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91.
饮用水中磷与细菌再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微生物可利用磷(MAP)方法,针对T市J水厂水源水、处理工艺以及一条配水干管中磷对细菌生长的限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水源水与处理工艺中MAP较高(5~38μg/L),配水管网中MAP较低(<5μg/L),且管网水中的MAP随着管线的延长基本保持不变.②常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MAP(去除率为34.0%~83.7%).③在水源水和处理工艺中,水样的AOCpotential<、sub>、AOCP与AOCnative没有显著差别,说明AOC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决定因素.该研究配水干管中,水样的AOCpotential、AOCP为AOCnative的2~8.7倍,磷成为细菌再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2.
洗毛废水是洗毛生产工艺排出的兼具高COD、高悬浮固体浓度、高色度、难固液分离等典型特征,且对环境存在潜在污染的一类工业废水。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预酸化条件下,生物沥浸技术对洗毛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洗毛废水经预酸化至p H 5.5、营养剂浓度≥4 g/L、回流比例为1∶1的情况下,3个批次实验内复合菌群生物沥浸过程稳定,洗毛废水能够很好地完成生物沥浸过程。反应结束后体系p H稳定在3.0左右,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色度由原来的1 875倍降到20倍,沉淀中油脂去除率高于65%,且比阻降低至原来的0.2%~0.3%。而在对照处理中,体系p H值稳定在8.0左右,COD去除率小于10%,油脂去除率不足10%,洗毛废水比阻仅降低20%。因此,采用预酸化及生物沥浸作用有利于洗毛废水酸化处理的连续运行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3.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详细的植物群落调查资料,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岸带维管束种类在科级水平上占神农架的65.8%,在属级水平上占47.3%,在种级水平上占26.7%。河岸带植物区系的性质为温带特性,与神农架地区种子植物属的性质相一致。河岸带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植物区系在整个区域自然景观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在香溪河流域河岸带中,维管束植物种类较丰富,分布着大量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表明河岸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two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with different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of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sted PCR) amplified 16S rRNA gene fragments with group-specific primers. Samples of raw sewage and treated effluents were amplified using the whole-cell PCR method, and the activated sludg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using the extracted genomic DNA before the PCR products were loaded on the same DGGE gel for bacterial community analysis.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l and actinomycetic community analysi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fic population structures and system or sludge performance. The two plants demonstrated a similarity i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raw sewage and activated sludge, but they had different effluent populations. Many dominant bacterial populations of raw sewage did not appear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samples, suggesting that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raw sewage might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lthough the two plants had different sludge properties in terms of settleability and foam forming ability, they demonstrated similar actinomycetic community structures. For activated sludge with bad settling performance, the treated water presented a similar DGGE pattern with that of activated sludge, indicating the nonselective washout of bacteria from the system. The plant with better ammonium removal efficiency showed higher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species richness. Analysis of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populations in raw sewage were uncultured bacterium, while in activated sludge the predominant populations were beta proteobacteria.  相似文献   
195.
序批式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填料表面附着细菌与孔隙内细菌由变型菌属、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组(CFB)、硝化杆菌科、低G+C革兰氏阳性细菌、高G+C革兰氏阳性细菌、疣微菌科和绿菌科等七大类细菌组成. 其中,优势菌群分别是以兼具呼吸/发酵代谢方式的β变形菌纲(分别占生物膜和内泥中克隆子总量的18%和35%)和δ变形菌纲,以及以呼吸/发酵为主要代谢方式的CFB(分别占克隆子总量的24%和23%). 多种细菌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解偶联、共代谢作用、生物溶胞作用和慢性生长种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6.
青藏高原冰川雪细菌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荧光显微镜测定细菌密度,利用DGGE图谱和Shannon-Weaver指数分析细菌种类多样性,对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沟12号冰川、南部东绒布冰川和东南部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做了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比东绒布冰川和海螺沟2号冰川高,老虎沟1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比东绒布冰川高,这与高原南、北部不同大气环流引起的大气微粒含量的差异性有关. 海螺沟2号冰川雪坑细菌种类多样性均最高,与该冰川所受的大气环流多样性最高相一致. 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平均值与南极点相近,与其远离人类污染,因而大气环境本底值低有关. 海拔高的东绒布冰川雪坑细菌密度和种类多样性均比海拔低的海螺沟2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低,即二者与海拔高度呈反比.   相似文献   
197.
微生物技术改善河道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课题是探索直接利用人工培养的微生物改善河道水质的研究。在桂林桃花江河道投放反硝化细菌制剂2个月后,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COD和TN的浓度降低,但TP和浊度变化幅度不大。受进水水质和低温天气的影响,反硝化细菌制剂的净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8.
