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66篇
  免费   1867篇
  国内免费   5491篇
安全科学   3130篇
废物处理   1347篇
环保管理   3938篇
综合类   15795篇
基础理论   2157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065篇
评价与监测   980篇
社会与环境   1144篇
灾害及防治   85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770篇
  2020年   825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577篇
  2017年   763篇
  2016年   923篇
  2015年   1036篇
  2014年   1294篇
  2013年   1561篇
  2012年   1884篇
  2011年   2004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618篇
  2008年   1190篇
  2007年   1903篇
  2006年   2020篇
  2005年   1628篇
  2004年   1382篇
  2003年   1361篇
  2002年   1164篇
  2001年   975篇
  2000年   903篇
  1999年   820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2篇
  1972年   9篇
  197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也减少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益事。秦皇岛港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程利用城市二级处理的污水,经深度生物处理后用于煤炭除尘,解决了除尘水源紧张的局面。本文就如何确定回用工程的出水水质指标及其标准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制定出水水质标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82.
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联合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初始双氧水浓度、超声功率、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辐射可以在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实验条件下废水初始pH值为4~6.8,初始双氧水浓度为140mg/L时酚去除效果最佳;超声-双氧水和亚铁离子体系处理含酚废水过程中苯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983.
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连续1年又5个月同步采样的基础上,测得南充市市辖三城区5个采样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0~1.030mg/m^3,超标率达38.0%;周日均浓度在0.040~0.520mg/m^3之间,超标率达到了37.8%。空气污染最重为嘉陵城区,其次为高坪城区,再次为石油学院、炼油厂和市府二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再次为春季,最轻为夏季。  相似文献   
984.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发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侯红娟  周琪 《四川环境》2004,23(6):41-44,49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控制出水中磷的浓度尤其重要。污水除磷方法有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及生态除磷,也可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如生物一化学除磷、生物一生态除磷等,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除磷方法。  相似文献   
985.
塔里木河下游的卡拉到罗布庄(台特马湖口),河道长度491kin,塔河中、上游大规模水土开发,使其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西海子水库就成了塔里木河最终归宿地,两大沙漠在绿色走廊的多处合拢。绿色走廊生态危机已越来越显露出来,遏制塔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刻不容缓,重新构筑绿色长城不能在延误了。笔者于2002-10月和2004—05月先后两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和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整治塔河上、中游,恢复和重建下游绿色走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86.
钻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受到各国普遍的重视。对钻井污染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美国的相关环境管理法规体系。重点论述了与钻井排污有关的资源保护与补偿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水法等,总结了可供我国借鉴的若干法规、标准制定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87.
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原有硫磺回收装置的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2002年对硫磺回收装置进行了扩建和改造。该装置采用了一段高温转化、二级催化转化的克劳斯工艺,采用揝SR敾乖?吸收工艺处理尾气。扩能改造后,新增的尾气处理能力与硫磺回收能力相配套,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现行的环保标准。该装置工艺路线合理、可靠,硫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988.
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常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石油类在波数为2930cm-1、2960 cm-1、3030 cm-1全部或部分谱带处有物征吸收的原理,采用红外光度测油仪和水样絮凝富集技术测定石油类、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989.
大气环境法是随大气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通过分析美、日、中等国家近年来的大气环境立法状况,概括出目前大气环境立法的五大趋势。这些趋势反映了人们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认识的深入和对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0.
Developments in biotechnology and genomics have moved the issue of paten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toward the center of interest. In particular, the patentability of genes of plants, animals, or humans and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arts of) living organisms has been discussed, and questioned, from various normative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is debate. For this purpose, it first explains a number of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atenting. The focus is on a special and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ype of patents, namely product patents. The paper provides three general arguments against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patenting. The first argument briefly considers the claim that patents are legitimate because they promote socially useful innovation. Against this claim, it is argued that product patents may hamper rather than promote such innovation. The second and main argument concludes that product patents are not adequately based on actual technological inventions, as they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usual criteria of patentability. The principal moral issue is that product patents tend to reward patentees for inventions they have not really made available. The final argument proposes a method for patenting the heat of the sun. Assuming that granting this patent will be generally considered absurd, the argument exposes a further, fundamental problem o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pate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