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5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688篇
基础理论   313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To understand certain mechanisms causing variations between rice cultivars with regard to cadmium uptake and tolerance, pot soi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two rice cultivars of di erent genotypes under di erent soil Cd leve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Cd uptake and iron/manganese (Fe/Mn) plaque formation on roo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ce cultivars di ered markedly in Cd uptake and tolerance. Under soil Cd treatments, Cd concentrations and accumulations in the cultivar Shanyou 63 (the genotype indic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ultivar Wuyunjing 7 (the genotype japonica) (P < 0.01, or P < 0.05), and Shanyou 63 was more sensitive to Cd toxicity than Wuyunjing 7. The di erences between the rice cultivars were the largest at relatively low soil Cd level (i.e., 10 mg/kg). Fe concentrations in dithionite-citrate-bicarbonate root extracts of Shanyou 63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at of Wuyunjing 7, and the di erenc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under the treatment of 10 mg Cd/kg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iron plaque on rice roots could act as a barrier to soil Cd toxicity, and may be a “bu er” or a “reservoir” which could reduce Cd uptake into rice roots. And the plaque may contribute, to some extent, to the genotypic di erences of rice cultivars in Cd uptake and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32.
种植密度对镉锌污染土壤伴矿景天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伴矿景天生长和地上部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大种植密度可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显著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但过分密植对植物地上部增产无显著贡献.种植密度由11万株/hm2上升到44万株/hm2时,伴矿景天地上部Cd、Zn吸取量显著上升,分别由0.208 kg.hm-2上升至0.631 kg.hm-2、13.2 kg.hm-2上升至58.7kg.hm-2;但种植密度从44万株/hm2增大到100万株/hm2时,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吸取量并无显著提高.伴矿景天种植密度为44万株/hm2时,在Cd、Zn分别为(3.04±0.11)mg.kg-1和(1 299±96)mg.kg-1的污染土壤上种植1 a,对镉锌的修复效率分别达21.1%和4.60%,表明选择适宜的密度种植伴矿景天有利于增大植物地上部Cd、Zn吸取量,从而缩短修复时限.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接种耐铅镉真菌(产黄头孢霉Cephalosporium chrysogenum和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对灭菌和未灭菌铅镉污染土壤上小白菜生长及铅镉赋存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耐重金属真菌可以降低或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铅镉、碳酸盐结合态铅镉和铁锰结合态铅镉,且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结合态铅镉,因此降低了土壤中铅镉的活性;在灭菌和未灭菌铅镉污染土壤上接种两种真菌均能增加或显著增加小白菜的株高和鲜重,其中在未灭土壤中接种产黄头孢霉20 mL小白菜鲜重和株高最大,分别达到6.00 cm和3.22 g·株~(-1),在灭菌土壤上接种产黄头胞霉10 m L小白菜株高和鲜重最大,分别为10.66 cm和11.07 g·株~(-1);接种两种真菌可以显著降低未灭菌土壤上小白菜体内铅镉含量和累积量,在灭菌土壤上接种10 mL产黄头孢霉可以显著降低小白菜铅含量和累积量.  相似文献   
134.
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长与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重金属镉(Cd)已成为我国受污染土壤中最主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植物修复法是去除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能促进生态系统功能.那么在Cd污染土壤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长和Cd污染修复会有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理是怎样的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选择6种本地常见草本植物(荆芥、鸡眼草、短叶水蜈蚣、牛筋草、鸭跖草和细风轮菜),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植物物种多样性(1-,2-,3-,6-物种)对植物生长与土壤Cd污染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促进植物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并对植物根系形态(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尖总数与根平均直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II潜在活性F_v/F_0)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植物地上、地下及总Cd含量(积累量)和富集系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对植物生长、根系形态指标及Cd的富集具有显著的净效应,且以互补效应为主.本研究选取的是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的本地草本植物,可为利用本地常见短世代周期植物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通过试验采用真空冶金方法处理锌锰电池,分离回收其中的金属汞(Hg)和镉(Cd),考察真空度、温度、加热时间对两种金属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g和Cd的回收率随着真空度、加热时间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加热时间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两种金属的回收率接近饱和值,最大值接近95%;真空冶金法回收废旧锌锰电池中金属Hg和C...  相似文献   
136.
某型飞机对接螺栓微动疲劳裂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断口形貌观察、X射线能谱检测、痕迹分析等试验方法,对某型飞机对接螺栓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接螺栓的裂纹性质为微动疲劳裂纹;表层微动疲劳裂纹产生后,进一步发生了镉脆开裂;微动疲劳裂纹在飞机末次大修前就已形成,在大修镀镉时镉渗入裂纹内部,并导致了对接螺栓在大修后的使用中裂纹发生镉脆扩展.  相似文献   
137.
抗铅、镉菌株对土壤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从土壤中分离到的2株能同时耐铅(Pb)、镉(Cd)的抗性菌株(编号为H1和H2)分别接种至Pb、Cd污染的土壤中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2株抗性菌株对土壤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1菌株可专一性的钝化交换态Cd,降幅为43.78%,并能显著促进小白菜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增产79.62%;H2菌可同时降低交换态Pb、Cd的比重,降幅分别为30.31%和27.61%,但小白菜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此外,与对照相比,接菌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部Pb、Cd含量。  相似文献   
138.
玉米幼苗对镉、菲单一与复合污染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幼苗在镉、菲污染胁迫14 d后的生理生化响应,并探讨了镉、菲单一与复合污染对玉米幼苗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结果表明,单一镉(0~50 mg/kg)污染时,镉处理对玉米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以及可溶性蛋白都无显著影响;随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叶片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P...  相似文献   
139.
A.Tessier逐级提取程序应用于土镉形态研究的可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家级土壤标准物GBW07401为样本,定量添加不同化学形态的镉,对较流行的加拿大地球化学家Andre’Tessier推荐的颗粒态痕量金属形态逐级提取程序进行了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程序能以较高的准确度、精密度对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镉进行逐级提取.尽管各级分间有跨级现象,全部加标试样的平均镉回收率为97.93%.  相似文献   
140.
运用重金属逐级提取法,采用人工半合成方法,对温度变化时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铜、镉形态对鲤鱼和螺蛳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习性不同,鲤鱼和螺蛳富集铜、镉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温度升高时,主要在水体底层活动的鲤鱼富集铜、镉的能力明显增加;作为底栖生物的螺蛳的富集能力不随温度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