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N原子杂化石墨烯高效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RBk5染料废水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使用过程中,活化剂的大量流失与其环境二次危害是影响该技术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结合水热法制备环境友好型的N原子掺杂石墨烯作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降解活性黑5(RBk5)染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原子掺杂石墨烯进行表征.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初始p H、催化剂投加量和PMS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元素掺杂能够有效提升石墨烯材料的PMS催化活性,且活性受N掺杂比例影响较大;废水的初始p H对降解效率无明显影响.催化剂投加量为1. 5 g·L-1,PMS投加量为0. 3 g·L-1的条件下,反应25min后RBk5染料废水的降解率可达到99%以上,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自由基猝灭实验显示,N掺杂石墨烯/PMS体系降解RBk5为表面反应,SO4-·和·OH为降解RBk5的主要自由基.循环实验证明催化剂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2.
基于缺陷重构的类芬顿光催化剂在降解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通过缺陷调控提高催化剂催化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缺陷重构过程对光催化-类芬顿耦合反应的影响仍鲜有研究.本文将含铁多酸分子强耦合到富含氧空位缺陷的二氧化钛(TiO_2)光催化剂(P25)表面,考察了缺陷形成和二次重构过程对光催化-类芬顿协同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氰胺复合后二次煅烧有利于H2气氛处理生成的氧空位进行空间分布重构,重构后的缺陷更为有利于TiO_2表面的光生电荷向含铁多酸分子界面转移.借助TiO_2光催化剂光生电荷分离能力的提升和类芬顿试剂活性位点的增强,缺陷重构的类芬顿光催化剂在降解亚甲基蓝染料的反应中催化活性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33.
炼油碱渣预处理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碱渣因其高浓度污染会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冲击.某炼油厂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的污水治理政策,对碱渣进行预处理以消减负荷.针对碱渣主要含可生化降解物质,采用两级生物催化作为主要预处理手段.工程实践表明,控制进水pH值为5-6和反应器DO > 2 mg /L,处理出水的COD、硫化物和挥发酚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47...  相似文献   
134.
The visible light photo-Fenton-lik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BiFeO3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ethyl Violet (MV), Rhodamine B (RhB) and phenol as probes.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pseudo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k) was determined to be 2.21×10-2, 5.56×10-2 and 2.01×10-2 min-1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V (30 μmol/L), RhB (10 μmol/L) and phenol (3 mmol/L), respectively, in the BiFeO3-H2O2-visible light (Vis)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increased the k values of MV, RhB and phenol degradation 3.47, 1.95 and 2.07 times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in dark. Generally, the k values in the BiFeO3-H2O2-Vis system were accelerated by increasing BiFeO3 load and H2O2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BiFeO3 was modified with the addition of surface modifiers. The addition of ethylenediamineteraacetic acid (EDTA, 0.4 mmol/L) increased the k value of MV degradation (60 μmol/L) from 1.01×10-2 min-1 in the BiFeO3-H2O2-Vis system to 1.30 min-1 in the EDTA-BiFeO3-H2O2-Vis system by a factor of 128. This suggests that in situ surface modification can enable BiFeO3 nano-particles to be a promising visible light photo-Fenton-like catalys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   
135.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carbon nanotubes in water treatment: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ter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coping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water and the world-wide water shortage. Owing to their unique and tunable structur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rbon nanotubes (CNTs) have exhibited great potentials in water treatment. This review makes an attempt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potential solutions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by using CNTs as adsorbents, catalysts or catalyst support, membranes, and electrodes. The merits of incorporating CNT to conventional water-treatment material are emphasized, and the remaining challeng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6.
活性炭催化过硫酸钠降解金橙G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梅梅  周少奇  刘聃  郑可 《环境科学》2013,34(3):962-967
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e carbon,GAC)催化过硫酸钠(sodium persulfate,PDS)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以偶氮染料金橙G(orange G,OG)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其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结果表明,GAC/PDS体系能通过氧化作用有效地去除金橙G,其中氧化降解速率主要与PDS投量、GAC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和GAC投量可以显著地加快OG的降解.且在初始浓度为0.050~0.125 mmol·L-1、pH值为5.0、n(PDS)/n(OG)为10/1~160/1、GAC投量为0.1~1.6 g·L-1、温度为298~338 K的实验范围内,反应的氧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另外还对GAC重复使用之后的催化效果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37.
