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4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2959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205篇
环保管理   291篇
综合类   4713篇
基础理论   916篇
污染及防治   793篇
评价与监测   360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51.
长江河口硅和磷生源要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区域内大通水文站的记录和近期在长江入海河口区上海段多个采样点的生源要素质量浓度实测数据,比较水中可溶性硅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在长江入海河口区水中硅和磷元素含量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水中的硅酸盐和磷酸盐从长江入海河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其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它们在长江入海河口的多年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长江入海河口区域上游的磷酸盐质量浓度升高幅度较大,而硅酸盐变化不大,硅酸盐、磷酸盐质量浓度在长江河口区进入海洋的过程中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52.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2004年采集于黄河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8类192种,包括VOCs33种、SVOCs159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62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33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31种.定量出的VOCs有19种,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683和0.609 μg/L;定量出的SVOCs有69种,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农药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58,1.011,0.367,0.121,0 220和0.045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2.857,0.288和0.001~1.543倍.   相似文献   
253.
研究微囊藻毒素聚酮合成酶、节球藻毒素聚酮合成酶之间的遗传关联性,并对其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得到2株蓝绿藻的毒素聚酮合成酶(PKS)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从GenBank中提取产微囊藻毒素、产节球藻毒素藻株的相应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和phylip软件分析目的基因一致性及2类藻毒素PKS的进化情况.采用Garnier-Robson法、Karplus-Schulz法预测项圈藻株202A1/35、节球藻株NSOR10PKS蛋白片段的二级结构,Kyte-doolittle法分析蛋白的亲水性,Emini法预测蛋白质的表面可能性.结果表明,2类藻毒素PKS目的基因的相似性非常高;项圈藻属、念珠藻属的微囊藻毒素PKS与节球藻毒素PKS的进化关系较近;2种藻毒素PKS分析片段二级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其亲水性与表面可能性区域等特征也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254.
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中试集成系统的工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宏大  周玉文  何文杰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06,27(11):2251-2254
在中试集成系统水平上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预臭氧化工艺、粒状活性炭吸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受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2种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大致在50%~60%,后2种则能达到75%~90%.与前2种相比,后2种为更有效地去除受污染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建议采用Ⅱ类及更优水体为水源的水厂考虑使用常规处理或季节性水质变化时采用预氧化工艺;而对于那些以Ⅲ类或更差水体为主水源的水厂则应考虑增设GAC或BAC设备,以满足饮用水水质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55.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生物过滤法是一种高效、廉价的废气处理技术。介绍了近年来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气体的性能、影响因素和运行模拟等内容。  相似文献   
256.
高浓度有机废水酵母菌低氧处理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开放式环境中,在低氧条件(DO=0-0.2mg/L)下通过连续小试试验考察了利用酵母Candidatropicalis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54d低氧连续小试结果表明:进水COD、NH4+-N、TP浓度分别为11000~30000、1000、230mg/L时,其去除率分别为67%~88%,18%~68%,23%~68%,氮磷去除率取决于进水COD、TN、TP的水平。污泥微观形态观察表明反应柱内微生物基本上是酵母,但运行过程中优势酵母形态发生了变化。低氧(DO=0.1-0.4mg/L)和无氧条件下C.tropicalis批量培养试验表明污染物去除和酵母生长与氧的供给关系密切,低氧条件下C.tropicalis有很高的活性,能有效去除COD(去除率为91%);无氧条件则导致C.tropicalis生物量下降,COD去除率仅为12%。  相似文献   
257.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58.
亚洲大陆2000~2002年春季大气沙尘时空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矿物沙尘释放与沉降模式和全球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能够完整描述沙尘的扬起、输送和沉降动态过程的模式系统,并利用实时气象资料强迫该模式,对2000、2001和2002年春季(3~5月)亚洲大气沙尘时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3年春季平均大气柱沙尘浓度分布与地面观测的3年春季平均沙尘暴频率分布范围基本吻合,模拟的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卫星观测的气溶胶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验证了该模式对亚洲沙尘的扬起、传输和沉降过程及大气沙尘载荷时空特征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并基于模拟的沙尘释放通量与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分析,探讨了亚洲沙尘可能的传输路径.  相似文献   
259.
以氯酸钠和工业盐酸为基本原料,采用独特的负压二次曝气工艺,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以二氧化氯为主的混合消毒气体,经吸收后形成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混合消毒液,与待处理水充分混合,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0.
pH值与乙酸对易腐有机垃圾水解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部添加水解酶比较和区分pH值和乙酸对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相挥发性固体和元素碳的减少以及液相有机碳的增加表征水解率,在pH=7时最大,144h的水解率可达66.9%;与pH=7相比,pH=8-9时,水解率降低8%-24%;pH=5-6,水解率降低40%-60%.20g·l-1乙酸的加入抑制了水解,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不添加乙酸的水解相比,抑制程度为2%-35%,pH=7时乙酸的抑制最显著,可达35%.颗粒态物料的水解过程动力学符合Chen-Hashimoto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