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5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3346篇
安全科学   357篇
废物处理   239篇
环保管理   1033篇
综合类   6145篇
基础理论   86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866篇
评价与监测   494篇
社会与环境   465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548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采用吸附柱穿透曲线法测定了30℃不同相对湿度(RH)下4种低浓度有机蒸气(VOC)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量,结果表明,水蒸汽对VOC吸附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RH的增大,VOC浓度的降低而增大,且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则有所增大;VOC水蒸汽吸了平衡的抑制作用,随着VOC分子极性的增强是有所减弱,提出一个基于竞争吸附机理的olanyi-Dubi-min方程,解释空气湿度对低浓度VOC在活性炭吸附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蔡展航  黎海珊 《环境科技》2007,20(2):54-55,63
以某取水河道的某一次监测结果为例子,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探讨运用模糊数学对水源水进行分析的方法,绘制圆形比例图,显示各种污染物对水源水质"贡献",从而列出风险污染物清单,以便在工程中采用适当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3.
郝殿钰  郭亚伟  刘红 《环境科技》2006,19(Z2):54-55
连云港市区主要饮用水源蔷薇河为南北走向,汛期易受东西走向的过境洪水影响,水质经常受到农业面源的污染。通过分析农业面源的来源、污染途径,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4.
针对我国煤中硫分赋存状况,抓源头治理,分别对高硫煤,中硫煤和低硫煤采取不同对策,切实有效地实现“两控区”2000年的初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5.
湖泊水污染治理的流域生态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太源、滇池、巢湖水质富营养化和流域经济结构,污染源分布。生态状况作了工介绍“三湖”流域生态保护的进展及制定“九五”行动计划等举措,高度评价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6.
土壤与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模拟研究了沉积物与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从固相向水相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流速、温度和pH条件对土壤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过程可以用滞膜模型(单膜)加以描述,释放为典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有机物的释放较沉积物快。  相似文献   
127.
Land-use change from an unmanaged to a managed forested landscape in northern forest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of the area annually affected by natural disturbances (wildfires and forest insect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arvesting as a new disturbanc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the disturbance regime-the frequency and type of disturbance-on landscape-level carbon (C) content and fluxes. The Carbon Budget Model of the Canadian Forest Sector was used to assess these impacts in six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s (100,000 ha each) with a range of disturbance regim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conditions in coastal British Columbia, the interior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the eastern boreal forest in Canada.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ecosystem C fluxes during a period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a 50-year transition period during which harvesting replaced natural disturbances, followed by 150 years of harvesting. The initial landscape-level biomass C content under natural disturbance regimes in the six example landscapes was 22 to 75% of their potential maximum content which is often used as the reference or baseline case. After 200 years of forest management, the C stored in the landscape plus the C retained in forest products manufactured from harvested biomass was between 58 and 101% of the landscape C content prior to the onset of harvesting. Landscape-level ecosystem C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disturbance frequency, the age-dependence of the disturbance probabilities, and the disturbance-specific impacts on ecosystem C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potential maximum C content of a landscape as the baseline always overestimates the actual C release due to land use change. A more meaningful procedure would be to assess the actual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level C content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the managed disturbance regime.  相似文献   
128.
AMS方法在大气气溶胶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自己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AM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14C的特征的生物来源示踪性能,将AMS技术运用于我国大气气溶胶来源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大气气溶胶采样--石墨碳制备-AMS测定的全部样品处理过程,对北京市中关村地区、东单地区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气溶胶样品和湖南南岳、山东青岛的气溶胶及这些地区的地表土进行了AMS测定,将多元统计方法与AMS方法相结合,从中分析这些样品中微量元素组分和含碳 分  相似文献   
129.
用ClO2氧化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染色废水,与单独用ClO2氧化或活性炭吸附处理相比,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阿拉伯半岛地面90个气象站20年沙尘天气、AI指数及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气象条件分析,确定该区域沙尘天气的发生规律及传输路径.结果表明:永久多尘地区是半岛扬沙发生最频繁的区域,从2月开始扩张,并在6月达到最大.浮尘的时空分布与扬沙类似,但还存在希贾兹山脉北部和波斯湾沿岸的高值中心,3月与永久多尘地区的高值区连成一片,6~7月达到最大,然后开始收缩并分裂成几个小中心.AI指数存在一个像倒箭头的相对高值中心,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强度和范围在6月最大.10~4月和5~9月半岛分别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风向,它们将沙尘远程传输到下游地区.天气学分析表明,冷锋入侵半岛使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快速锲入暖空气之下,是导致沙尘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半岛存在3类传输路径,其重要性依次为西北方向撒哈拉沙漠的远程传输、反气旋风场将来自伊拉克或伊朗的沙尘远程传输和本地的沙尘源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