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8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627篇
安全科学   473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409篇
综合类   2117篇
基础理论   490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182篇
社会与环境   322篇
灾害及防治   2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bstract:  Many researchers report that rock climbing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cliff biota. Most work on climbing disturbance, however, has not controlled for variation in microsite characteristics when comparing areas with and without climbing presence. Additionally, some researchers do not identify the style or difficulty level of climbing routes sampled or select climbing routes that do not represent current trends in the sport. We solved these problems by sampling climbing areas used by advanced "sport" climbers and quantifying differences in microtopography between climbed and control cliffs. We determined whether differences in vegetation existed between pristine and sport-climbed cliff faces when microsite factors were not controlled. We then determined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the presence of climbing, cliff-face microtopography, local physical factors, and regional geography on the richness,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cliff-face vascular plants, bryophytes, and lichens. When we did not control for microsite differences among cliffs, our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jority of prior work on impacts of climbing (i.e., sport-climbed cliff faces supported a lower mean richness of vascular plants and bryophytes 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individual species when compared with pristine cliff faces). When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ve influences of microtopography and climbing disturbance,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in vegetation were not related to climbing disturbance but rather to the selection by sport climbers of cliff faces with microsite characteristics that support less vegetation. Climbed sites had not diverged toward a separate vegetation community; instead, they supported a subset of the species found on pristine cliff faces. Prior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to restrict development of new climbing routes should be reevaluated based on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植被对工业污染区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包头市西郊工业污染区盐渍化弃耕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对土壤水盐动态和体积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造林后使林地内草本植物得到较快恢复,且归还土壤的枯落物比木本植物多,改良盐渍土壤和促进脱盐的作用较好;随植被盖度增加,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和体积质量降低,盐渍土性状逐步改善。因此,在实施以耐盐树种造林为先导的工业污染区盐渍土恢复植被工程时,应适当降低造林密度,以利于林地内草本植物的恢复和建立林草复合植被,提高工业污染区盐渍土的生物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3.
大冶龙角山矿区几种植物的重金属吸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采样和化学测试,对大冶龙角山矿区小麦、油菜、莴苣、白菜苔、豌豆等几种主要农作物中的重金属Cu、Pb、Cd及类金属As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农作物中,莴苣的重金属(包括As)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它作物的,其中以Cd质量分数最高,而豌豆的重金属质量分数最低,其它作物重金属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油菜、腌菜、白菜苔、小麦;小麦中的重金属质量分数依次是w(Cd) > w(As) > w(Pb) > w(Cu) > w(Cr),油菜中为w(Cd) > w(As) > w(Pb) > w(Cr) > w(Cu),莴苣中为w(Cd) > w(Cu) > w(Pb) > w(As)> w(Cr);随河流向下,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与相应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量基本一致,如油菜含铜量在上游为0.61 g/g,在下游为0.37 g/g。  相似文献   
994.
实验岩石学的研究表明,岩石中熔体的出现.可诱发断层作用,加强碎裂流动、位错蠕变和扩散蠕变作用。在给定的条件下,上述四种变形机制在部分熔融岩石中都会起作用,但只有那种能产生最快应变速率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应变速率与岩石中熔体的百分数(体积)有关,因此,当熔体的百分数不同时,占主导地位的变形机制会有所不同。临界熔体百分数曾被当作反映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但近期的研究表明,临界熔体百分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或者说部分熔融岩石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植。熔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岩石的流变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山地可持续人居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山地人居环境是建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对自然环境的被动式生态适应,缺少居安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等生活基本保证。现代山地人居环境将以现代生态学为指导,突破山地特殊生态特性对人类的制约,实现人与山地自然和谐共生,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双重层次的需求,从而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96.
Naturereserveconstructionanditscontributiontoth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Chinamainland¥JiangMingkang;XueDayuan(NanjingInstit...  相似文献   
997.
微核技术监测煤矿塌陷区水体水质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蚕豆微核技术对淮北煤矿塌陷区的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同时测定了水体的CODcr和BOD5c结果表明:淮北煤矿塌陷区水质已经受到轻、中度污染;蚕豆微核技术与CODcr、BOD5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样可以指示水体污染程度。用蚕豆微核技术可以监测煤矿塌陷区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998.
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洞庭湖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之一,复杂多样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蕴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放利用,导致了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的意义,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并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9.
笔者根据长江中下游基底构造特征、火山岩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对该区火山岩盆地进行了重新认定,划分出三个受北东-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两组岩石圈断裂控制的断陷火山盆地.在此基础上,依据火山活动特点及其与壳断裂的关系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亚盆地.本文系统论述了各盆地的火山岩演化、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内生金属矿床与火山岩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成矿作用是火山活动的一部分,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缅、印交界的29.1万km^2区域内,可区划为6种类型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庆在云南境内扩建和新建一批自然区,在三国交界区域建立中、缅、印国际自然保护区,并在缅甸葡萄城建核心地带管理所,在中国昆明建立东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揿样性保护中心。中心对本区域内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时空分布进行宏观研究,初步确认具有全球意义的原生态区与生态系统,探索跨国界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