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概率方法的中国居民饮水途径砷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调研收集我国3类主要饮用水类型的总砷浓度.通过回归模型获得不同年龄段人群饮水暴露参数分布模式.基于概率方法评价不同水体和不同人群由于砷暴露造成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发现,全国各类水体的总砷浓度几何均值为(13.0±38.1)μg·L-1.其中饮用水中的最高砷浓度出现在内蒙古,广西和山西饮用水中也有较高总砷检出.与相关标准中的砷浓度标准相比,未经处理的井水和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源水超标的概率分别为23.2%和18.4%.非致癌风险评估发现,井水和地表水源水饮用人群超过单日暴露剂量阈值的概率分别为24.0%和19.5%.致癌风险评估发现,我国全人群终生饮水砷摄入导致的致癌风险(LCR)中位数为3.22×10-5,处于可接受水平.其中18~45岁人群有最大的风险贡献,LCR中位数为1.37×10-5.井水和地表水源水饮用人群LCR仍有一定概率超过美国环保署(US EPA)规定的严重风险水平.综上所述,我国居民存在潜在的饮用水砷暴露健康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饮用水砷污染控制以降低砷引发的健康风险和保障饮水安全.同时建议加强风险阈值研究以期真实反映砷暴露风险,为保护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BDE-47对2种海洋微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对2种海洋微藻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试验所设定的浓度范围内 (0.1~2.5μg/L),海水小球藻和赤潮异弯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未受到显著抑制,表明2种微藻PSII反应中心在试验过程中未受到损伤.当BDE-47浓度为2.5μg/L时,海水小球藻的PSII潜在活性(Fv/Fo)、PSII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II)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在96h受到显著抑制,而赤潮异湾藻的3个参数在暴露期间均未受到抑制,表明赤潮异湾藻对BDE-47的耐受性强于海水小球藻.各叶绿素荧光参数中, Fv/Fo、φPSII、ETR更适合作为指示海洋环境中BDE-47污染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3.
It is important for humans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ecosystems.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ES) may be helpful in achieving this objective. In Japan, forest ecosystems need to be re-evaluated to prevent their degradation due to lack of forest managemen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orest management on forest ES, we developed a process-based biogeochemical model to estimate water,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s in forest ecosystems (BGC-ES). This model consists of four submodels: biomass, water cycle, carbon-nitrogen (CN) cycles, and forest management. The biomass submodel can calculate growth of forest biomass under forest managements.Several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re calibrated using data from observations of evapotranspiration flux and quality of stream flow in forests. The mode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of runoff water from a dam catchment site and with carbon flux observations.Our model was coupled with a basin-level GIS database of forests. Evaluations under various forest management scenarios were carried out for forests in a basin contained in the Ise Bay basin (Chubu region, Japan), where plantations (artificial forests) seemed to have degraded from poor forest management.Comparing our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ose of forests without management in the basin, we found that the amounts of absorbed carbon and runoff were larger in managed forests. In addition, the volume of harvested timber was larger and its quality (diameter) was better in managed forests. Changes of ES within the various scenarios were estimated for their economic value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st of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4.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泥稳定化和资源化的方法,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及各国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该技术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讨论了近年国外针对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和不同运行条件对厌氧消化反应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污泥处理工艺产能效果等方面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5.
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及结构性能的探讨,进一步掌握整车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制动系统的匹配计算.  相似文献   
146.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矿物元素对河水的水质贡献率不相同。河水成分贡献主要来源于硅酸盐风化,在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不同空间位置矿物元素对河水水质贡献率方程为:YRiverwater=0.242+0.203 XRain+0172 XLitter+0.471 XSoilwater(r2=0.55)。(2)固-液相界面(土壤-土壤水溶液)离子交换过程拟合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符合二、三次曲线模型。(3)区域内碳酸盐岩含较少的Na+和K+,且受酸雨等影响。Na+在土壤-土壤溶液之间的分配行为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的趋势。土壤和枯枝落叶层HCO3-和TDS值均处于稳定的范围内。(4)输入性污染分析表明,流域内土壤基本表现出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表现出贫养化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恶化的极化趋势。人为活动输入污染物影响显著,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酸雨和干旱加剧了水溶液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7.
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 h半致死剂量的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溶液中(10 mg·L-1 NaNO2和300 mg·L-1 NH4Cl),检测6、12和24 h各点及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aNO2处理组血细胞密度(THC)(p<0.05)、甘油三酯(TG)(p<0.05)...  相似文献   
148.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organic peroxides (cumene hydroperoxide 80 wt% and dicumyl peroxide)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calorimetric measurement (DSC, TA Q1000) in an isotherm mode and a dynamic mode. Analysis of power profiles released in the isothermal mode was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decomposed compounds by a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GC/MS) to determine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corresponding to each of the two reactions. In this work, a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kinetic parameters wa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power profile (dynamic mode) given by the model to that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by changing the parameters values. Parameter estimation is achieved using the mixed estimation method where a genetic algorithm is combined with a locally converg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49.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轻稀土矿床,在长期开采过程中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了大量的稀土元素.为了制定有效地修复方案,必须对稀土元素的浓度、空间分布、分布模式、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总稀土含量平均值为6064.95 mg·kg-1,高于对照点(207.44 mg·kg-1)、内蒙古(150.95 mg·kg-1)和中国(184.72 mg·kg-1)土壤背景值,说明周边土壤出现稀土富集现象.轻稀土元素占到稀土总量的83%~99%,Ce是最主要的轻稀土元素.总稀土的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矿源附近,分布极不均匀,受外界干扰较大.各个功能区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相似,归一化曲线向右倾斜,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Ce和δEu的计算显示土壤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La/Yb、La/Sm和Gd/Yb的比值表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是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且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具有更为显著的分馏作用.采用4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地累积指数计算表明Ce、Nd、Pr和La的均值达到了重污染程度.校正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功能区稀土元素的平均mCd值范围为7.14~31.38,尾矿库属于高污染水平,居民区和工业区属于非常高污染水平,而采矿区和排土场则达到极高污染水平.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显示尾矿库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余功能区则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120.99~6376.46,33%的样点呈现出极强生态风险,16%的样点呈现很强的生态风险,12%的样点呈现较强的生态风险,30%的样点呈现中等风险,只有9%的样点呈现较低的生态风险.因此,亟待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控制白云鄂博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0.
运用Morris方法研究了蓝藻暴发期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巢湖富营养化模型中蓝藻、溶解有机碳、营养物和溶解氧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蓝藻的敏感参数随氮磷比不同有显著差异;氮缺乏情况下,蓝藻对氮转化过程相关参数较敏感;磷缺乏情况下则反之.在任何氮磷比条件下,溶解有机碳、营养物和溶解氧等非生物变量都是对直接参与其自身转化过程的参数最为敏感,它们在不同氮磷比情况下的敏感参数差异较小.相比较蓝藻生长过程的参数,基础代谢过程的参数对所有变量的影响都更强.此外,各个参数的敏感性与它们的相互作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在极端氮或磷缺乏情况下尤为显著.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改善富营养化模型模拟效果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