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91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环境工程》2015,33(1):72-76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最大化为原则,针对规模化养猪场,通过技术集成和装置创新,提出了"固液分离池-上流序批式沼气池-固液分离机"粪污处理工艺,结合沼气工程运行自动化监控技术,形成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新工艺技术。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应用该工艺技术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实现有效资源再利用,避免粪污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有望为规模化猪场建立一种实用生态型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82.
乔宇颖  奚辉  李娜  陈喜靖  沈阿林  喻曼 《环境科学》2023,44(7):4179-4190
为揭示麦稻茬口期沼液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设置麦秆还田后3种处理[无氮肥(CM)、常规施肥(SN)和添加沼液(SZ)],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淹水后1 d和21 d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1 d时各处理的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21 d处理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1 d时各处理细菌Simpson指数开始出现差异,SZ-21处理的细菌Simpson指数高于SN-21处理,而细菌Chao1指数显著低于SN-21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1 d时,SN处理的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其它处理差异较大,而21d时,SZ和SN处理的各细菌菌门相对丰度相似;真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1 d时,SZ处理中的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相对丰度高于SN和CM处理;21 d时,SN和SZ处理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CM处理,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M处理.NMDS分析表明,21 d时,SN和SZ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均有逐渐相似的趋势.PICRUSt功能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和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在功能层上表现相似,FUNGuild功能预测反映SZ-21和SN-21处理的真菌功能主要差异体现在腐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上.综上说明茬口期施沼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化肥平衡土壤养分和维持土壤生态功能,但仍可能存在真菌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383.
利用生物炭吸附面源污染水体NH4+-N并将其进行还田可实现此氮资源由水体到农田的安全有效迁移,而探索负载NH4+-N生物炭对N2O-N排放和NH3-N挥发的影响则对于减施化肥和降低土壤氮素损失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土柱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CK)、单施化肥(NPK)、负载氮+化学磷钾肥(N-BC+PK)和生物炭+化肥(BC+NPK).结果表明,相较NPK和BC+NPK处理,N-BC+PK处理N2O-N累积排放量、NH3-N累积挥发量、气态氮素累积损失量(以N计)分别显著降低了33.62%和24.64%、70.64%和79.29%、64.97%和73.75%(P<0.05).特别需要说明的是,BC+NPK处理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NH3-N累积挥发量(P<0.05).综上所述,负载NH4+-N生物炭可显著减少N2O-N排放和NH3-N挥发,且其减排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生物炭化肥配施.本研究结果将为富营养化水体NH4+-N农田回用和土壤气态氮素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84.
以南京市建筑废弃泥浆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开展絮凝减容试验,分析絮凝剂在不同投加量下泥浆沉降、水质指标及泥浆体积和含水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述3种絮凝剂对泥浆均有较好的絮凝沉降效果,调理后泥浆的沉降速度由快变慢直至稳定,尾水水质可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 31962—2015)排放标准。CPAM调理的泥浆沉降效果最优,经过20 min的沉降,泥浆可实现减容80%以上,相对于直接将泥浆外运处置的费用,对泥浆絮凝减容后外运可以降低83%的成本。  相似文献   
385.
长期对农田进行沼肥灌施对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累积、迁移产生何种影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选取7—10年灌施沼肥的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层土壤中Cu、Zn、Cr、Cd、Pb、Ni、Hg和As的全量及Cu、Zn各形态含量,并对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持续灌施沼肥改变土壤的EC、pH等理化性质,造成P、K等营养元素和重金属Cu、Zn的显著累积。Cu、Zn平均积累速率分别为5.70~6.15、12.13~18.7 mg/(kg·年)。Cu和Zn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同源。外源输入的稀释作用及形态转化使原土壤Cu、Zn赋存形态发生改变。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场土壤重金属均处于警戒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场土壤重金属危害程度整体表现为轻微生态危害。Cu、Zn年积累通量分别为10.26~11.07、21.83~33.66 kg/(hm2·年)。预测土壤中Cu、Zn浓度超出风险筛选值时间分别为10.19~11.01、9.16~14.14年。连续多年灌施沼肥将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