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349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1096篇
基础理论   596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237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建立云南省生态系统评价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背景,通过指标体系模型、数据组织模型和功能模块数据流模型等关键技术的分析,并基于GIS理论设计了生态系统评价软件模型的总体框架,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编程实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北运河下游典型河网区水体中氮磷分布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选择北运河下游典型河网区(闸坝多、水流慢和湖库化)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 a的水质监控,阐述了河网区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其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区水体中TN平均质量浓度为12.50 mg.L-1(NH4+-N占67.41%),TP为1.45 mg.L-1(SRP占80.81%).河网区水体中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TN和NO 3--N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趋于一致,NH 4+-N稍有不同;TP和SRP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从河网区进水带至出水带,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TN、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19.30、13.22和2.19mg.L-1降至7.98、4.45和1.50 mg.L-1;TP和SRP分别从1.95和1.59 mg.L-1降至1.11和0.91 mg.L-1.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河网区水体在时空尺度上均处于"极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3.
利用2008年1月~11月间对铁山港湾海草生态区进行的4个季节全面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首次探讨了该生态区水体自净能力与水动力特征及生物、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区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其一与该海区具有强潮型的往复流水动力特征有关,在水体自净过程中起主导控制作用;其二与海区具有适宜的水温、快速的复氧能力、富足的溶解氧(DO)水平、最适合好氧微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明显偏低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和丰富的总氮(TN)储量是有机物获得快速降解、营养盐获得快速再生、化学净化能力较强的重要体现;其三与生物链作用所体现的生化过程影响有关,DO含量与生物因子多呈显著以上负相关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三种形态N与生物因子在不同季节显示的相关性以事实佐证了这一点;而富足的TN储量、显著偏低的溶解无机氮(DIN)含量与繁盛的浮游动植物生物量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出现的特征,正是研究海区具有较强生物净化能力的综合体现。与化学净化能力相比,生物净化能力显示出更强的优势,具有海草生态区的水体自净特点。  相似文献   
104.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 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在返青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但对N2O的排放通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拔节孕穗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的排放通量;在抽穗-成熟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的排放没有显著影响.返青-齐穗期,UV-B增强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累积排放量;但从齐穗开始至小麦成熟,UV-B增强处理对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累积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Anaerobic treatability of synthetic sago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 anaerobic tapered fluidized bed reactor(ATFBR) with a mesoporous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as a support material.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 was defi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maximum organic loading rate(OLR),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the efficiency of the reactor and to report on its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The reactor was subjected to a steady-state operation over a range of OLR up to 85.44 kg COD/(m~3.d).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92% in the reactor while the biogas produced in the digester reached 25.38 m~3/(m~3·d) of the reactor. With the increase of OLR from 83.7 kg COD/(m~3.d),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Also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model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system of two input variable and five output dependent variables.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input-output data,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btained have been used.The output parameters predicted have been found to be much closer to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ones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for 30% of the untrained data.The mean square error(MSE)was found to be only 0.0146.  相似文献   
107.
The nitrogen (N) distribution and cycling of atmosphere-plant-soil system in the typical meadow 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 wetland (TMCW) and marsh meadow 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 wetland (MMCW) in the Sanjiang plain were studied by a compart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 wet deposition amount was 0.757 gN/(m2·a), and total inorganic N (TIN) was the main body (0.640 gN/(m2·a)). The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mounts of TMCW and MMCW soils in growing season were 0.635 and 0.687 gN/m2,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gaseous lost amounts were 0.617 and 0.405 gN/m2, respectively. In plant subsystem, the N was mainly stored in root and litter. Soil organic N was the main N storage of the two plant-soil systems and the proportions of it were 93.98% and 92.16%,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N turnovers among compartments of TMCW and MMCW showed that the uptake amounts of root were 23.02 and 28.18 gN/(m2·a) and the values of aboveground were 11.31 and 6.08 gN/(m2·a), the re-translocation amounts from aboveground to root were 5.96 and 2.70 gN/(m2·a), the translocation amounts from aboveground living body to litter were 5.35 and 3.38 gN/(m2·a), the translocation amounts from litter to soil were larger than 1.55 and 3.01 gN/(m2·a), the translocation amounts from root to soil were 14.90 and 13.17 gN/(m2·a), and the soil (0-15cm) N net mineralization amounts were 1.94 and 0.55 gN/(m2·a), respectively. The study of N balance indicated that the two plant-soil systems might be situated in the status of lacking N, and the status might induce the degradation of C. angustifolia wetland.  相似文献   
108.
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转变传统的生态环境管理的基本观念,提出要完善和优化矿区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矿区"环境-资源-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和生态环境综合分析决策模型,寓经济发展于环境管理中,寓环境管理建设于经济发展中,寓矿区发展于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之中,推进矿区持续发展,为矿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建立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9.
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氮平衡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系统物质平衡模型,对1995-2005年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收支平衡进行了核算,并分析了不同来源N收支量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N盈余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自然灾害和政策实施对N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输入量变化范围是(155.5-184.2)×107kg·a-1,平均值为168.5 ×107 ...  相似文献   
110.
以广西平果县龙何生态重建示范区的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为例,依据试验研究及专家咨询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然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数评价模型对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物种多样性、物质生活指数、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程度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是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指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质量较差,但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状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系统中人类的生活水平,可以使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转运功能逐渐趋于协调,总体质量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