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化学物质的Ah受体效应重组基因酵母检测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有芳香烃受体(AhR)基因和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蛋白(ARNT)基因的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是测定化学物质的Ah受体效应的方法之一.本实验通过优化各个实验条件,发现用0.2%葡萄糖作前培养液培养菌24 h,用2%半乳糖作化学物质暴露时的培养液,暴露在玻璃管时,暴露时间从原来的18 h缩短到8 h.并用已经优化的方法测定了六氯苯和五氯苯的Ah受体效应,得出六氯苯和五氯苯相对于TCDD的毒性等当量值(TEF)分别为0.018629和0.000294.  相似文献   
52.
提出利用能够模拟生物吸收过程的半渗透膜采样技术(SPMD)富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生物毒性测试.这一方法在原理上不同于传统主动富集.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体系,能够模拟生物富集和产生毒性的过程.用三油酸脂半渗透膜采样技术对洋河和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水样进行富集,并采用海洋发光菌P.phosphoreum T3和青海弧菌V.qinghainesis Q67发光菌对原水样和经过富集的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毒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洋河水中存在导致急性毒性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宣化工业区,以取代苯类化合物(如:硝基芳烃)为主,相比于此类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急性毒性的贡献不大.对高碑店污水厂进行的实验表明,用发光菌方法直接测定污水,很难解释急性毒性变化规律.而采用SPMD技术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后进行毒性测试,结果和化学分析数据相当吻合.结合SPMD的优点,推荐用该方法作为环境有机有毒污染物毒性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价的样品前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53.
日本自1994年以来的近6年中,对全国近20个制浆造纸厂排水进行了生物影响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排水对生物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与二恶英分析、采用食物链上不同等级的三类水生生物与发光菌等为实验生物、毒性指标主要有LC50、IC20、IC50、EC10、EC30、LOEC、NOEC等,排水的COD/BOD比值也与生物毒性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环境二(恶)英类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二(恶)英类物质检测方法有仪器分析法(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法)和生物检测法.生物检测法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其测定值普遍高于仪器分析法,关键原因是生物检测法在前处理阶段未能完全消除非二(恶)英类物质的干扰.改进了传统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  相似文献   
55.
环境样品毒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阐述毒性评价方法发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成组生物检验方案,并详介毒性鉴定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际应用,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6.
Control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D/Fs) in emissions and thermal residues from incinerators has been a cause of public concern for more than one decade. Recently, several studies showed that other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such as coplanar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o-PCBs) also have dioxin-like activity and are released from incinerators.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at making a risk assessment about dioxin-like activity in extracts of thermal waste residues (e.g. combustion gas; fly ash, slag) from incineration and melting processes in Germany and Japan. For this purpose,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D/Fs), coplanar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o-PCBs), 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 (PCN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analyzed by chemical analysis. Additionally, 2, 3, 7, 8-TCDD equivalents (EROD-TEQs) were determined by in vitro Micro-EROD bioassay using rat H4IIE hepatoma cells. EROD-TEQs could be correlated to I-TEQ values (from PCDD/Fs/co-PCBs) analyzed by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ing in a maximal sixfold higher estimate. Our study indicates minor influences of co-PCBs, PAHs and PCNs to the sum of dioxin-like toxicity in the extracts of thermal waste residues as determined here. Furthermore, we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dioxins and co-PCBs contained in slag from melting processes and bottom ashes from incineration processes were lower by 1-2 orders of magnitude than that in fly ash.  相似文献   
57.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相似文献   
58.
电子垃圾处理地土壤中芳烃受体效应物质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鼠肝癌细胞H4IIE离体生物测试(EROD测试)评估了位于我国南方的典型电子垃圾处理地(某镇)三个自然村共23个土壤样品有机提取物的芳烃受体效应,并研究了这些地区土壤中芳烃受体效应物质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地区中.塑料回收村芳烃受体效应最高,其次是电路板回收村和电器拆解村.与文献数据相比,该镇土壤有机组分的芳烃受体效应较传统工业城市天津的污染土壤高,且空间分布规律与该镇电子垃圾处理业的区域分工在某种程度上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粗放型的电子垃圾处理手段导致了芳烃受体效应物质在该镇土壤环境中的积累,且离体生物效应标记方法可用来快速筛选和甄别芳烃受体效应物质污染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59.
我国流域水环境呈现典型的复合污染特征,亟需发展基于生物效应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以实现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的精准化.在野外原位暴露下受试生物受到多种污染物的共同胁迫,可以准确表征研究位点复合污染所产生的生态风险.原位生物测试较传统实验室生物测试具有更高的环境真实性和生态相关性,较野外生物监测对生物体承受的外源污染压力更清晰、可控.综述了基于原位生物测试的水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旨在促进该技术在我国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提高生态风险评估的准确度.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原位生物测试的研究特色,详细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受试生物选择、暴露装置设计和研究位点选择的原则,以及原位生物测试方法在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①对原位生物测试实施要素进行规范化形成标准,将有利于该方法在环境管理中的推广应用.②利用原位生物效应、原位生物体内浓度以及二者与环境浓度相结合进行风险评估,是原位生物测试在生态风险评估中的三类应用类型.③原位生物暴露与被动采样的联合应用可同步获取原位生物效应和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浓度,有利于实现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应用潜力较大.研究表明,选用本土模式生物,采用多层次的毒性终点,设计简单有效的暴露装置,并同时考虑原位生物效应和环境浓度将有利于原位生物测试方法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0.
A new statistical testing approach using a weighted logrank statistic is developed for rodent tumorigenicity assays that have a single terminal sacrifice but not cause-of-death data. Instead of using cause-of-death assignment by pathologists, the number of fatal tumors is estimated by a constrained nonparametric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ethod. For data lacking cause-of-death information, the Peto test is modified with estimated numbers of fatal tumors and a Fleming–Harrington-type weight, which is based on an estimated tumor survival function. A bootstrap resampling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weight function. The proposed testing method with the weight adjustment appear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 various situations of single-sacrifice animal experiments.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y for the proposed test is conducted to assess size and power of the test. This testing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using a real data s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