叶静  陈影  屈爽  赵文超 《环境科学》2024,45(7):4279-4292
微生物菌肥改良盐渍土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施用功能性微生物菌肥对滨海地区盐渍障碍绿色消减和土壤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 试验基于河北省滨海地区中度盐渍土,以玉米为指示作物,在常规化肥施用基础上设置施加推荐用量的不同微生物菌肥T1(常规化肥750 kg·hm-2+复合菌剂75 kg·hm-2)、T2(常规化肥750 kg·hm-2+巨大芽孢杆菌300 kg·hm-2)、T3(常规化肥750 kg·hm-2+胶冻芽孢杆菌300 kg·hm-2)、T4(常规化肥750 kg·hm-2+有机硅肥600 kg·hm-2)、T5(常规化肥75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T6(常规化肥750 kg·hm-2+活性微藻15 kg·hm-2)和仅施化肥750 kg·hm-2(CK)7个处理,研究玉米两个关键时期(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盐分、细菌群落和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较CK,T1显著提高了全生育期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AP)含量;成熟期土壤有机质(OM)含量较大喇叭口期平均增加10.35%,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相较于CK,T5和T6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土壤全盐量和Ca2+含量,平均降低14.51%~18.48%和24.25%~25.51%. T1显著提高全生育期细菌多样性指数,较CK提高了45.16%;土壤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和Geminicoccaceae. 研究区细菌群落最丰富的功能是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平均相对丰度为28.89%和27.11%,T3和T6显著提高土壤氮循环功能. 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Na+、SO42-、pH和EC是驱动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相关性热图显示Na+、SO42-、pH和EC主要与浮霉菌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OM和TN与蓝细菌显著正相关. 相较CK,T6在生育期内增加了蓝细菌的相对丰度,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 使用推荐用量的菌肥T1和T6分别提高了7.31%~24.83%的玉米产量和9.05%~23.23%的经济效益;土壤化学性质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EC、AP、HCO3-和Mg2+是限制滨海地区土壤生产力的障碍因子. 综上,推荐用量下使用复合菌剂(T1)和活性微藻(T6)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降低盐分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既保证了玉米增产增效,又实现了微生物菌肥高效利用和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9.
城市污染河流水质原位综合净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城市河流水质污染普遍严重,河道截污不彻底的现状,开发了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利用水闸形成一定深度的水体,在其中安装曝气机、生物膜并投加特效菌种。为了考查其处理效果,在福田河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段长420 m,河底宽7~15 m,平均水深1.85 m,总容积为8 500 m3。试验运行3个月,进水平均CODC r,BOD5,NH4+-N,TN,TP及SS分别为88.4 mg/L,62.0 mg/L,6.4 mg/L,8.2 mg/L,0.8 mg/L和17.0 mg/L,出水分别为28.9 mg/L,7.6 mg/L,4.2 mg/L,5.9mg/L,0.4 mg/L和10.0 mg/L,CODC r,BOD5,NH4+-N,TN,TP及SS的去除率分别为67.4%,87.7%,34.3%,30.3%,53.3%和39.7%,河道中溶解氧及透明度分别由原水的0.9 mg/L和12.5 cm提高至7.6 mg/L和137.5 cm。  相似文献   
200.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敏  朱开玲  李洪波  张涛  肖天 《环境科学》2008,29(4):1082-1091
利用PCR-DGGE技术对2个季节(2006-04和2006-10)的黄海冷水团海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通过软件Glyko Bandscan分析DGGE图谱,4月份所有站位的条带数相近(约17条),多样性丰富;10月份,在冷水团范围以内站位的条带约16条,其多样性也较丰富;而在冷水团范围以外站位的条带少(约12条),其多样性较低.细菌16S rDNAV3区特征片段经DGGE分离、条带切割,共得到24条条带,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4条带分别归属于2个细菌类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s).在24条序列中有16条分别与变形细菌亚群的γ和δ-Proteobacteria相似,有5条与拟杆菌门相似.时空分析发现,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海水温度为7-12℃)的细菌群落组成和10月份(冷水团存在期)冷水团内部水体(海水温度低于10℃)的细菌群落组成相同(都包括γ-Proteobacteria、δ-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与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海水温度大于19℃)的(包括γ-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s)不同.优势菌群也存在同样的分布特点,4月份所有站位水体的优势菌群与10月份冷水团内部水体的优势菌群也相同(都是γ-Proteobacteria),而10月份冷水团外部水体不同的站位优势菌群不同.该海域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冷水团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