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由于物流运输绿色化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的规划与控制,在保证物流服务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地去降低运输中的能量消耗和各种废弃物的排放以及运输工具对道路的占用;因此实践中不仅要贯彻和坚持安全性、及时与准确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以及人与车辆管理的一体化等四方面的原则,而且还在通过技术进步以切实降低各种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建立起对汽车驾驶员的培训及绩效管理体系、在城市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52.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选取方面分析了国外和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对比国外研究情况指出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在指标选取、权重确定、方法采用和时空尺度适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仍然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基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核心内涵,采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思想方法,概括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绩效特征,进而构建包括“资源依赖、经济水平、生态效率、社会福利、创新驱动”五方面关键特征的五维评价法,选择能够准确反映经济转型关键过程和结果的少数关键参数作为评价指标,运用脱钩分析、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回归分析、耦合度模型、熵权法、典型相关分析等计量模型,使绩效评价结果与经济转型真实机制相一致。以东北地区7个典型煤炭城市作为案例,运用五维评价法对这些城市2003年以来的经济转型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发现:从转型效果看,7个城市都初步实现了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换,其中辽源的第二产业发展绩效较好,辽源和阜新的产业演替绩效较好;从转型质量看,生态效率均显著提升,其中辽源、阜新、双鸭山提升了经济相对发展水平,实证检验表明7个城市的经济转型中,改善经济对社会福利的支持力不够;从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看,7个城市的科技和创新水平都严重不足,经济增长趋缓,都未能实现经济转型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4.
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的评估既不同于城市建成区各类用地价格评估,也不同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用地的价格评估,是农用地价格评估中的热点和难点,其区别于其他土地评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是一种农用地转用价格,其实质是农用地所有权价格;二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用途将发生变更;三是城市规划区农用地存在着预期收益及其收益年限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江苏泰兴市为例,对城市规划区农用地价格的评估思路进行了探讨,思路之一是运用投入产出法将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的未来预期净收益还原为无限年期的所有权价格;思路之二是运用假设开发法求取“剩余之数、即为地价;思路之三是运用征购价格法从农用地价格构成角度探讨了规划区农用地的价格,并对三种估价思路及其估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5.
金属冶炼企业大气污染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SO2烟气及重金属尘毒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针对湖南水口山矿务局主要金属冶炼企业的大气污染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造成大气污染的危险源主要是冶炼企业所排放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烟气及重金属尘毒。在查明了污染源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治污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56.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nature can lead to hopelessness and despair, which may undermine engagement in conservation actions. Emerging movements, such as that behind the organization Conservation Optimism, aim to avert potential despair of those involved in conservation. Some argue that fostering positive states, such as hope or optimism, can motivate engagement and action; however, others question whether fostering hope or optimism may inadvertently undermine perceived gravity of conservation challenges. We examined this issue by quantifying dispositional hope and optimism with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ustralians (n = 4285) and assess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dicators of conservation engagement. We used the Great Barrier Reef (GBR) in Australia as a case study. We asked participants what they could do to help the GBR, then classified their responses into 2 outcome variables: identifying climate actions (i.e., actions that tackle the main threat to the reef) and identifying plastic actions (i.e., actions that are popular among community members). We also quantified likelihood of performing these actions and appraisals of both threats and actions. One dimension of hope, hope pathways (defined by Snyder's hope theory as knowing different ways to act), wa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capacity to identify climate-related behaviors (odds ratio [OR] = 1.44) and plastic reduction behaviors (OR = 1.22) and greater likelihood of adopting climate-related actions (β = 0.20). Optimism was associated with recognition of plastic reduction behaviors only (OR = 1.22). Neither hope nor optimism undermined appraisal of conservation threats. The effects of optimism were mediated by reduced action futility, and effects of hope pathways were mediated by stronger perceptions of threats to the reef (threat appraisal) and confidence in performing useful actions (coping appraisal).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spositional hope can strengthen, rather than undermine, appraisal of conserv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and thereby increase conservation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一种军事电子系统装备在批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过程管理、技术状态管理和技术质量提升等方面工作时的考核指标体系,其从过程、质量和成本三个维度对批生产工作进行全方位考核。  相似文献   
58.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氮素平衡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合理性评价,是探讨农业生产和环境变化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三峡库区上游川中丘陵区一典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系统养分循环概念模型,进行了农田和林地定位监测、耕地和盆钵模拟试验以及参与式农户调查等,研究系统的氮素各收入支出参数,计算系统的氮素平衡并对平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复合生态系统旱地和整个农田子系统氮素略有盈余,盈亏量分别为56.1 kg/hm2·a和42 kg/hm\2·a,实际盈亏率为10.4%和8.2%;而水稻田和复合系统有少量亏缺,盈亏量分别为-13.21 kg/hm2·a和-37.5 kg/hm2·a,实际盈亏率分别为为-3.2%和-7.8%;林地亏缺较大,盈亏量为-165.9 kg/hm2·a,实际盈亏率为-39.2%。模型计算的允许盈亏率(旱地23.4%,水稻田-37.2%)评价表明,旱地和水稻田目前的氮素平衡基本上是合理的。与1960s系统氮平衡比较,可以看到林地在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养分的合理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南昌地区地下水类型、含水岩(层)组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类型、数量及污染途径及水质量现状。文章从无机污染方面,对区内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0.
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 ,提出了集成于产品建模的冲压工艺性评价方法 ,分析并提出了结构工艺性与精度评价中关键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