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8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874篇
安全科学   1075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1033篇
综合类   3015篇
基础理论   490篇
污染及防治   427篇
评价与监测   317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2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质、挑战、应对和成效。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整体上表现为农耕文明特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短缺、城市化水平低下。为了跳出"马尔萨斯陷阱",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人民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拓荒垦殖,问题得到缓解但没有得到解决,贫困落后依然,没能彻底摆脱"马尔萨斯魔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使农民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力;同时也使土地得以从农民手中部分释放出来,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也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自我生态修复。虽然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幅提升了生产力、积累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逼近工业文明的生态红线、环境底线和资源上线,可持续发展挑战不断凸显。2010年后,中国全面启动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的转型发展进程,高质量、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相似文献   
992.
以OPMSE仿真计算啤酒行业排放污水中COD,BOD,NH3-N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查询及调研清河流域典型啤酒行业产生污水中COD,BOD,NH3-N质量浓度范围,经BAT处理后通过OPMSE的仿真计算,得出排放污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正态分布置信区间、最佳出水及最差出水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置信水平为99%时,COD,BOD,NH3-N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5.83,95.95),(19.30,25.88),(5.68,6.85);最佳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4.14 mg/L,5.36 mg/L,2.71 mg/L;最差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20.64 mg/L,20.70 mg/L,10.86mg/L。将仿真结果与现有排放标准对比,拟定啤酒行业的污染物直接排放限值为COD=100 mg/L,BOD=30mg/L,NH3-N=8 mg/L;间接排放限值为COD=400 mg/L,BOD=80 mg/L,NH3-N=25 mg/L。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的凝胶化,包埋制备有机凹凸棒土颗粒(GOAT)吸附剂,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制备的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MB)、刚果红(CR)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GOAT对MB和CR的吸附行为都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umir方程。吸附量的大小与溶液的初始p H值有关,且增加盐浓度,GOAT的吸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994.
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评价吴淞口挡潮闸3个备选方案对通航安全的影响。首先通过专家调查法,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吴淞口水闸建设工程方案通航安全影响评价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建立灰色评价模型,得到关联序,定量分析各方案在通航安全影响方面的优劣,得出最优方案,为吴淞口建闸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采集自云南滇池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对云南省常见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两种改性黏土对水华束丝藻的去除效果。通过去除率的比较,得出两种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线性拟合方程。每毫升藻液壳聚糖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377x-0.0014和y=0.009x+0.0002;每毫升藻液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135x+0.002和y=0.0039x+0.002。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8、5~9,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39.77%、45.44%,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64.92%、78.01%。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且其除藻过程中对TN、TP的去除率均较高。用透明溞(Daphnia magna)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得出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除藻至48 h死亡率分别为30.77%、0。  相似文献   
996.
铜藻基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种大型海藻——铜藻为原料,Fe Cl3·6H2O为活化剂,采用超声浸渍-原位合成法制备了铜藻基载铁活性炭(Fe/SAC),并以活性炭得率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指标,通过正交法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比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最优结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Fe/SAC吸附亚甲基蓝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Fe/SAC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 h、浸渍比1∶1,此时的活性炭得率为39.5%,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55.67 mg·g~(-1);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Fe/SAC比表面积为558.31 m2·g~(-1),其负载的铁组分主要为Fe3O4和Fe O;亚甲基蓝在Fe/SAC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附平衡过程,该吸附是熵增加的自发吸热(ΔS0、ΔG0、ΔH0)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以榕树树叶为吸附剂,考察了在投加量、p H、温度、吸附时间不同因素下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建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榕树树叶粉末吸附亚甲基蓝的最佳条件是当初始浓度为100mg/L,投加量为0.5g、p H为8、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75min时,去除率最高,达到99.05%。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等温吸附过程可由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榕树树叶粉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实验证明榕树叶是一种具有潜力的亚甲基蓝吸附剂。  相似文献   
998.
当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化工类企业的进园入区,虽然各企业实现了废气的达标排放,但由于叠加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化工异味已经成为环境监管的难点和群众投诉的焦点。通过对化工园区内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各类有机废气的特点、毒性、种类和来源进行剖析,探讨了无组织排放有机废气的收集处理方法和相应治理措施对策,对该类废气的日常环境监管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强化了对无组织废气进行防治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未来,加强化工园区内企业无组织排放废气的监管和新废气治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群众对环境满意率必将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江苏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选取化学需氧量( COD)和氨氮( NH4-N)为研究因子,统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污染物排放量并计算入输水干线污染物量;根据南水北调办治污工程规划,计算污染物削减量;根据2012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核定研究区域限排总量;结果污染物量COD、氨氮削减量分别为33114吨、2935吨,污染源结构中城镇生活源比例从23.34%降到9.10%,工业企业源比例从15.13%降到8.96%,污染源点源呈下降趋势,面源呈增长趋势,污染物入输水干线总量达到2015年限排总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粉尘是露天采矿过程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露天采矿中粉尘要达到环保要求,需要从生产过程中的凿岩、爆破、装卸、运输、堆存各环节进行污染控制.采用对上述各生产环节中的粉尘产生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找出各个生产环节粉尘的主要产生点,通过对比前人在各个生产环节粉尘控制的研究成果,找出控制粉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出露天采矿中各个环节上技术经济上最有效的粉尘防治措施,为露天矿山开采污染防治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汇总形成一套完善的粉尘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