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9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1956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370篇
环保管理   533篇
综合类   4094篇
基础理论   57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68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240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76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为了研究动态推进过程中工作面推进距离对采空区煤自燃分布特征的影响,采取及时有效的煤自燃防治措施,以13210综放面为工程背景,基于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公式和传热传质控制方程,建立采空区煤自燃数值解算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下以流速和氧体积分数为划分指标的采空区氧化带范围和高温区域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温区域与氧化带的叠加效应。通过现场实测与模拟结果比对,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渗透率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变化,近工作面端渗透率变化不大,而中深部采空区的渗透率不断减小;采空区氧化带分布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加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推进初期氧化带范围不断变化,推进后期氧化带范围趋于稳定;采空区氧化带分布与高温区域重叠深度随工作面推进不断增加,最终稳定于工作面后方60~70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942.
基于DPSIRM框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论文通过对水资源系统内在机理研究,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水资源承载力DPSIRM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子系统明确的含义,以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模拟退火算法用于投影寻踪优化,构建耦合SA-PP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分析投影特征值的历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即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处于水资源可支撑的规模范围内。2006年以前,水资源承载力呈加速增长趋势,其增长潜力较大。2006年以后,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而2009和2011年年增幅趋于零。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值越大则对应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越大。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5项指标依次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三废”治理投资、人均GDP、单位GDP水耗和森林覆盖率。压力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比重为26.15%,表明压力子系统是影响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最重要因子。研究表明此模型具有实用性,可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43.
细菌群落是实现厌氧氨氧化系统高效脱氮的核心,而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功能特征仍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进行厌氧氨氧化系统启动,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研究启动过程不同时间(d0、d30、d60和d90)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启动过程共检测到48个门、111个纲、269个目、457个科、840个属和1497个种;Candidatus_BrocadiaCandidatus_Kuenenia为检测到的厌氧氨氧化菌,且它们的相对丰度在启动过程不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启动过程,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差异显著(R=0.846,P<0.01).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启动过程,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功能多样性,一级功能层表现为有机系统和代谢方面较为活跃,二级功能层子功能基因丰度在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发生明显变化;细菌群落涉及49个参与氮素代谢的相关功能基因,且不同时间阶段参与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硝酸盐同化/异化还原和亚硝酸盐同化/异化还原过程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44.
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的季节性时空特征及潜在源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系统研究石家庄市季节性典型污染物的重污染传输特征,基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46个环境监测站(PM2.5、PM10、O3、NO2、SO2和CO)及17个气象站(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小时监测数据,利用插值(IDW)和相关方法,分析污染物的季节性时空特征;并结合GDAS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方法,研究污染物的季度传输格局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具有典型的污染物,季节性典型污染物和污染率依次为:春季(PM10,48.91%)、夏季(O3,81.97%)、秋季(PM10和PM2.5,47.54%和32.79%)和冬季(PM2.5,74.44%),其与气象条件变化有显著联系;②春季PM10与风速呈负相关,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主要传输方向为南向(53.32%),潜在源区(WPCWTij≥160 μg ·m-3)为河北(冀)中南、河南(豫)中北及山西(晋)中部,且山东(鲁)西和陕西(陕)西北部的传输也会贡献(WPSCFij≥0.3)市域的PM10浓度;③夏季O3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传输通道方向为东南-南向(54.24%),其潜在源区呈以石家庄市为中心,沧州和菏泽为两翼的新月形区域;④秋季和冬季PM2.5与湿度呈正相关,冬季呈西低、东高态势分布,输送方向为:秋季(东北-东南,74.75%),冬季(西北,55.47%),主要污染源区(WPCWTij≥180 μg ·m-3)集中在冀中南、豫北和晋中西部.  相似文献   
945.
利用含As3+肉汤培养基,从广西河池砷污染地区水样和沉积物样中通过多次分离、纯化获取砷耐受菌.进一步从砷耐受菌中筛选出在好氧条件下可以同时进行砷氧化和反硝化的多功能菌株cll-35. 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与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strain 22426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strain C8B的同源性均达99%;该菌株在NO3-和As3+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反硝化能力和砷氧化速率均得到提高;在只含NO3-的条件下,NO3-的去除率为53.65%,而在As3+和NO3-同时存在的条件下,NO3-的去除率为75.27%.在不含NO3-和含NO3-的条件下,As3+的转化率都在99%以上,而在含NO3-的条件下,As3+的氧化速率更快.这种相互促进可能与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和砷氧化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46.
环境学习曲线与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根年  李静  魏艳旭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0):1194-1202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依据环境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运用1995—2007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建立了我国大陆30个省区(省、市、自治区)碳排放环境学习曲线(ELC),并依据ELC模型预测了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 结果发现,按照过去12 a的自然趋势,2020年各省区的碳减排潜力为15%~58%,全国碳减排总潜力为30.6%. 从“需求”与“可能”出发,将9.4%的缺口按比例分配到9个高碳省区,并依此重新计算各省区碳减排目标和分担率.   相似文献   
947.
研究了常温下NO在疏水型高硅分子筛ZSM-5上的氧化反应. 结果发现,NO在分子筛ZSM-5表面氧化的同时,伴随着明显的吸附过程,待吸附饱和后释放出NO2.相比于活性炭,高硅分子筛ZSM-5上NO氧化受水汽影响较小,303K饱和湿气下,NO稳态转化率只比干气下降低6%.在排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于等温积分反应器中研究了稳定阶段NO氧化的本征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X~W/FA0及NO分压数据,计算了反应速率,建立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反应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其拟合复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948.
电化学氧化杀灭水库原水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Ti/RuO2棒为阳极、不锈钢管为阴极组成电氧化管式反应装置,对电氧化杀灭水库含藻原水中的藻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处理累积停留时间20 min后,叶绿素a去除率达100%,对浓缩10倍水样,藻毒素MCLR的去除率达98%以上。细胞的死亡及胞内物质的损失,导致溶液DOC值从32 mg/L上升至50 mg/L,但在电氧化作用下,可下降至12 mg/L。氧化降解产物使溶液UV254值上升,从0.09 cm-1上升至0.14 cm-1,溶液UV410值没有太大变化。处理过程中pH值从8.4迅速下降至7.4后,基本维持稳定,电导率以21μS/(cm.min)速率呈线性下降趋势,溶液离子浓度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949.
运用计算实验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构造太湖水环境系统承载力模型,通过研究水和人类的各主体行为得出太湖水环境系统的整体特征,并通过人口、TP、TN、CODMn承载度来反映。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目前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面源污染和城镇生活用水污染尚需要重点治理。实验显示:通过系统参数的调整,将大大改善太湖现有水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950.
贵州省六冲关流域大气沉降和地表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贵州六冲关森林小流域1992─1994年和2001─2005年2个时期穿透水沉降(TF)和地表水的化学组成,以分析大气沉降对森林小流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2001─2004年硫沉降量较1992─1994年有显著下降,但自2005年起硫沉降量又显著增加. 六冲关流域无机氮(尤其是NH4+-N)沉降量较历史时期显著增加,说明贵阳市大气污染正在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过渡. 长期的大气沉降导致地表水中SO42-和NO3-等阴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加剧了Ca,Mg和K等营养元素的流失,使地表水的酸中和能力在2002年为负值. 长期观测发现,地表水酸中和能力与穿透水中Ca和Mg的沉降通量密切相关,说明大气沉降已经对六冲关流域的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