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414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选用胡聿贤平稳地震地面运动模型作为基础隔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动输入,采用Bouc-Wen模型描述隔震结构的层间滞变位移,将滞变体系动力特性矩阵随机等效线性化,并建立等价线性状态方程.引入左右特征向量系,对振动微分方程进行解耦,推导了基础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统计矩解析解.采用变形失效准则,定义了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功能状态极...  相似文献   
982.
滑移隔震结构非线性反应的动力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移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和计算可通过滑移隔震结构非线性反应谱进行简化。由于非线性体系不能采用叠加原理,参数较多,所建立的非线性反应谱比较繁琐。本文通过对滑移隔震体系地震反应方程的变换,研究了滑移隔震体系地震反应中的动力相似关系。研究表明,滑移隔震体系虽然不符合叠加原理,但通过其中的动力相似关系,任何输入幅值下滑移隔震结构的任何反应都可由某一固定输入幅值下隔震结构相应反应经修正得到,理论上这种修正是不含任何误差的。利用该动力相似关系,滑移隔震结构体系非线性反应谱可得到极大简化。  相似文献   
983.
岩体边坡地震稳定性动安全系数分析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分析几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岩体边坡动安全系数非线性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介质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参数;2)考虑边坡的外部及自身载荷,进行边坡静力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确定滑坡带单元的初始应力;3)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边坡动力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确定滑坡带单元的动应力时程;4)根据滑坡带单元的初始静应力和动应力时程,计算每一时刻的边坡动安全系数,从而得到边坡的动安全系数时程;5)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 根据上述步骤,结合三峡重庆库区某典型滑坡进行了动安全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可行性。本文只是提出一种初步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由于这方面的震害资料尚少,对其可行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84.
农田土壤镉(Cd)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威胁着农村生态安全与居民身体健康,而微生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Cd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方法.为了给Cd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功能菌株,采取平板划线从Cd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高耐性耐Cd菌株B-6,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对其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菌株对Cd2+的吸收转运特性.经鉴定,高耐性耐Cd菌株B-6为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cepacia),其对Cd2+的耐受阈值为850 mg·L-1.通过单因素优化培养发现,菌株B-6对Cd2+的吸收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培养液初始pH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发现菌株B-6能够有效调控系统的终点pH值;随着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浓度为400 mg·L-1,培养温度为30℃,培养液初始pH值为5.0,转速为120 r·min-1,培养时间为72 h时,菌株B-6对Cd2+的吸收效果最佳,达到51 mg·g-1.通过分析亚细胞组分Cd2+含量发现,Cd2+被菌体吸收后主要赋存于细胞壁.  相似文献   
985.
黄土高原中尺度流域基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基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问题,以昕水河流域为例,采用数字滤波法(3次,α=0.925)分割基流,利用Mann-Kendall、Pettitt、小波分析和Hurst法分析该流域基流的趋势性、突变性、周期性和持续性特点,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对基流变化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基流量为0.45亿m3,基流指数为0.368;流域年基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在1985年发生突变;基流变化周期为27年,预计未来基流仍有进一步减少趋势(H>0.50)。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是基流变化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通过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地下水的开发、煤矿开采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基流。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第三阶段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基流的影响比例分别为25.89%、74.11%和0.37%、99.63%。进入21世纪,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6.
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的有关规定,GSM移动通信基站电场强度的管理目标值为5.4 V/m,功率密度的管理目标值为8μW/cm2。在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确定远场区范围,结合基站天线运行的基本参数,以及在对垂直波瓣图进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 10.2-1996)中的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计算GSM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与天线的发射功率、公众活动区域与天线的高度差以及天线的主瓣方向关系密切。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减小发射功率,增加天线与公众活动区域的高度差以及调整天线的主瓣方向等措施来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制定有效的监测、管理计划和加强公众沟通,及时消除可能的电磁污染。  相似文献   
987.
场地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总结了国内外场地分类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自1959年以来不同版本的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场地分类的规定.以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线索,介绍了场地分类在我国的演化过程,对场地分类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88.
以我国西部地区某库区一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动水压力、桩-土相互作用以及二者联合作用的影响,确定了六类不同的分析工况,利用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输入两组空间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讨论了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对深水高墩大跨桥梁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会降低高墩大跨桥梁的振动频率,且二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部结构振型参与率较高的高阶模态;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加高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但桩-土相互作用对非线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时,深水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并不是简单的相互促进或相互抵消,而与地震动的大小、频谱特性等相关;强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大时,抗震设计中更适合采用"p—y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989.
AFB的活性污泥中发酵细菌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处理啤酒废水的厌氧流化床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到了发酵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该发酵细菌最佳培养温度为37~42℃,最佳培养时间为28 d,同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和形态鉴定。将该发酵细菌反加到AFB反应器中,能有效降低反应器的启动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处理效率约8%。  相似文献   
990.
Within protected areas, biodiversity loss is often a consequence of illegal resource use.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s and extent of illegal activities is therefore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prevention of biodiversity declines. We used extensive data, commonly collected by ranger patrols in many protected areas, and 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s to identify drivers, trends, and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illeg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Queen Elizabeth Conservation Area (QECA), Uganda. Encroachment (e.g., by pastoralists with cattle) and poaching of noncommercial animals (e.g., snaring bushmeat)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illeg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QECA. Illegal activities occurr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QECA. Poaching of noncommercial animals was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national park. Overall, ecological covariates, although significant, were not useful predictors for occurrence of illegal activities. Instead, the location of illegal activities in previous years was more importa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encroachment and noncommercial plant harvesting (nontimber produc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999–2012). We also found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occurrence of all activities. Our results show the need to explicitly model ranger patrol effort to reduce biases from existing uncorrected or capture per unit effort analyses. Prioritization of ranger patrol strategies is needed to target illegal activities; these strategies are determined by protected area managers, and therefore changes at a site‐level can be implemented quickly. These strategies should also be informed by the location of past occurrences of illegal activity: the most useful predictor of future events. However, becaus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illegal activities occurred, regular patrols throughout the protected area, even in areas of low occurrence, are also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