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817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758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235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221.
大气气溶胶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掌握大气气溶胶与酸性降水的关系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不同观测点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酸度 ,并利用微量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其酸化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酸度 ,同时对酸化的缓冲能力非常低 ,甚至可以促进降水的酸化 ,这种污染特征也是上述观测点发生酸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2.
通过采集了2004~2006年北京市昌平区四个季节中大气PM10样品,采用超声抽提方法,使用GC/MS分析了该区PAHs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三年中四个季度的18种PAHs总量范围分别为21.64~656.39ng/m3、31.94~164.33ng/m3和7.294~209.3ng/m3,其中致癌性极强的苯并[a]芘含量范围为2.69~36.95 ng/m3、1.44~6.6ng/m3和0.256~8.625ng/m1,其变化趋势与PAHs总量有较好的相关性.PAHs的浓度是冬季>秋季>夏季>春季,这与夏季时雨水冲刷和阳光照射强度大导致PAHs光解,冬季时燃煤排放大等影响因素有关.文章还使用多种方法判断昌平区大气PM10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汽车尾气,其它污染源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23.
东北地区城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设立30个观测点位,研究了东北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水平、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14种PAHs总浓度的变化范围是16.3 ~712.1 ng/m3,呈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PAHs组成以4~5环化合物为主,3~4环化合物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波动;8个城市中抚顺和吉林PAHs污染最重,城市不同功能区中以工业区污染较重;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24.
上海青浦地区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上海青浦地区2003—2014年观测的大气降水监测资料,分析该区域12 a以来大气降水的酸化程度、化学组成特征,探讨降水中化学成分的不同来源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降水pH年均值为4.43~6.33,酸雨频率为2.6%~86.8%,降水酸化程度大致经历了明显恶化和波动变化2个阶段。降水电导率年均值为1.77~4.01 m S/m,呈下降趋势。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顺序为SO_4~(2-)NH_4~+Ca~(2+)NO_3~-Cl~-Na~+Mg~(2+)F-K~+,SO_4~(2-)、NH+4、Ca~(2+)和NO_3~-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占离子总量的83.0%;降水类型由硫酸型向硫酸和硝酸混合型转变。降水离子中的二次组分SO_4~(2-)、NO_3~-和NH_4~+绝大部分来源于人为源,Ca~(2+)、Mg~(2+)和K+主要来自于土壤源和人为源的贡献,Cl~-主要来自海洋源,同时人为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25.
对南京市1984—2015年Landsat 4/5/7/8卫星TM/ETM+/OLI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利用ENVI遥感软件的FLAASH大气校正模块,进行了区域大气能见度( VIS)遥感反演。结果表明,时间跨度达30余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影像序列反演的VIS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数值较高,“差”能见度(<10 km)的观测率不到6%,21世纪以来VIS下降明显,“差”能见度的观测率为20%~25%。与2010—2015年南京市PM10、PM2.5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在城市空气清洁及污染较轻时,星地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中到重污染天气时FLAASH算法反演VIS偏高,侧重于代表离主城区距离远的偏远乡野山林地区的能见度状况。  相似文献   
226.
针对国内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的现状及不足,通过对资料总结发现国内固定源排放颗粒物的监测技术现状中存在国标精度要求较低和技术细节不足等问题,并重点从分级采样和大气低浓度颗粒物检测方面深入剖析相关技术的不足与需求,并结合国内外的经验,从国标的修订与补充、分级采样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低浓度大气颗粒物采样方法的改进等3个方面提出技术与设备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7.
利用SPAMS 0515于2015年1月在盘锦市兴隆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采集PM_(2.5)样品,并分析其污染特征和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盘锦市冬季PM_(2.5)的颗粒类型主要以OC颗粒、富钾颗粒、EC颗粒组成。其中,OC颗粒占比最高,为52.5%;PM_(2.5)污染的主要贡献源为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占比分别为33.2%、25.7%、17.5%,特别是在PM_(2.5)质量浓度较高时段,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污染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28.
针对无锡地区2013年11月6—13日经历的灰霾污染和清洁过程,采用地基遥感激光雷达对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物垂直分布进行垂直探测,发现污染时段气溶胶颗粒物主要积聚在1.8 km以下,消光系数的日均值统计表明,从近地面至高空1.5 km,颗粒物产生的峰值消光系数稳定在0.2 km~(-1);而清洁时段,由于垂直扩散条件改善,颗粒物随高度增加明显减少,1.5 km处的消光系数不足0.05 km~(-1)。同时发现污染时段中,近地面PM_(10)、PM_(2.5)、碳黑(BC)的平均浓度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48、2.76、3.66倍;大气氧化剂(O3和NO_x的总和)平均值水平是清洁时段的1.73倍。气象条件分析发现,锋面的移动使大气水平、垂直对流运动加剧,污染物得以迅速扩散,空气质量转好,这也是此次污染清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9.
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大气超级站)是开展大气环境污染综合立体观测、进行大气重污染过程污染特征动态表征、深入分析大气污染成因的重要平台。了解中国当前不同地区大气超级站的建设和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需求,有利于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国大气超级站的设计、建设、运维和应用,提高其在大气重污染过程应急管控和空气质量改善中的技术支撑能力。研究通过对国内60余个大气超级站进行问卷调研,综述了中国目前大气超级站的现状,并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对中国大气超级站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30.
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体系滤膜称量质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全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体系是"十三五"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点任务,其中颗粒物滤膜的称量直接影响手工监测数据质量。研究调研了国内各级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颗粒物滤膜称量工作情况,结合国内外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重点探讨了称量实验室环境、称量设备、称量影响因素等滤膜称量质控要点,并针对环境管理与监测需求对大气颗粒物手工比对监测滤膜称量质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