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955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1493篇
基础理论   355篇
污染及防治   264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31.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H2O2 on Cyanobacteria and non-target microbes using fluorometry, microscopy, flow cytometry, and high throughput DNA sequencing of the 16S rRNA gene during a series of mesocosm and whole-ecosystem experiments in a eutrophic pond in NY, USA. The addition of H2O2 (8 mg/L) significantly reduced Cyanobacteria concentrations during a majority of experiments (66%; 6 of 9)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ukaryotic green and unicellular brown algae in 78% and 45% of experiments, respectively. Whi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H2O2 addition in all experiments, bacteria indicative of potential fecal contamination (Escherichia coli, Enterococcus,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consistent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response to H2O2, evidencing a form of ‘pollution swapping’. H2O2 more effectively reduced Cyanobacteria in enclosed mesocosms compared to whole-ecosystem applications. Ten whole-pond H2O2 applications over a two-year period temporarily reduced cyanobacterial levels but never reduced concentrations below bloom thresholds and populations always rebounded in two weeks or less. The bacterial phyla of Cyan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and Planctomycetes were the most negatively impacted by H2O2. Microcystis was always reduced by H2O2, as was the toxin microcystin, but Microcystis remained dominant even after repeated H2O2 treatments. Although H2O2 favored the growth of eukaryotic algae over potentially harmful Cyanobacteria, the inability of H2O2 to end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this eutrophic waterbody suggests it is a non-ideal mitigation approach in high biomass ecosystems and should be used judiciously due to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s on non-target organisms and promotion of bacteria indicative of fecal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232.
抗生素抗性异养细菌在不同水体中的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鱼塘养殖水和黄河引灌水3种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不同抗生素抗性菌群比例以及抗性有色异养细菌的比例.3种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分别达到2.8×107、1.2×107和8.9×105CFU/mL,其中,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中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抗性比例最高,分别达到84.5%、66.1%和62.5%,明显高于另外2种水体中抗性比例,而且在该水体中检测到了102~104CFU/mL对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不同组合的交叉抗性菌群.另外,在所有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平板上,有色菌群(黄色和红色)的比例都明显高于相应的未加抗生素的培养基平板,说明抗生素抗性与细菌的色素积累呈正相关,其中,黄河引灌水中的抗性有色异养菌群的比例高于其他2种水体.  相似文献   
233.
废水除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水除磷技术。本文介绍与评述了化学和生物两种除磷方式及其除磷机理和工艺 ,并着重介绍了生物除磷的现状、发展和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234.
秸秆固定化石油降解菌降解原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秸秆做载体固定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 SG)降解原油,其原油去除率为73.88%,高于单纯投加菌液或者菌液与秸秆的混合物的原油去除率.秸秆的最佳投加量(干重)为25.0 g/L,最佳固定化时间为30 h.用预处理过的秸秆固定SG,降低了固定化SG的原油去除率.在固定化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盐离子,促进了固定化SG对原油的降解.不同初始pH的原油培养基在固定化SG降解原油的过程中逐渐呈中性或偏碱性.固定化SG在pH 6.0~10.0时对原油均有不错的降粘能力.  相似文献   
235.
污泥膨胀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膨胀现象在全球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已成为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丝状细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当前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机理;说明了基于这些机理的选择器控制理论;给出了主要的选择器类型.对当前关于污泥膨胀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分别从微生物和数学模型2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6.
通过实验,对使用超声波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微污染水的细菌和色度去除效果明显,细菌的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COD和浊度去除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结果还发现,水体pH值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37.
王萌萌  曹刚  张迪  冯乃宪  潘涌璋 《环境科学》2020,41(6):2787-2795
为探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混合菌对尿素的去除效果,本文考察了混合菌(DM01+YH01+YH02)对尿素的去除特性,以及重金属和盐度对其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中尿素质量浓度为200.0 mg·L~(-1),碳源为柠檬酸三钠、 C/N为10、温度为30℃、 pH为7和转速为130 r·min~(-1)时,尿素在24 h可以得到高效降解,去除率为91.8%;重金属离子(Ni~(2+)、Cd~(2+)、Cu~(2+)和Zn~(2+))会降低混合菌对尿素的去除效果,影响能力的大小顺序为Cd~(2+)Cu~(2+)Ni~(2+)Zn~(2+),然而, Fe~(2+)(20.0 mg·L~(-1))会增强混合菌对尿素的去除效果;盐度(10.0 mg·L~(-1))会抑制混合菌株对于尿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238.
