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328篇
综合类   849篇
基础理论   422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解我国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以镉为目标污染物,选择北部湾、渤海湾、杭州湾、辽东湾、闽江口、珠江口、长江口、黄河口等8个典型海湾、河口区域作为评估目标区域进行水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渤海湾、杭州湾、闽江口、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等7个海域水体中镉的暴露水平较低,从2005至2013年其急、慢性暴露的最高潜在影响比例均低于5%,且整体呈下降趋势。辽东湾水体中镉从2005至2013年对水生生物的最高潜在影响比例为28.67%(95%置信区间26.29%~30.06%),5%、10%、15%、20%超过率对应的潜在影响比例分别为18.95%(17.84%~20.23%)、12.51%(11.65%~13.61%)、8.26%(7.40%~9.15%)、5.45%(4.62%~6.16%),其在2005—2010年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2010—2013年间呈现下降趋势。水体中镉暴露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污染物输入的影响,其中五里河、大凌河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962.
硫丹的环境行为及水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氯农药硫丹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曾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曾大量使用。硫丹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在直接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的同时,给鱼类等水生动物也带来了一定的毒性效应。由于其半衰期较长、迁移能力强、富集性高,在水体环境中已普遍检测出硫丹的存在,因此,对硫丹的水生生态安全性评价显得十分重要。硫丹对水生生物具有高毒性,它可影响生物正常受体配体作用、损伤生物膜、影响活性氧代谢并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本文介绍了硫丹的环境行为效应,并综述了硫丹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几种致毒机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63.
基于GIMMS 3 g、PAL、LTDR V3、FASIR及MODIS 5种不同的遥感影像数据,及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月值数据,采用逐像元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数据集背景下的植被变化趋势,并基于时间序列长度以及数据精度的考虑,选择GIMMS 3 g作为研究洞庭湖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基础数据集,进而利用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探讨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过去29 a间,流域GIMMS 3 g NDVI在时空尺度上均以增加趋势为主,1998~2000年出现最大的降低,以植被覆盖较好的山区减少最快;(2)去除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影响的NDVI与同期降水量距平、累积3个月气温距平值及同期日照时数距平值相关性程度最高;(3)统计意义上,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时数解释洞庭湖流域植被月NDVI变化的37%,日照时数对该流域NDVI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和气温;(4)在时间和空间范畴,生长季NDVI可以作为反映洞庭湖流域森林覆盖率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4.
通过研究141种对7种水生生物(发光菌、江水细菌、绿藻、大型溞、鲤鱼、黑头呆鱼,古比鱼)的毒性,建立了非极性麻醉型和极性麻醉型有机物的毒性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Kow的相关性,并对该相关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同时,建立了Abraham参数与7种水生生物毒性的预测模型,根据Abraham参数和预测模型的系数,对有机污染物与生物毒性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braham毒性模型回归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有机污染物对7种水生生物的毒性机理具有一定种间相似性和种间差异性,通过有机污染物对7种水生生物种间相关性研究发现,近缘物种种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这些物种具有较相似的毒性作用机理,而非近缘物种种间相关性较差,说明这些物种种间毒性机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65.
