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71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微生物燃料电池表观内阻的构成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鹏  范明志  曹效鑫  黄霞  王诚 《环境科学》2007,28(8):1894-1898
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内部各种阻力用表观内阻统一表征,在建立其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将表观内阻分为欧姆内阻和非欧姆内阻2部分.通过稳态放电法测量微生物燃料电池表观内阻,在改变外电阻后稳定时间需要60 s以上方能保证测定准确性,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定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表观内阻为289 Ω,当外电阻等于表观内阻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外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为241 mW/m2;通过电流中断法测量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欧姆内阻为99 Ω,测定结果与断电前电流强度无关;当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外供电分别处于活化极化区、欧姆极化区和浓差极化区时,非欧姆电阻占总内阻的比例分别为93%、66%和75%,在电池对外供电达到最大时非欧姆占总内阻比例最低.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力需要同时降低电池的欧姆内阻和非欧姆内阻.  相似文献   
312.
装修房屋室内空气的污染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调查了装修后的住宅和办公室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同时对室外空气进行了调查.共检出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装修后室内甲醛和苯及其他苯系物含量明显高于室外.装修后室内空气甲醛质量浓度为0.1~2.4 mg/m3,在装修后短期内甲醛质量浓度更高,有时达到13.4 mg/m3;苯质量浓度为0.03~0.17 mg/m3.装修一年内甲醛、苯和苯乙烯普遍超标.卤代烃含量一般是数个μg/m3,与室外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13.
苯系化合物好氧降解菌的驯化和筛选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为了筛选降解苯系化合物的优势菌种,选用城市污水处理场和石化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作为菌源,分别以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本,1,3,5-三甲苯作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驯化,筛选和分离出了能以上述6种化合物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25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这些菌株的好氧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苯系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314.
尹玲  王淑梅 《环境化学》1994,13(1):10-15
本文应用了研究相图与床层温差评价催化活性的方法,研究了在催化深度氧化环己烷或苯的反应中,铜、锰、钴三元氧化物催化剂体系的组成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用反应物在催化剂上起燃温度的等温图,描绘出该体系氧化物催化剂对环己烷或苯的催化氧化活性的分布。所得结果指导了用于净化苯系物废气所需催化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315.
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别用苯和甲苯作萃取剂,对测定水中4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从精密度、准确度、方法检出限等方面对这2种方法进行系统比对,对实际水样测定结果采用统计学中t检验法进行比对。评价用甲苯代替苯作萃取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甲苯完全可以代替苯。  相似文献   
316.
现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大量遗传毒理学实验证明苯可以引起DNA突变和断裂,然而苯暴露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异常的现象,目前鲜有文献报道。为了揭示苯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致毒机制,本实验中,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经口灌胃急性暴露于以500 mg.kg-1(以体质量计)的苯中,在暴露6、12、24、30 h后采集SD雄性大鼠体内血液、肝脏、肾脏和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SD雄性大鼠血液和肝脏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而在肾脏和肺中没有显著地变化,表现出组织特异性。本实验率先报道了苯的暴露可以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异常,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苯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相似文献   
317.
苯系物光氧化产生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能够散射、吸收大气辐射,扰动区域气候变化.硫酸铵((NH4)2SO4)是大气中常见的无机细粒子,其大的比表面积可作为半挥发性化合物凝结和反应中心,进而影响SOA的化学组分和光学特性.本文采用烟雾箱研究(NH4)2SO4细粒子对苯SOA在200~600 nm范围内的平均质量吸收系...  相似文献   
318.
利用HAPSITE便携式气相色影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采用不同浓度的苯系物标气做一条标准曲线,可编辑出一个自动鉴别和定量所选化合物库文件,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19.
自制固相微萃取装置-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痕量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结合气相色谱仪(GC)对室内空气中痕量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阐述了固相微萃取法的原理和定量的机理;对影响SPME的因素(空气柱、萃取时间、解吸时间和温度)进行了讨论;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01mg/L,3个含量点的相对标准偏差在允许的范围7%以内,回收率为98.18%。  相似文献   
320.
Measurements and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metropolitan Bangkok. However, in-vehicle levels of VOCs are still lack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VOCs concentrations in four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Bangkok, Thailand during two rush hour periods (7:00-9:00 a.m. and 4:00-7:00 p.m.). The four modes included an air-conditioned bus (A/C bus), non-air-conditioned bus (non-A/C bus), electric sky train, and a passenger boat traveling along the canal. Comparison among three important bus routes was also studied. In-vehicle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charcoal sorbent tubes and then analyzed by 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portation mod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abundance of in-vehicle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m,p-xylene (BTEX). Median concentrations of BTEX were 11.7, 103, 11.7, and 42.8 μg/m3 in A/C bus; 37.1, 174, 14.7, and 55.4 μg/m3 in non-A/C bus; 2.0, 36.9, 0.5, and 0.5 μg/m3 in sky train; and 3.1, 58.5, 0.5, and 6.2 μg/m3 in boat, respectively. Wilcoxon rank sum test indicated that toluene and m,p-xylene in the sky trains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hree modes at a p-value of 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EX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 bus routes in the non-A/C buses. In addition, the benzene to toluene ratios implied that tail-pipe emissions were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abundance of in-vehicle VO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