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The compostability of starch–CaCO3 disposable packaging was examined in a source-separ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composting facility located in East Hampton, NY. Source-separated MSW:starch–CaCO3 container mixtures of 0 (control), 5, and 20% (by volume) were prepared as feedstock for composting. Compos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eekly or biweekly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and examined for fragments of the starch–CaCO3 containers. Changes in compost qualit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tarch–CaCO3 containers were assessed by measuring the nutrient and metal content of the three resultant MSW:starch–CaCO3 composts. Finally, plant growth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omposts for possible plant growth inhibition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starch–CaCO3 containers. Results showed that portions of the starch–CaCO3 containers were not identified in any of the 5 and 20% sieved and characterized compost fractions > 1.3 cm following 1–3 weeks of composting. Mechanical agitation of the waste along with optimum composting conditions were sufficient to initiate the rapid degradation of the starch–CaCO3 composites. Degradation of starch–CaCO3 containers did not affect compost nutrient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 Grass biomass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nce weekly over 28 days for grass grown in control (0%), 5%, and 20% starch–CaCO3-containing compost:soil mixtu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ass biomass for these compost:soil mixtures were measured only for the 0 and 20% starch–CaCO3-containing compost:soil mixtures at 28 days (9.07 vs 11.05 g, respectively; P = 0.046).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铝镁粉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了超细粉尘回收利用这一典型的清洁生产项目,良好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机械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过氧化钙处理剂对机械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锰、铜、锌、铬的处理工艺,以及过滤方法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处理的最佳条件为:过氧化钙用量0.1%~0.2%,处理时间30min,处理温度为室温,处理过程中不需调整pH。  相似文献   
114.
采用 12 5 0目以上的碳酸钙填充料、铝酸酯偶联剂、焚烧热氧降解剂、生物活性剂等助剂制备的可焚烧PE母料 ,吹制成购物袋和垃圾袋。经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户外曝晒实验后 ,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热 红联用仪等对其综合环保性能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该薄膜适应于垃圾的焚烧处理 ,特别是对促进塑料的快速完全燃烧和降低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用于装盛焚烧发电垃圾  相似文献   
115.
铵根离子可以和镁盐、磷酸根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利用这一反应可以去除水中的氨氮.本文从磷酸铵镁的性质、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沉淀剂循环利用等方面,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对今后该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6.
针对醇胺类吸收剂富液中CO_2的解吸及后续处置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解吸方案——钙法.通过CO_2负荷试验和Ca(OH)_2投加量试验确定了该法理想处理负荷为0.84 mol·L-1,理想投加比例为C∶Ca=1∶1(摩尔比),此条件下反应15 min和30 min的解吸率达到52.17%和55.02%,这表明钙法矿化解吸乙醇胺富液中CO_2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pH、温度和搅拌强度对CO_2解吸固定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_2解吸率随着pH和搅拌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pH和搅拌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解吸率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下降.较高的解吸温度尽管解吸率更大,但高温条件下无法达到矿化固定CO_2的目的.CO_2二次吸收负荷试验表明经钙法解吸后的MEA再生液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17.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镁改性对污染物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于不同温度下制备了生物炭样品,并采用氯化镁(MgCl_2)、乙酸镁(Mg(CH_3COO)_2)和硝酸镁(Mg(NO_3)_2)对秸秆及其生物炭进行改性.通过分析各生物炭产率、pH、元素分析、比表面积、CEC、XRD及FT-IR,探究了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各样品对氨氮、Pb(Ⅱ)及乙草胺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经Mg(CH_3COO)_2改性后得到的生物炭的饱和吸附量最大;对3种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低浓度下吸附过程均可自发进行,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且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对Pb(Ⅱ)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且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对乙草胺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且以分配、氢键和π-π电子受体供体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钙镁磷肥传统生产方法,分析了钙镁磷肥高炉富氧空气助燃的可行性,认为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9.
心肌钠钙交换体是引起胞内钙超载的重要原因.简要综述了钠钙交换体的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病理作用以及在心肌保护方面的研究新进展.NCX反向转运的激活可能是心肌缺血预适应产生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0.
缪明烽  沈湘淋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366-2371
钙基脱硫剂孔隙结构特性直接影响到脱硫效果及脱硫剂的利用率,对其空间网络特性的描述将有助于分析SO2的扩散及反应特性. 在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和烧结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固体分解的成核机理,运用Monte-Carlo 方法,建立了脱硫剂孔隙网络的动态生成模型,对钙基脱硫剂分解形成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对生成孔结构的分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动态生成模型,可以给出石灰石分解形成的CaO内部孔隙的微观空间结构,且模拟生成的孔隙网络的分形维数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