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鞍山、抚顺和本溪3个资源型城市1996-2000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以及生态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鞍山、抚顺和本溪3市1996-2000年生态承载力隶属度呈上升趋势,但均属一般水平,2000年分别为0.60、0.47、0.49;鞍山、抚顺和本溪3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综合指数分别为0.82、4.04、1.10,鞍山、本溪土地利用强度低,抚顺土地利用强度高;鞍山、抚顺、本溪3市生态承载力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变化呈正相关趋势,能够基本达到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32.
重庆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 SD 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重庆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人口、土地利用、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和粮食储备7个子系统。作者分析了模型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同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模型可作为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的工具。  相似文献   
33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述了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定量化研究概况,综述了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生态经济规划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34.
为评估我国各省份果菜茶种植对当地畜禽粪污承载消纳能力,基于各省份果菜茶产量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分别核算了畜禽粪肥氮需求量和供给量,以粪肥替代化肥比率为0.4和0.5两种情景评估了各省份果菜茶种植粪肥氮承载消纳情况.结果表明:①全国果菜茶种植氮素平均需求量为358.7 kg/hm2,畜禽养殖业粪肥氮素产生量为463.3×104 t,供给量为277.97×104 t.果菜茶单位种植面积粪肥氮素供给量全国平均值为126.37 kg/hm2.②粪肥替代化肥比率为0.4时,全国果菜茶单位种植面积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为143.5 kg/hm2,各省份粪肥氮养分承载压力系数在0.21~2.99之间,平均值为0.78.③粪肥替代化肥比率为0.5时,全国果菜茶单位种植面积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为179 kg/hm2,各省份粪肥氮养分承载压力系数在0.17~2.39之间,平均值为0.63.研究显示,粪肥替代化肥比率在0.4和0.5条件下,全国大部分省份畜禽粪肥氮养分提供量未超过本区域果菜茶种植的肥料所需.各省份畜禽养殖业可提供的粪污全部用于区域内果菜茶作物施肥,全国有22个省份粪肥替代化肥的比率在0.4之内.   相似文献   
335.
崔丹  陈馨  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3):1174-1184
基于系统动力学动态模拟仿真方法,构建水环境承载力预警方法体系,并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环境承载力超载状态进行预警.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发展情景(BAU)下,2015~2025年10a间,昆明市水环境承载力超载状态综合指数从1.78逐渐增大到2.22,水环境超载状态不断恶化;昆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0.5~0.8之间,且社会总功效大于水环境总功效,社会经济子系统与水环境子系统互相拮抗;警度自中警转为巨警,信号灯由橙灯转化为红灯,昆明市未来面临着严峻的水环境承载力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336.
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承载力是描述地区发展受自然资源限制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县级统计数据,定量计算水、土和生态等资源承载力,并根据定量评价结果构建资源承载力监测体系并应用于“一江两河”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一江两河”地区人粮关系趋于紧张,部分地区人口—粮食—土地矛盾突出,76.5%的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83.3%的县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增长;“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实际人口,承载指数均小于0.05,但77.8%的县水资源承载力下降,县域承载指数均增长;各县生态承载力增长,承载指数下降,部分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生态承载力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2000—2015年,在“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超载的县中,对资源承载状态影响最大的资源承载力由生态承载力逐步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3)“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等级逐渐提升,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负面影响程度降低。2000—2015年,资源承载力为三级(中度负载)及以下等级的县由15个(83.3%)降至3个(16.7%)。资源承载力长效监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明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促进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37.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环境承载力问题进行研究,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所涉及的水资源系统、供水用水系统、水环境污染系统、社会和经济系统、各产业用水指标等多个领域中选取多个指标,构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法对指标进行约简,得到较为精简的指标体系;利用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八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为区域水环境的管理和水污染的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8.
本文在分析伊犁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合理用地结构的基础上,预测不同时期一定生产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上粮食,油料肉类的生产潜力和不同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339.
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出2015,2020年辽宁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的数据,并结合环渤海地区5市的污水处理厂目前的处理效果,提出80%回用的可能性。经计算,中水回用将在2020年可以替代50%左右的用水资源,将对5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40.
In all higher nonhuman primates, species survival depends upon safe carrying of infants clinging to body hair of adults. In this work, measuremen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pe hair (gibbon, orangutan, and gorilla) are presented, focusing on constraints for safe infant carrying. Results of hair tensile properties are shown to be species-dependent.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s of the mounting position, typical of heavier infant carrying among African apes, shows that both clinging and friction are necessary to carry heavy infants. As a consequence, a requir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ant weight, hair-hair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body angle exists. The hair-hair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measured using natural ape skin samples, and dependence on load and humidity is analyzed.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quilibrium constrain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knuckle-walking quadruped position of African apes. Bipedality is clearly incompatible with the usual clinging and mounting pattern of infant carrying, requiring a revision of models of hominiz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divergence between apes and homini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fe carrying of heavy infants justify the emergence of biped form of locomotion. Ways to test this possibility are foreseen 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