排放源中,原煤燃烧的镉排放贡献率最大,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他排放源从大到小依次是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生产、水泥生产、塑料生产、有色金属开采、油料消费、磷肥生产、蓄电池生产、平板玻璃生产和陶瓷生产.各个地区镉排放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2015年杭州市和宁波市镉排放量已达到20 t以上,以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北部区域远远高于南部区域.因此,建议未来浙江省镉污染排放源头治理重点是减少原煤燃烧,其次是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生产、水泥生产,尤其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