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26篇 |
免费 | 2567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3篇 |
废物处理 | 32篇 |
环保管理 | 1684篇 |
综合类 | 6062篇 |
基础理论 | 1290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427篇 |
评价与监测 | 688篇 |
社会与环境 | 1524篇 |
灾害及防治 | 4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3篇 |
2024年 | 262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442篇 |
2021年 | 441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398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458篇 |
2016年 | 520篇 |
2015年 | 534篇 |
2014年 | 444篇 |
2013年 | 581篇 |
2012年 | 706篇 |
2011年 | 725篇 |
2010年 | 514篇 |
2009年 | 486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635篇 |
2006年 | 606篇 |
2005年 | 524篇 |
2004年 | 404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248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基于2008—2012年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表征水源区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水源区污废水和NH_3-N年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COD、As、Pb、Cd、Cr和Hg年排放总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总体上COD、Pb、Cd年排放总量增加,As、Cr和Hg年排放总量降低。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差异明显,污废水、COD和NH_3-N排放涉及流域所有区县,其排放量从干流到流域边缘呈现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即位于流域中心或地级市行政中心的区县排放量明显高于位于流域边缘的区县;As、Pb、Cd、Cr和Hg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勉县等8个区县。 相似文献
52.
高质量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普通面板模型和以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模型,考察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FDI的流入增加了当地碳排放,“污染天堂”假说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FDI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双门槛特征。据此,建议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域要持续推动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高质量FDI,有效发挥FDI的“污染光环”效应。 相似文献
53.
对2005年6月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期间及其前后的溶解有机碳(DOC)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DOC浓度对流量变化的响应不敏感(n=43,R2=0.23,p>0.05),尽管流量有6~7倍的变化,但DOC浓度的变化不到30%.洪水前夕、洪水期间及洪水过后DOC平均浓度逐渐降低,且洪水过后西江下游各个采样点的DOC浓度明显低于洪水前夕.DOC的输出量主要受地表径流深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DOC荷载通量与流量密切相关,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出DOC的输出量,洪水期间DOC的输出量为4·5×1010g. 相似文献
54.
采用空气离子测量仪,于2003年10月~2004年9月对岳麓山及其周围地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并用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岳麓山正、负离子之比的单极系数q值较小,空气离子评价系数CI值均大于0.7,空气质量良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垂直变化明显,山体中部明显高于山顶和山麓地带,且非核心景区高于核心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1月最低,9月最高,夏、秋两季相当,春季好于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6:00~19:00)为清晨和中午低,上午和傍晚高,一天中存在2个峰值;下雨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要好于下雨前,两者差异显著.而晴天空气负离子和空气质量要略好于阴天,但两者差别不明显;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依次为:风景区>大公园>小公园>商业区>一般交通线>交通干线>汽车站. 相似文献
55.
海洋环境压力是海洋生态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各方面因素.正确掌握海洋环境压力是保护好海洋的基础.本文根据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护区近些年来的海洋生态监测结果,在对保护区海域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及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56.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表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城郊流域砚瓦川为研究区,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和氮氧双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SIAR模型,定量识别旱季和雨季研究区地表水硝酸盐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阐明不同污染源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流域地表水无机氮主要以NO3--N和NO2--N形态存在,NO3--N和NO2--N雨季浓度平均值均高于旱季,而NH4+-N则呈现相反特征;流域内地表水硝酸盐的转化过程主要以硝化作用为主,雨季其主要来源是粪肥污水,而旱季主要为粪肥污水和土壤氮淋溶,铵肥次之;不同污染源对流域地表水硝酸盐的贡献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旱季与雨季城镇污水排放的贡献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31.40%和65.66%,且雨季污水排放对NO3-的影响远高于旱季,夏季居民用水增加导致大量污水排放至流域内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土地资源承载力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就当前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定义的理解、土地生产力的计算、单产预测、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如何定义和理解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进行这项研究的关键。以研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是进行土地生产力计算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必不可少的基础。根据统计资料预测的作物单产,不能反映出土地生产力,而使用农业生态地带法计算作物单产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8.
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在电厂除尘系统中运用的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火电厂除尘系统应用现状和当前环保要求,通过对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在火电厂燃煤锅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对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在技术性能上的差异作了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指导除尘器在目前火电厂燃煤锅炉除尘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9.
根据长三角空气质量区域预报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分区文字预报和落区图预报两种方式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空气质量指数级别预报准确性评估方法。分区文字预报根据设定的预报准确性判定方法计算预报评分,落区图预报按区域内预报准确城市占比进行准确率统计。分区文字预报结果显示,2017年长三角区域的预报准确天数占比为62. 2%,预报评分为70. 2,区域预报评估效果良好。落区图预报评估结果显示,预报级别偏差具有地域性差异,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江西中北部预报等级偏高,长三角中南部沿海城市预报等级偏低。该套评估方法可为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偏差成因分析提供依据,为区域预报工作的改进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60.
城市河流承接不同类型的废水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河流生态系统。通过分析河流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仅可以判断河流污染特征,还将有助于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笔者研究了府河夏季上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府河上游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浓度显著高于下游(P<0.05),沉积物中重金属镉、锌和铅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0.44±0.03)、(182.17±0.34)和(35.76±0.20) mg·kg-1。府河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明显高于相应上覆水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第一优势菌,水体中参与氮循环的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的高丰度说明府河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此外,可以分解有机物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下游丰度高于上游;沉积物中具有致病作用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上游城市河段丰度较高。细菌群落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下游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的丰度(分别为62.25%和31.29%)明显比上游高。水体细菌多样性和温度、pH、总有机碳有显著相关性(P<0.05),冗余分析显示NH3-N、总氮(TN)、TP和pH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而pH、TN和重金属镉是影响下游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