氯化铜被认为是对二■英(PCDD/F)生成促进作用最强的金属催化剂,温度和氧气含量是影响其催化二■英生成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50~550℃间8个不同温度点及0~20%间4种不同氧气含量,系统性地研究了温度和氧气含量对含氯化铜模拟飞灰(MFA)生成二■英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指纹特性探讨二■英的生成路径和机理.结果发现,290~350℃之间二■英生成量较高,且在290℃时二■英总量达到最大值;氧气含量为10%时二■英生成量达到最高.研究二■英同分异构体分布可从分子层面为研究其生成路径和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因此,本文分析了四至八氯代PCDD/F的全部异构体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选取的温度和氧含量范围内,温度对二■英生成路径的影响高于氧气含量.最后,重点讨论了2,3,7,8位氯取代的17种有毒异构体的分布随温度和氧气的变化情况及生成路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证实了氯化铜催化二■英从头合成过程中存在经由氯酚路径生成的异构体,并讨论了不同工况下氯酚路径对二■英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尹越  吴道文  孙梦瑶  吕路  张炜铭 《环境科学》2020,41(12):5500-5508
本研究通过聚偏氟乙烯(PVDF)膜内负载具有协同吸附和催化作用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吸附去除水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并且达到膜滤过程中多功能材料吸附能力再生和膜污染控制的双重目的.在膜吸附方面,共混基质膜(MMMs)内MOFs材料UiO-66@Fe3O4@UiO-66能够有效吸附以水杨酸(S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模板化合物的两种常见PPCPs.在膜催化再生方面,UiO-66@Fe3O4@UiO-66中的Fe3O4能够催化H2O2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HO·),实现对MOFs/PVDF膜吸附能力再生和膜内污染控制的耦合.结果表明,pH=7±0.1条件下,10% MOFs/PVDF膜对0.1 mmol·L-1 SA和DMP吸附去除率最高,它们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4.2%和46.1%.除此之外,膜内UiO-66@Fe3O4@UiO-66催化5 mmol·L-1 H2O2,能够使膜通量和膜吸附性能恢复率分别达到91.8%和94.2%.实验设计的这种负载多功能MOFs共混基质膜的特点是它对膜吸附能力再生和膜污染控制过程的耦合.这为生化尾水深度净化过程中PPCPs去除和膜抗污染性能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9.
以不同氟化物为晶面控制剂,采用超声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001}和{101}晶面协同的F-TiO2,借助XRD、TEM和EDS表征其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改变氟化物种类和添加量确定F-TiO2的最佳制备条件,并探讨其可见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及作用机理,研究关键反应参数对F-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NH4F、NaF和HF可调控TiO2沿{001}、{101}晶面生长,同时F-掺杂能够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制备所得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均高于纯TiO2.但在NaBF4调控下合成的TiO2为锐钛矿/金红石/Na3TiF6三相共存的半导体耦合结构,可见光催化活性显著下降.当NH4F添加量为0.1 g时,材料显示出最强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照射60 min后RhB的降解率为97.24%,矿化率达78.39%.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速率常数为0.1321 min-1.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ESR测试发现,h+、·OH均以关键活性因子参与F-TiO2的可见光催化过程.F-TiO2光催化活性增强主要归因于{001}和{101}晶面的协同作用和表面异质结的形成,其能有效提高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效率.在可见光照射下,适当增加催化剂投加量,降低RhB初始浓度,控制溶液为中性环境,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40.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方法制备了不同载银量的银纳米粒子/施氏矿物复合催化剂(AgNPs/Sch),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证明了Ag成功负载于施氏矿物上.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考察了不同载银量施氏矿物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性能,并探究了载银施氏矿物的投加量、硼氢化钠浓度、 甲基橙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等因素对甲基橙的催化还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基橙浓度为20 mg?L-1、NaBH4浓度为10 mmol?L-1、初始pH=6条件下,反应90 min后,未载银的施氏矿物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仅为7.5%,然而硝酸银添加量为0.10 g制备的AgNPs/Sch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97.0%,该催化剂作为电子介质,能够将电子从还原剂(NaBH4)转移到甲基橙中,进而加速甲基橙的降解.AgNPs/Sch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5次循环性反应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稳定性.由此可见,载银施氏矿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在有机染料废水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