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放射性核素土壤-植物吸收与钍、镭富集植物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强  陈迪云  宋刚  岳玉美 《环境科学》2011,32(4):1159-1163
对采集珠江三角洲从化、台山等地的11种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采用HPGe-γ能谱分析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238U、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含量为151.8、 146.3、 226.6和665.5 Bq/kg,高于我国和世界的平均值.植物样品中的238U含量较低,大多数样品低于检出限,而226Ra、 232Th和40K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样品中226Ra、232Th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85.9 Bq/kg、 968.5 Bq/kg,对应的生物富集系数 (bioconcentration factor)的平均值为2.20、 4.23,而其它10种植物226Ra、232Th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在10-1~10-2的范围.铁芒萁226Ra和232Th 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都大于1,可以认为是226Ra和232Th的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22.
电炉渣铬浸出行为及资源化利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锈钢电炉渣含有剧毒的CaCrO4,铬的浸出行为研究,对电炉渣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电炉渣中铬的浸出特征进行了分析,标准浸出程序结果表明,电炉渣Cr和Cr(Ⅵ)浸出量分别为4.68 mg/L和1.74 mg/L,高于HJ/T 301—2007规定的限值,不宜直接应用于建材领域;电炉渣铬浸出受浸提剂pH影响显著,Cr在中性环境下浸出量最少,酸性和碱性环境都有利于Cr的浸出;Cr(Ⅵ)的浸出量随pH值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3.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化利用是疏浚底泥管理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笔者使用上海市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受污染疏浚底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培植土利用过程中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受污染底泥具有作为绿化用土的基本理化性状,其不利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硝酸盐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重金属Cd,Hg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影响。其中,硝酸盐的影响只在底泥应用后的第1个植物生长季中出现;重金属污染影响与底泥重金属总含量和可交换态比例有关。控制底泥单位面积的应用量,是控制其不利环境影响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4.
邓安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31-1937
废铸砂是铸造工业在金属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次生出来的一种细颗粒固体废弃物。研究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合理再利用是当前处置废铸砂、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对策。本文对废铸砂的环境特征、物理性质及废铸砂作为建筑材料在多种建筑制品及工程中的资源化再利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涉及的再利用领域包括混凝土、热拌沥青混合料、低强度填料、水泥、路基、路堤、阻水帷幕(屏障)和衬垫。调查发现,次生于黑色金属(铁和钢)铸造生产线的废铸砂是一种无害固体废弃物,正确处置和科学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以上建筑制品及工程中的应用能满足相关技术、性能要求,可以替代相关的材料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25.
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特征及其与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同热解气氛和升温速率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空气气氛条件和25℃·min-1的升温速率下,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曲线特征明显且实验速度适中,因此,是适用于砷超富集植物的热解实验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不同含砷浓度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和大叶井口边草(P.cretica L.)的热解温度主要集中在200~500℃之间.与低砷蜈蚣草相比,高砷蜈蚣草在300℃附近热解减弱,而在450℃附近热解加剧,蜈蚣草体内的砷有促使其热解过程向高温方向偏移的趋势;而大叶井口边草体内的砷则促使其在300℃附近热分解程度加剧,而对450℃附近的热解程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6.
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原则及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轮伐期的确定是林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探索在我国现阶段确定森林轮伐期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五条,即:生产原则,经济原则,生态原则,社会原则以及系统原则。 讨论了简单情况下确定轮伐期的数学模型,即生产模型,经济模型,林租模型,净收益模型,土地期望价模型,土地租价模型以及推广了的模型。简单讨论了这些模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7.
山东半岛区地下水库建设及其资源环境的良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永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良性循环的水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是支撑山东半岛区经济社会的基础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建设地下水库成为解决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该区已建地下水库的类型、技术和效益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论述了已建地下水库对该区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良性效应,从而提出了支撑山东半岛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并预测了该区宜建地下水库的数量、规模及产生的综合效益,为该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复中超富集植物的数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超富集植物在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复评价体系中还没有明确的核素富集量限定值,借鉴辐射环境评价方式,明确放射性污染低剂量概念,推算达干预水准时的植物富集系数,结合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计算富集系数应达到的水平,提出了重要核素的超富集植物评价的新的量值概念;建立修复年限模式,讨论了一定生物量和生物富集系数对修复年限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上述因素导出的各重要核素的超富集植物最低富集系数略有不同,分别是Cs-137:0.70、Sr-90:0.86、Co-60:2.89、Pu-239:0.26、Am-241:0.21、Cm-244:0.12、U-235:0.18、U-238:0.052。良好的超富集植物,其富集系数应再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9.
城市绿地系统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入手,认为不具备成熟的城市绿地系统效益评价体系是主要原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绿地系统效益评价模型,对模型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释。以模型对西安市绿地建设的影响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作用。最后,对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认为基于AHP法的城市绿地系统效益评价模型可有效解决城市绿地系统效益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30.
农田杂草的重金属超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对沈阳地区12科22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白酒花(Conyza canadensis)、欧亚旋覆花(Znula Britannica)等8种植物地上部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地上部Cd的含量大于根部Cd的含量,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