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资料缺乏且水资源已严重超载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研究无法应用传统的方法,论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润绿洲灌区2010、2015水平年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限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原理为依据,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新的评价准则,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并应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进行模型求解,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应用于资料缺乏且水资源超载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研究,为其它资料缺乏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72.
利用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6.013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94hm2,出现了5.619hm2的人均生态赤字,表明太原市面临的生态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减太原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73.
在系统分析城市人口承载力内涵基础上,运用“可能-满意度”法,在多目标条件下预测未来可支持合肥市健康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①城市供水、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医疗是合肥未来人口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②经济资源是未来人口承载力的主要“推力”,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形成了人口承载力“拉力”.③预测2020年,合肥应将人口规模控制在593万人以内.  相似文献   
374.
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国内外应用日趋广泛的一种环境规划理论和方法本文探讨了该方法在嵩明县环境保护工业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5.
为评估我国各省份果菜茶种植对当地畜禽粪污承载消纳能力,基于各省份果菜茶产量数据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分别核算了畜禽粪肥氮需求量和供给量,以粪肥替代化肥比率为0.4和0.5两种情景评估了各省份果菜茶种植粪肥氮承载消纳情况.结果表明:(1)全国果菜茶种植氮素平均需求量为358.7 kg/hm2,畜禽养殖业粪肥氮素产生量为463.3×104 t,供给量为277.97×104 t.果菜茶单位种植面积粪肥氮素供给量全国平均值为126.37 kg/hm2.(2)粪肥替代化肥比率为0.4时,全国果菜茶单位种植面积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为143.5 kg/hm2,各省份粪肥氮养分承载压力系数在0.21~2.99之间,平均值为0.78.(3)粪肥替代化肥比率为0.5时,全国果菜茶单位种植面积粪肥氮养分需求量为179 kg/hm2,各省份粪肥氮养分承载压力系数在0.17~2.39之间,平均值为0.63.研究显示,粪肥替代化肥比率在0.4和0.5条件下,全国大部分省份畜禽粪肥氮养...  相似文献   
376.
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承载力是描述地区发展受自然资源限制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县级统计数据,定量计算水、土和生态等资源承载力,并根据定量评价结果构建资源承载力监测体系并应用于“一江两河”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一江两河”地区人粮关系趋于紧张,部分地区人口—粮食—土地矛盾突出,76.5%的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83.3%的县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增长;“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实际人口,承载指数均小于0.05,但77.8%的县水资源承载力下降,县域承载指数均增长;各县生态承载力增长,承载指数下降,部分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生态承载力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2000—2015年,在“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超载的县中,对资源承载状态影响最大的资源承载力由生态承载力逐步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3)“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等级逐渐提升,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负面影响程度降低。2000—2015年,资源承载力为三级(中度负载)及以下等级的县由15个(83.3%)降至3个(16.7%)。资源承载力长效监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明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促进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7.
针对目前环境承载力预警相关研究不足的问题,采用景气指数法构建针对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预警方法体系,并对我国2001年~2014年的环境承载力预警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04~2014年的环境承载力预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预警系统结果与真实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承载情况吻合良好,预警效果显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预警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环境承载力状态有所差异,全国整体环境承载力承载状态趋好,但未来依然要警惕可能面临环境承载力的超载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提高环境自身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78.
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环境承载力划分为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循环经济水平和经济社会支持能力四部分,结合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选用了57项评价指标,分层次构建了山东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承载力选用生物资源、水资源等5大类共10项指标;环境承载力选用地表水、近岸海域等5大类共9项指标;循环经济水平选用资源产出水平、资源消耗水平等4大类共18项指标;经济社会支持能力选用人口数量与素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7大类共20项指标.  相似文献   
379.
The maximum population, also called Earth's carrying capacity,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people that can live on the food and other resources available on planet Earth.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estimated the maximum carrying capacity as large as about 1 trillion peopl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hotosynthesis is the limiting process. Here we use a present state-of-the-art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with managed planetary land surface, Lund-Potsdam-Jena managed Land (LPJmL), to calculate the yields of the most productive crops on a global 0.5° × 0.5° grid. Using the 2005 crop distribution the model predicts total harvested calories that are sufficient for the nutrition of 11.4 billion people. We define scenarios where humankind uses the whole land area for agriculture, saves the rain forests and the boreal evergreen forests or cultivates only pasture to feed animals. Every scenario is run in an extreme version with no allowance for urban and recreational needs and in two soft versions with a certain area per person for non-agricultural use. We find that there are natural limits of the maximum carrying capacity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any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f non-agricultural land use is accounted for. Using all land planet Earth can sustain 282 billion people. The save-forests-scenario yields 150 billion people. The scenario that cultivates only pasture to feed animals yields 96 billion people. Nevertheless, we should always have in mind that all our calculated numbers for the carrying capacity refer to extreme scenarios where humankind may only vegetate on this planet. Our numbers a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median estimate of upper bounds of human population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e order of 10 billion.  相似文献   
380.
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鞍山、抚顺和本溪3个资源型城市1996-2000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以及生态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鞍山、抚顺和本溪3市1996-2000年生态承载力隶属度呈上升趋势,但均属一般水平,2000年分别为0.60、0.47、0.49;鞍山、抚顺和本溪3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综合指数分别为0.82、4.04、1.10,鞍山、本溪土地利用强度低,抚顺土地利用强度高;鞍山、抚顺、本溪3市生态承载力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变化呈正相关趋势,能够基本达到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