为了找出外海规模化控养水葫芦(E.crassipes)局部死亡的原因,于2013年8月对控养水域水葫芦空白对照区、健壮区、轻度枯死区以及重度枯死区的水质理化性质、蓝藻生物量及水生植物病理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和重度枯死区蓝藻生物量高达(4.21±0.49)×109 cells/L和(757.00±19.00)×109 cells/L,均显著高于空白区和健壮区(0.14±0.09)×109 cells/L和(1.46±0.11)×109 cells/L(P0.05);NH+4-N浓度为11.44±0.02mg/L和369.87±15.37mg/L,均显著高于空白区和健壮区0.32±0.01mg/L和0.34±0.01mg/L(P0.05);轻度和重度枯死区溶氧仅1.40±0.13mg/L和0.30±0.04mg/L显著低于空白区和健壮区的7.70±0.83mg/L和6.80±0.97mg/L(P0.05);枯死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Eh)较低,重度死亡区水体Eh为-279.70±29.70mv显著低于其他3处水域。并且,通过对枯死水葫芦常规病理学检测,并未发现病变迹象。由此推断:水葫芦死亡原因可能主要由下风向种养区蓝藻过量堆积死亡,致使水质恶化,水体严重缺氧,进而引起水体NH+4-N浓度过高,最终导致水葫芦死亡。这为今后种养水葫芦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利用水葫芦作为蓝藻拦截带,在水葫芦影响下的湖泊营养物质迁移与氮、磷、碳循环动力学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66.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森林过度采伐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与涵养水源功能的量化及机理研究已成为各国生态学家、林学家、水土保持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以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的6种主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获取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郁闭度、丰富度指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稳渗速率、枯落物储量、枯落物分解强度、海拔、坡度等15个指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线型评分函数求出各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评价值,即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玉山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黄山松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967.
为研究淀山湖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浓度与富集特征,测定了该湖水生生物样品(铜锈环棱螺、日本沼虾、鱼类)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了DDTs、HCHs、HCB,各生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含量有很大差异。在8种生物样品中,乌鳢体内的有机氯化合物含量最高,这可能与乌鳢处于较高营养级,且为肉食性鱼类,体内脂肪较多有关。∑DDTs、∑HCHs、HCB的含量范围分别是55~1 135、0.5~24、6.9~91ng/g lw,其中DDTs为最主要的有机氯农药。4,4’-DDE和α-HCH在各自同系物中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淀山湖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而近期没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以铜锈环棱螺为参照,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放大系数(BMFs)范围是1.2(泥鳅)~23(乌鳢);PCBs的生物放大系数范围是5.9(河川沙塘鳢)~55(乌鳢)。亲脂疏水性、低生化降解速率导致有机氯化合物能在生物组织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氯化合物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放大,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68.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HJ-1)遥感观测数据,采用改进的暗目标算法和深蓝算法分别对暗像元、亮像元地表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反演,并将其结果与MOD04产品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反演的AOD空间变化特征较一致,相关系数达0.874,HJ-1星反演结果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当AOD值0.2时,HJ-1星反演结果可靠性较低;当AOD值在0.2~0.8之间时,HJ-1星CCD相机反演气溶胶的结果与MOD04产品最相近,二者相对误差10%;当AOD值在0.8~1.5之间时,HJ-1星反演结果相对MOD04产品显著偏高;当AOD值1.5时,HJ-1星反演结果相对MOD04产品偏低。  相似文献   
969.
洪泽湖溧河洼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洪泽湖溧河洼区域的水生植物进行了Cu、Zn、Pb、Cr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调查与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反映了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不同水生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状况具有相对一致性,即Zn>Cu>Cr>Pb>Cd。水生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Cu>Zn>Cr>Pb,这与各元素迁移性强弱的顺序也是相一致的,Cd、Cu、Zn等各元素较易为植物所吸收,而Pb的移动性较差。大部分水生植物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比茎叶部分高。研究表明: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高富集作用的植物,作为修复水体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验植物,为植物修复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为评估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882.2—2016《农药登记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嘧菌酯和噻呋酰胺2种有效成分稻田滴撒方式应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其中,TOP-RICE初级暴露模型中有我国连平和南昌2个水稻-地下水暴露场景,每个场景都对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分别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嘧菌酯按照申请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生物富集风险可接受,初级风险评估对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但经中宇宙研究后,在连平和南昌2个场景点,均为拔节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可接受,但分蘖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不可接受;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噻呋酰胺按照申请的GAP使用,生物富集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经初级风险评估风险均可接受。在忽略2种有效成分相互间作用时,初步认为嘧菌酯·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拔节期按照GAP要求施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可接受,但应避免在分蘖期用药,以免其中的有效成分嘧菌酯对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