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174篇
基础理论   4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干湿状况发生相应变化。本文主要研究过去60年全国干湿状况动态变化,以便于了解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湿状况的影响。基于1951~2010年全国756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根据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量方法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再结合降水量数据计算干燥度指数。利用干湿区划分阈值,划分1951~2010年不同干湿分区,主要有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性半湿润区、半湿润区、湿性半湿润区、湿润区分区,并研究1951~2010年10年年际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在总体上趋向于干旱,尤其东北地区最为严重,而北疆地区趋向于湿润。不同年代呈现不同的干湿波动性规律,80年代为湿润时期,90年代为极端干旱时期,半干旱区范围明显增加并往东南移动。本研究对理解我国植被空间分布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2.
半干旱草原地-气温室气体交换速率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点介绍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测定低交换速率的半干旱草原地 -气间温室气体交换速率的采样分析系统的配置及操作 .将静态采样箱置于采样点 ,用 50 cm3或 100 cm3的塑料注射器现场取样 ,转存于气袋中并送到实验室分析 .用改进了的进样系统并装有 FID和 ECD的气相色谱仪 ( GC)分析其中的 CH4、CO2 和 N2O浓度 ,计算出地 -气痕量温室气体的交换速率 .对内蒙古羊草草原、草甸草原 N2O、CO2 和 CH4交换速率日变化规律实测结果分析表明 ,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  相似文献   
393.
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其在轨道尺度上对未来气候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利用海-陆-气耦合模式,对早全新世(距今10 ka前)、现代和未来10 ka后的气候进行了一系列敏感性数值试验,主要探讨了在轨道尺度上自然强迫和人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然强迫驱动下,未来10 ka后的地球气候与早全新世类似,北半球的地表温度和降水将高于工业革命前的水平,而南半球则相反。在人类活动驱动下,未来10 ka后全球地表温度将显著增加,除北美季风区外,所有季风区雨季的降水都将增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工业革命前相比,极端降水和大气有效降水也将增加。在自然强迫下,雨季大气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动力作用引起的大气环流增强,而人类活动引起的现代和未来10 ka后大气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热力作用引起的大气水汽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394.
黑碳(black carbon,BC)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辐射强迫等,对区域和全球辐射平衡、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以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资料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  相似文献   
395.
旱地农田土壤被认为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但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仍存在不确定性。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分析表明,全区N_2O排放通量相对较低,20世纪80—90年代呈波动式增长。N_2O排放的空间格局总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趋势。陕西地区排放量为75.58 t?a-1,贡献了全区50%的N_2O排放。过量的氮肥施用、较高的降水量以及明显的增温效应是陕西南部N_2O排放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