微藻富含油脂,可以用作合成生物柴油的原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质能源.微藻的光合培养体系往往是非纯培养体系,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微藻生物量的积累及其对废水环境的净化效果,而对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共栖细菌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本文通过对棕鞭藻共栖细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棕鞭藻(Ochromonas)在生活废水、BG11及Glu+BG11(BG11中添加10 g·L-1葡萄糖)3种不同营养环境中共栖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进而阐明有机物及复杂废水环境对微藻共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生活废水、BG11及Glu+BG11 3种营养环境中共栖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生活废水体系中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BG11及Glu+BG11体系,生活废水中共栖细菌香浓(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达4.32,其次是BG11及Glu+BG11,Shannon指数分别为2.13、1.54.从共栖细菌群落的组成上看,3种营养环境中优势菌属差异显著,生活废水中优势菌属有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及玫瑰球菌属(Roseococcus),相对丰度分别为14.46%、14.9%、14.54%,其中,芽殖杆菌属只在生活废水中有较高丰度.BG11中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与玫瑰球菌属的丰度分别高达26.86%、51.03%.Glu+BG11中寡养单胞菌属较BG11中显著增加,达到82.41%,而玫瑰球菌属较生活废水及BG11中则明显降低,菌群丰度仅为6.2%.对比3种营养环境,玫瑰球菌属均具有较高丰度,是棕鞭藻良好的共生菌.  相似文献   
239.
碧流河水库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王欢  赵文  谢在刚  魏杰  姜洋 《环境科学》2018,39(8):3660-3669
为了解碧流河水库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探讨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于2016~2017年应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碧流河水库一年周期内4个季节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使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水体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碧流河水库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达6.9,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除了分类地位不明确的菌群和稀有菌群外,共发现了细菌44门115纲184目368科865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34.16%,蓝菌门Cyanobacteria 24.3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13.3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42%.优势菌门变形菌门中优势菌纲为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18.34%,优势菌属为unidentified_Chloroplast 17.73%;RDA结果表明不同菌群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悬浮物(TSS)、透明度(SD)、酸碱度(p H)、活性磷(ADP)、溶氧(DO)、总磷(TP)、亚硝酸氮(NO-2-N)为影响群落分布主要的环境因子,其中夏季菌群与NO-2-N、ADP、TP和TSS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0.
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和抗性细菌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花莉  李璐  杨春燕 《环境科学》2018,39(9):4229-4235
针对两家制革厂废水处理过程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性细菌的丰度和分布特性以及两个不同工艺污水处理厂对抗生素的去除规律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在两家制革污水处理过程中均有检出,水样中3种抗生素的总质量浓度在59.1~706.7 ng·L~(-1)之间;两家制革厂废水处理剩余污泥中3种抗生素的总含量分别为4 388 ng·kg~(-1)和2 979.4ng·kg~(-1),与市政污水处理厂中的抗生素含量相差不大.不同的污水处理工段对3种抗生素去除效果不同,但去除效率均大于70%.生物处理单元对抗生素的去除率相对较高,而厌氧池是去除抗生素的主要阶段(去除率50%).两个制革厂的进出水和剩余污泥中共筛选出8株抗性细菌,这8个分离菌株可分为5个菌属.进出水中的抗性细菌含量介于9.37×10~3~5.08×10~5CFU·mL~(-1)之间,剩余污泥中的磺胺类抗性细菌含量较高分别为1.17×10`7CFU·g~(-1)和7.2×10~6CFU·g~(-1).两个制革污水处理厂对磺胺甲唑抗性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34 log和2.15 lo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