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12.
A simple approach to modeling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rhizosphe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icroorganisms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gradation of contaminants in bioremediation as well as in phytoremediation.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microbi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would be valuable in predicting contaminant dissipation during various bioremediation processes. A simple modeling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microbial biomass in the rhizosphere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field column lysimeters planted with Eastern gamagrass. The microbial biomass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bulk soil, and unplanted soil were monitored for six months using an incubation–fumigation method. The proposed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field microbial biomass data and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data was achiev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lants increase microbi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il by providing root exudates as growth substrates for microorganisms. Since plant roots are initially small and do not produce large quantities of exudates when first seeded, the addition of exogenous substrates may be needed to increase initial microbial concentrations at the start of phytoremediation projects.  相似文献   
13.
3种不同基质潜流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质是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本文研究了由沸石、页岩陶粒和碎石3种不同基质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3d,连续进出水情况下,碎石单元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页岩陶粒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0%和35%。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初期观察到磷释放现象,沸石单元最为明显。进水磷浓度较低时,磷的去除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当正磷、总磷浓度分别升高到2.4—2.5和3.1~3.3mg/L时,正磷、总磷的去除率开始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底物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亚铁硫杆菌是脱硫领域的重要微生物之一。文章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不同含硫底物的利用情况,并用单质硫对其进行驯化培养,将分别以亚铁和单质硫为底物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所选的三种含硫底物的利用难易程度依次为Na2S2O3最易利用,单质S其次,而Na2SO3的利用情况最差;氧化亚铁硫杆菌经单质S驯化后,其氧化单质S的能力显著增强,且细菌细胞的形态、结构等与以Fe2+为能源物质相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吡啶和苯酚共基质作为电子供体,通过摇床实验分别研究了吡啶与苯酚共基质条件下的降解特性以及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短程反硝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苯酚对吡啶有抑制作用,且不论单基质还是与苯酚共基质,吡啶的降解均呈零级反应.其次,采用双底物Monod微分方程对COD、NO2--N的浓度变化进行拟合,拟合曲线与实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得到动力学参数:NO2--N最大比降解速率为0.0066mg NO2--N/(mgMLVSS·h),有机物半饱和常数为76.35 mg/L, NO2--N半饱和常数为0.66 mg/L.  相似文献   
16.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唯一碳、氮源生长的菌株MBYD-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sp.).菌株MBYD-1降解DMF的最适条件为:pH 7.0,30℃.当DMF浓度为400mg/L,接种量为2%时,菌株能在72h内将DMF完全矿化.底物广谱性实验表明,菌株MBYD-1能在甲酸盐和甲醛中很好地生长,在甲酰胺中的生长情况优于二甲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以陶粒为填料生物滤池对尾水中主要营养物处理效果,选择球形陶粒滤池对城市尾水进行净化效果研究。试验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水力停留时间约2 h,曝气量为0.4 L.min-1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对洛阳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球形陶粒生物滤池对尾水中NH3-N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76%以上;同时该装置对TN,TP和COD具有同时去除作用。进一步研究陶粒对NH3-N吸附去除特征表明,其等温线吸附符合Freundlich Model,表明陶粒对NH3-N的吸附为多层吸附,且对NH3-N的吸附在5 h基本达到饱和吸附。  相似文献   
18.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园  耿春女  何承文  蔡超 《生态环境》2011,20(11):1745-1752
利用3个容积约为50 L的平行生物反应装置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情况。按照Van Soest方法根据有机质不同的溶解特性将其分为:溶于沸水的有机质H2O、溶于中性试剂的有机质SOLU、半纤维素(HEMI)、纤维素(CELL)和木质素(LIGN)。结果表明:反应装置内环境湿度调控在60%左右时,堆肥系统内借助生化反应,温度最高可达到约50℃。堆肥材料在反应初期呈现偏酸性(pH=6.5),而随着反应的发生,pH逐渐变为中性或弱碱性(pH=7.4)。经过20 d的堆肥实验,有机质总量降解了约47%。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各类有机质的降解率不同,按大小排序为H2O〉HEMI〉CELL〉SOLU〉LIGN,其降解率分别是85%、56%、36%、32%和27%。为了深入理解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降解机制,文章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技术对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微生物优势群落随反应温度的改变发生明显变化,在堆肥初期和堆肥中期,细菌占优势,而堆肥末期时真菌比例较高。在堆肥的过程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低温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生物陶粒预处理工艺,研究低水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进水氨氮浓度为0.5~1.4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进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水温的下降而降低,但总体上对氨氮仍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水温从10℃下降到0.4℃时,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从90%下降到65%.当水温在3℃以上时,出水中NO2--N低于进水NO2--N的含量.当水温下降到3℃以下后,出水中NO2--N超过了进水中NO2--N的含量.在陶粒反应器内部出现了NO2--N积累现象,水温越低,出水NO2--N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利用陶粒生物滤池工艺低温生物预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降低对陶粒生物滤池去除CODMn、UV254和氨氮的影响不明显,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22.2%和61.2%。水温低于5℃时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升高。此外,低水温条件下陶粒上生物膜脱氢酶活性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