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55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585篇
基础理论   234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91.
祁心  江长胜  郝庆菊  李鉴霖 《环境科学》2015,36(10):3816-3824
以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林地)、撂荒地、果园、坡耕地0~60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MBC(微生物生物量碳)、MBN(微生物生物量氮)、DOC(可溶性有机碳)、DON(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MBC、MBN、DOC、DON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60 cm的土壤深度内,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MBC、MBN和DON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撂荒地DO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说明坡耕地撂荒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含量.在0~60 cm土层,林地、撂荒地、果园、坡耕地间MBN、DOC、DON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但坡耕地MBC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表明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这可能是由于坡耕地施加绿肥以及粪肥等有机肥所致.各土地利用方式下DOC/DON最高,MBC/MBN次之,SOC/TN最低,说明可溶性有机质的生物固化作用最强,而土壤总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最明显.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TN、MBC/MBN及DOC/DON均为坡耕地最低,且比值都低于20,表明坡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较强,容易造成土壤碳的损失.  相似文献   
692.
以诸葛菜、芥菜型油菜和续随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喀斯特高浓度HCO-3(10mmol/L)逆境,将植物生理生化、地球化学技术应用生物质能源领域,用于喀斯特边际土地能源植物的筛选。在210d的实验期内,定期测定三种植物叶片中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光合日变化、碳酸酐酶活力、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生物质产出。通过对比发现,HCO-3胁迫条件下,诸葛菜、芥菜型油菜较续随子更为敏感,但续随子的生长易受低温影响。结果表明,诸葛菜以较高的喀斯特适生性、高碳酸酐酶活力而表现出最高的无机碳利用能力,综合诸葛菜适宜的生物质产出可推荐其作为喀斯特边际土地生物质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693.
不同土壤湿润速率下中性紫色土磷素淋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兰  石孝均  郭涛 《环境科学》2014,35(3):1111-1118
土壤的湿润过程是一种常见的非生物胁迫形式,为探明土壤湿润速率对土壤磷素淋溶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磷素淋溶形式的相关性,设置0、2、4、24、48 h这5个不同土壤湿润速率,对5个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中性紫色土进行了室内磷素淋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湿润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在2 h降到最低,随着湿润速率的降低,MBC逐渐升高;②缓慢的土壤湿润速率有利于增强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MNPK)的增强效果更加明显;③所有施肥处理的磷素淋溶主要发生在0、2、4 h快速湿润速率下,对于施用化肥的土壤而言,缓慢湿润是减缓土壤磷素淋失的重要举措,在田间磷素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④土壤淋洗出的磷以溶解态有机磷为主,所有处理的淋洗液中DTP/TP、DOP/TP变化幅度最高,分别为35.42%~85.99%、29.74%~78.58%;⑤随着湿润速率的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淋洗液中TP和TD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O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可以推测土壤湿润后淋洗出的磷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694.
我国农村生物质资源丰富,对其充分合理利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我国农村生物质资源潜力,并从使用途径、转换技术选择、政策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生物质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识别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5.
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的优点,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江市生物质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发展生物质循环经济产业带来了便利条件。探讨了秸秆的燃烧、发酵生产乙醇和综合利用,以及玉米芯生产糠醛、米糠生产米糠油、禽畜粪便生产沼气等生物质利用方式。为同江市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6.
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煤气化企业在废水处理上的困境和煤气化废水的水质特点,从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煤气化废水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处理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潜在的应用问题,指出目前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小型试验并且缺乏对耦合工艺的总体分析,认为物化技术与生化技术的优化组合是未来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697.
调水型水库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与水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由鹏  尹魁浩  彭盛华 《环境科学》2015,36(6):2054-2060
以南方某典型的调水型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EFDC模型建立了水库的三维水动力和富营养化模型,并根据长历时的水文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计算了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及调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很小.在降幅相同的情况下,降低磷浓度比降低氮浓度的藻类浓度降幅更大,削减60%的氮,叶绿素a无明显下降,削减60%的磷,叶绿素a平均下降12.4%,分别削减90%的氮和磷,叶绿素a分别平均下降17.9%和35.1%.当调水量高于现状的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降低,当调水量低于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升高,调水量比现状增大1倍,叶绿素a平均降低25.7%,调水量降至20%,叶绿素a平均升高38.8%.本研究对于支撑水源地的富营养化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8.
由于生物质气化产生的燃气中含有CO,导致生物质气化站极易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同时考虑到传统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风险评估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引入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应用Ge NIe软件将系统故障树转成贝叶斯网络,根据贝叶斯双向推理进行故障预测和诊断,快速、准确识别系统薄弱环节。实例应用表明,所构建的贝叶斯网络分析模型对生物质气化进行风险评估是可行的,且较传统的事件树、故障树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99.
以高温烧结法制备的钙铝石为载体,利用溶液浸渍法制备出Ni/钙铝石催化剂。以甲苯为生物质焦油模拟物,在N2气氛下研究Ni/钙铝石催化剂对甲苯催化裂解的性能。采用XRD、SEM、BET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然后在实验室自制固定床反应装置中考察了反应温度、镍负载量对催化产气成分、产氢量及甲苯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甲苯转化率升高,产气量增加;较高温度下,增加镍负载量有利于提高产氢量。  相似文献   
700.
鄱阳湖湿地土壤酶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淡水沼泽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以鄱阳湖区内典型的苔草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剖面深度为1 m共5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的土壤,对土壤酶[Bglu(β-葡萄糖苷酶)、NA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Bxyl(β-木糖苷酶)、Phos(酸性磷酸酶)、Phox(酚氧化酶)、Pero(过氧化物酶)]活性、w(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w(MBN)(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代表微生物功能活性的土壤酶和w(MBC)、w(MBN)均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层(0~20 cm)土壤中的酶活性和w(MBC)、w(MBN)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土壤酶活性随着剖面深度的变化规律不一,但总体酶活性在土壤深度为>40~60 cm时达到稳定,并且仍都具有较高活性;表层土壤中w(MBC)为65.58~161.90 mg/kg,w(MBN)为7.39~16.28 mg/kg,二者占所研究剖面土壤总微生物碳氮含量的51%~69%.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功能特性与有机质AFDM(去灰分干重)、w(TOC)、w(TN)、含水量及pH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土壤w(TOC)、w(TN)是影响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最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土壤深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特性及土壤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表层土壤中微生物功能活性最高,但湿地深层土壤中仍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由微生物参与的代谢活动仍然活跃,深层土壤微生物功能特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