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7 毫秒
61.
Condensed atmospheric photooxidation mechanisms for isopre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condensed mechanisms for the atmospheric reactions of isoprene, which differ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used to represent isoprene's reactive product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use in ambient air quality modehng. They are based on a detailed isoprene mechanism that has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and extensively evaluated against environmental chamber data. The new condensed mechanisms give very close predictions to those of the detailed mechanism for ozone, OH radicals, nitric acid, H2O2, formaldehyde, total PANS, and for incremental effects of isoprene on ozone formation in one day simulations. The effects of the condensations become somewhat greater in multi-day simulations, particularly in cases where NO3 reactions are important at nighttime, but the ozone predictions are still very clo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APRC-90, RADM-2, and Carbon Bond IV isoprene mechanisms give quite different predictions of these quantiti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new mechanisms replace those currently used in airshed simulations where isoprene emissions a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62.
在双台子河口现场研究滩涂生境优势埋栖性贝类--文蛤主要生理生态学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不同季节的C、N、P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文蛤对海水中C、N、P等要素的生长余力(SFGC、SFGN、SFGP)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在夏季最高;但SFGC在春季时最低,且为负值,SFGN及SFGP全年均为正值.SFGC、SFGN和SFGP变化范围分别为-2.11~18.59mgC/(ind·d)、0.13~5.87mgN/(ind·d)和0.11~1.45mgP/(ind·d).文蛤的C、N、P生长效率季节变化显著,且C、N、P净生长效率基本表现为KN2 > KP2 > KC2.文蛤在春季及秋季时的碳收支顺序依次为粪便碳 > 呼吸碳 > 生长碳,夏季时为生长碳 > 呼吸碳 > 粪便碳,冬季时为生长碳 > 粪便碳 > 呼吸碳.文蛤摄取氮元素用于生理过程的各组分比例依次为生长氮 > 粪便氮 > 排泄氮.文蛤摄食磷量用于生理过程的各组分比例在各季节中(除冬季外)依次为生长磷 > 粪便磷 > 排泄磷.C、N、P收支方程显示,文蛤更趋向于对N、P元素的富集,即摄取的N、P元素绝大部分用于其自身的生长和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文蛤作为双台子河口优势埋栖性贝类是该海域生态系统C、N、P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河口生态系统生源要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利用搭建的流动反应系统研究了两种生物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异戊酸叶醇酯和己酸叶醇酯与O3的反应动力学.实验采用绝对速率法,以保证异戊酸叶醇酯和己酸叶醇酯浓度远远高于臭氧浓度,在准一级实验条件下获得反应的速率常数信息.首先,利用该装置测得了臭氧与异戊二烯和α-蒎烯的反应速率常数,发现其与文献报道值在误差范围内非常吻合,验证了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实验测定了298 K和1.01×105Pa条件下异戊酸叶醇酯和己酸叶醇酯与O3的气相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78±0.24)×10-16和(1.54±0.18)×10-16cm3·molecule-1·s-1.利用测得的速率常数和大气中臭氧浓度,估算得到两种叶醇酯与臭氧反应的大气寿命约在2 h甚至更短,说明与臭氧的反应是它们在大气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消除途径,尤其是在污染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64.
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物硅(BSi)8 h连续提取法,分析了长江口南支沙洲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BSi分布与沉积物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沙洲沉积物中BSi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7%~1.02%,平均含量为0.75%.高潮滩沉积物中BSi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47%~0.91%之间,中潮滩在0.48%~1.02%之间,低潮滩则是0.47%~0.96%.沉积物理化性质与BSi之间的相关分析揭示,沉积物中BSi含量与粘土和粉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沉积物中BSi的赋存对沉积物机械组分具有明显的依赖性;沉积物中的BSi与有机碳、氮(OC、O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中易于BSi的累积;OC/BSi和ON/BS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8~2.59和0.05~0.21,都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沙洲沉积物中BSi的溶解速率要远低于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此外,还发现沉积物中BSi与叶绿素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硅质藻类等初级生产者对沉积物中BSi累积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5.
Biogenic silica (BSi) contents in the marsh plants (Phragmites australis, Scirpus mariqueter and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associated sediments in Chongming Island eastern intertidal flat of the Yangtze Estuary were determined. The BSi contents in P. australis, S. mariqueter and S. alterniflora varied from 25.78-42.74 mg/g, 5.71-19.53 mg/g and 6.71-8.92 mg/g, respectively. Over the entire growth season, P. australis and S. mariquet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linear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BSi. The abovegroun...  相似文献   
66.
微生物参与形成的锰氧化物是环境中一种高活性的锰氧化物.研究表明,锰氧化菌主要通过分泌多铜氧化酶来氧化Mn(Ⅱ)而形成锰氧化物.微生物形成锰氧化物过程的主要初级产物是与δ-MnO2或与酸性钠水锰矿类似的层状锰酸盐.生物氧化锰是环境中重要的吸附剂、氧化剂和催化剂.通过吸附、氧化作用,生物氧化锰影响着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在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锰氧化物的生物形成过程、生物氧化锰的结构特征及其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了解生物氧化锰在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中生物氧化锰的形成机制、性质、结构特点及其吸附、氧化重金属离子的机制.  相似文献   
67.
以南京市和北京市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小时气象观测资料和G95光温模型算法对中国南北典型城市南京和北京地区2015年森林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南京市总BVOCs排放主要来自湿地松、栎树类和杨树,北京市主要优势树种BVOCs排放量最高的是栎树类、杨树和油松.从...  相似文献   
68.
柳迪  方迪  武攀峰  张瑞昌 《环境化学》2012,31(5):687-691
在一套小型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碱沉淀(KOH,处理a)、碱沉淀及硫酸盐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硫化物出水混合(KOH+出水混合,处理b)、碱沉淀及N2吹脱硫酸盐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硫化物(KOH+N2吹脱,处理c),以及碱沉淀、硫酸盐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硫化物出水混合和N2吹脱硫化物联合(KOH+出水混合+N2吹脱,处理d)等4组处理方式对含Zn2+、Pb2+的钢丝绳酸洗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废水pH值为0.7,Zn2+和Pb2+含量分别为450和3274 mg.L-1.结果表明,KOH+出水混合+N2吹脱的处理方式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Zn2+和Pb2+的去除为氢氧化物、硫化物沉淀的共同作用结果,处理后,废水中Zn2+和Pb2+的去除率均达99.6%以上,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相似文献   
69.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 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 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0.
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作为一类重要医疗保健资源,除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情绪、治疗慢性疾病外,在大气环境质量、地球生态系统及全球碳循环平衡方面均发挥着多重作用,因此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而在传统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和配置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