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207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412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泊水质参数空间分析中异常值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值的存在对湖泊水质参数局部估计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制约了地统计学在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文章以太湖为例 ,介绍了在湖泊水质参数研究中的三种异常值识别和处理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常值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2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ata of the intertidal zone in Kuwait was undertaken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basis for assessing and protecting this sensitive coastal ecosystem. Cluster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sampling stations based on the sediment composition, the benthic macrofauna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tidal sediment/water. Five distinct sub-environments were delineated with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Kuwait. Each sub-environment was described in terms of number of taxa, mean density of organisms, sediment type, tidal level and dominant organisms. Th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were found to be unimportan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tidal benthic macrofauna. On the other hand, sediment type was found to be a major factor in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benthic community. The benthic fauna and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environments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monitor changes in the intertidal ecosystem and as guides to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fferent coasts. The approach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could also be adopted elsewhere to provide a sound basis for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coast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3.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4.
吴超 《安全》2019,40(1):1-6,81
安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大交叉综合学科,为促进安全科学的快速发展,运用科学学思想和知识溯源等方法,从安全学科建设的高度,首先阐述交叉科学的属性、研究层次、交叉形式、知识命名和现有交叉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科学研究的创新思路、安全科学研究的多视角与分类和安全科学研究成果的多样性特征,最后给出了安全科学新分支创建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只有了解交叉学科的基础问题,才能理解安全科学的发展,才能快速地创新安全科学。  相似文献   
25.
Long-term changes, from 1984 to 2010, in the indicators of microbial pollution (total viable count, coliforms, Escherichia coli, enterococci, and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re analysed in the Riga Hydropower Plant Reservoir, an essential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Riga, the capital of Latvia. Counts in microbial indicators fluctuated seasonally and were related to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nitrogen compounds, turbidity, temperature, and pH). The changes in microbial pollution were brought about by two maj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s. Firstly, Latvia’s independence from the USSR in 1991 which facilitated a distinct reduction in most microorganism counts due to a sharp decline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rop in point and nonpoint pollution in the river basin. A further development was Latvia joining the European Union in 2004. The corresponding focus on water management, includ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a major priority of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and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microbial water quality.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3280-020-01470-1)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26.
不同国家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颁布了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标准及基准背景技术文件,为发展中国家启动标准制订和开展基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参考.然而,由于各国在环境立法框架、基准推导过程、环境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人群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基准名称、基准功能、保护受体以及基准取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综述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名称、功能及基准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设定、致癌物可接受风险水平选择以及人体暴露参数确定等4个方面,对不同国家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区域差异制定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的对策与方略,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芽孢杆菌B1分泌的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和藻毒素物质脂肪酸的影响,比较了模拟自然水体中叶绿素a、p 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元素N、P浓度在溶藻前后的变化,并利用GC-MS检测了球形棕囊藻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用体积比1∶100的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处理模拟水体14 d,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p 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DO和N、P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14 d时,处理组水体中p H值由8.50降低到7.51,叶绿素a降低82.3%(P0.05),DO增加29.5%(P0.05),高锰酸盐指数降低55.2%(P0.01).NH+4-N、NO-2-N、NO-3-N和PO3-4-P浓度分别增加了0.46、1.50、6.24和1.30倍.投加活性物质处理14 d后,球形棕囊藻藻毒素中的主要3种脂肪酸C18:2、C16:0和C18:1分别降低了100%、97.7%和85.4%(P0.01),总脂肪酸含量降低83.4%(P0.01).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在模拟自然水体中能有效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并降低藻毒素脂肪酸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的生态安全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揭示喷播基质中土壤菌对植物的影响机制、筛选出优势土壤菌配置模式,以适应性极强的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为试验材料,将筛选鉴定的3种土壤菌--细菌苏云金杆菌(nl11,专利号nl-11)、真菌卵形孢球托霉(nl15,专利号nl-15)和放线菌嗜热一氧化碳链霉菌(nl1,专利号nl-1),配制成无菌(CK)、单菌(nl11、nl15、nl1)、两种菌混合(nl11+nl15、nl11+nl1、nl15+nl1)和3种菌混合(nl11+nl15+nl1),共8种配置方式等比例混入基质中进行温室盆栽试验,分别观测其对紫穗槐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菌苗相比,其他7种处理的紫穗槐幼苗w(Chlb)显著高于对照,除nl15+nl1和nl15+nl1+nl11外,其他处理的幼苗w(Chla)和w(Chl)均显著高于对照;除nl15+nl1处理外,其他处理的幼苗w(Car)显著高于对照.相比对照,nl11+nl15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显著提高123.5%,nl11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显著提高148.72%、156.21%和5.74%,nl15处理的幼苗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提高,nl11+nl15+nl1处理的幼苗净光合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提高173.59%、12.58%和5.13%,nl1处理的紫穗槐幼苗初始荧光(Fo)与最大荧光(Fm)显著低于无菌幼苗10.05%和19.86%.通过土壤菌施用,显著促进了紫穗槐幼苗的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降低气孔限制值,增强了植株对有效光的利用,并且防止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进一步伤害,提高抗逆性和适应性,并以nl11、nl11+nl15和nl11+nl15+nl1这3种配置模式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地表参数取值对AERMOD中面源模拟预测浓度值的影响,文章通过改变粗糙度、反照率和波文比的取值来进行不同地表参数与预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来研究不同地表参数对预测结果的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地表参数和预测结果有着很高的相关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反照率数值变化对小时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最大,粗糙度数值变化对日均和年均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最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面源大气预测过程中合理选择地表参数值是准确预测的前提.  相似文献   
30.
针对源清单中部分点源烟囱参数缺失而采用源排放模型SMOKE(Sparse Matrix Operator Kernel Emissions)默认的烟囱参数对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气象观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源排放强度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烟囱设计的要求,分别基于最大落地浓度法和基于统计方法对2009年珠三角地区源清单中缺失烟囱参数点源的烟囱参数进行了估算,并将估算烟囱参数用在WRF/SMOKE-PRD/CMAQ空气质量模型系统分析其对模型模拟的改善情况.相比于采用SMOKE默认烟囱参数,基于最大落地浓度估算烟囱参数对NO2、NOx、SO2、PM10及O3的模拟结果均具有一定改善作用,而基于统计方法估算烟囱参数仅对SO2、O3的模拟结果有所提高.结果表明,使用基于最大落地浓度法估算得到的烟囱参数更为合理,使污染物的垂直排放分配更加合理,可以应用于空气质量模型输入源清单中缺失烟囱参数点源的估算,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模型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