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The bioaccumulation of atrazine and its toxicity were evaluated for the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novacekii. Cyanobacterial cultures were grown in WC culture medium with atrazine at 50, 250 and 500 μg L?1. After 96 hours of exposure, 27.2% of the atrazine had been removed from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Spontaneous degradation was found to be insignificant (< 9% at 500 μg L?1), indicating a high efficiency for the bioaccumulation of atrazine by M. novacekii. There were no atrazine metabolites detect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at any of the doses studied. The acute toxicity (EC50) of atrazine to the cyanobacterium was 4.2 mg L?1 at 96 hours demonstrating the potential for M. novacekii to tolerat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is herbicide in fresh water environments. The ability of M. novacekii to remove atrazine combined with its tolerance of the pesticide toxicity showed in this study makes it a potential biological resource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ntaminated surface water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continued studies of the role of M. novacekii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fresh water environments polluted by atrazine.  相似文献   
242.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30多年来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的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面的生物修复工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修复有原位地耕法和土壤气相抽提;异位修复有土壤耕作发、堆放法、堆肥法和反应器法。文章还就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阐述,指出生物修复方法作为一种费用低、效果好、对环境影响低、无二次污染的方法,是今后治理石油对土壤污染的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3.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behavior of different consortiums of aerobic propane-utilizing microorganisms, with respect to both the lag time for growth after exposure to propane, and their ability to transform three chlorin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AHs): chloroform (CF), cis-dichloroethylene (c-DCE) and trichloroethylene (TCE). Thirty-three slurry microcosms, representing seven combinations of aquifer solids and groundwater were constructed for this study. The lag time required for establishing propane-utilizing consortiums ranged between 24 and 29 days in 6 of the 7 combinations. Kinetic tests were performed with respect to propane utilization and CAH transformation. After CAH exposure, the ability of the microorganisms to metabolize propan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F and TCE were transformed more slowly than c-DC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initial transformation rates being equal to 0.10 ± 0.04, 0.09 ± 0.05 and 0.98 ± 0.18 mol/(L h),respectively. CF caused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propane uptake rates, whereas c-DCE exhibited an apparently reversible negative effect on propane uptake rates. The estimates of the Monod half-saturation constants relative to CF, TCE and c-DCE resulted in the 2–3 mol/L range, but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degree of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244.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JY78的筛选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源水库沉积物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JY78,以乙酸钠为碳源,分别以硝酸钠、氯化铵为唯一氮源研究菌株JY78的好氧反硝化、异养硝化特性。结果表明,经过72 h的反硝化过程,JY78对硝氮的去除率达到83.65%,总氮去除率达到58.46%;经过36 h的硝化过程,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3.53%,总氮去除率达到76.15%。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测序分析,JY78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oleivorans。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p H值、温度、溶解氧和C/N比四因素交互作用对菌株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Y78脱氮的最优条件为:C/N比8.0,温度22.57℃,转速37.94 r/min,初始p H值8.15。在此条件下硝氮能够达到最大去除率89.79%。同时,菌株JY78可以耐受低C/N比及低温条件。研究表明,菌株JY78具有突出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45.
介绍了生物修复、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基于生物强化和生物刺激技术处理石油污染海岸线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不同处理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影响溢油污染海岸线生物修复的重要因素,包括石油类型、波浪和水流能量、温度、盐度、氧气含量等。对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6.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植物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的生化指标能综合反映土壤石油污染的程度及其生态毒性的强弱.为探究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指示效果和污染土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3株对石油烃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混合菌体系,开展石油污染土壤模拟微生物修复实验.文章考察了5种典型植物指示不同修复时期土壤生态毒性强弱的可行性与敏感性,并进一步从生态学角度揭示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萝卜相对于莴苣、黑麦草和小青菜而言,更适宜作为石油污染土壤的指示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随着微生物修复过程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在修复的第8 d达到最大.不同的供试植物对石油污染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小麦和萝卜的生长发育指标能较为敏感地指示石油污染土壤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47.
铅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具有极强的积累性和不可逆性.生物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以其成本低、能实现对重金属回收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修复技术.墨汁鬼伞被认为具有富集重金属离子的能力,本文首先通过在含Pb~(2+)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墨汁鬼伞分析了墨汁鬼伞对不同浓度Pb~(2+)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当Pb~(2+)浓度低于50 mg·L~(-1)的情况下,墨汁鬼伞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随着Pb~(2+)浓度提高,墨汁鬼伞生长缓慢,菌丝稀疏,菌落形状不规则;当浓度高于500 mg·L~(-1)时,墨汁鬼伞生长明显被影响,并产生色素.进一步分析墨汁鬼伞对不同浓度Pb~(2+)的富集能力表明即使在Pb~(2+)浓度高达800 mg·L~(-1)的情况下,墨汁鬼伞仍然可以富集培养基中的94.7%的Pb~(2+).此外通过分析墨汁鬼伞的差异蛋白,鉴定到一个受Pb~(2+)诱导的14-3-3类蛋白.以上研究表明墨汁鬼伞可以用于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248.
土壤中的石油污染是一类严重的环境危害.针对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原位生物修复法由于简易性和生态可持续等优点成为了具有前景的一个发展方向.土壤改良剂的选取和添加是原位生物修复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对生物修复的改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改良剂的种类有无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和吸附性改良剂.以N、P、K为主的无机改良剂主要为生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有机改良剂则可提高石油污染物流动性,提供生物碳源;吸附改良剂则通过吸附污染物,减少毒性,提供生物生长依附.通过对不同种类改良剂的分析和讨论,可为生物修复发展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9.
生物修复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本文阐述了生物强化、生物刺激、生物通风、生物堆肥法和生物反应器法几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使用条件和研究现状,以及讨论了土壤性质对生物修复的影响,并对今后利用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0.
黑臭河道生物修复中氧化塘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江栋  李开明  刘军  杨永坤 《生态环境》2005,14(6):822-826
氧化塘技术是有机废水、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在城市黑臭河道治理中,对于暂时无法截污的城郊河道,利用废弃的鱼塘,将其改造成氧化塘,对上游污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生物氧化塘对上游黑臭水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在污水进水量为4320t/d以内(即污水停留时间为1.4d以上,容积负荷为CODcr:0.11kg/(d·m3)以下),O2:15.6kg/h的增氧曝气条件下,CODcr除去率在50%以上,NH3-N除去率在40%以上,经处理的黑臭水体在氧化塘出水口已形成由藻类、原生动物、浮游动物、鱼类等参与的多级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在黑臭水体预处理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水体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对河道进行生物修复,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为城市黑臭河涌治理和养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