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703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19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801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411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红娟  齐飞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2012,33(5):1591-1596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和玉米芯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污泥基活性炭(SAC),考察其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稳定性药物布洛芬(IBP)的效能.试验中对比考察了单独臭氧氧化、单独SAC吸附、SAC催化臭氧氧化这3种工艺对水中IBP(初始浓度为500μg.L-1)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臭氧与SAC投加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对IBP的去除率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臭氧浓度由0.75 mg.L-1增加至3.0 mg.L-1时,IBP的去除率由44.4%提高到100%;单独SAC对IBP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差,即使SAC投加量增至100 mg.L-1,吸附时间为40 min时,IBP的吸附去除率仅为44.56%;SAC催化臭氧氧化工艺中,IBP去除速率大大加快,在反应的初始阶段(0~5 min)SAC催化臭氧氧化对IBP的去除率要远远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单独SAC吸附二者作用之和.臭氧与SAC的投加量对IBP的催化氧化去除效果具有较大影响.SAC催化臭氧氧化IBP分为瞬时需氧阶段反应(0~5 min)和慢速反应(5~40 min)两阶段.快速反应阶段以.OH与IBP反应为主,慢速反应阶段残余臭氧浓度很低,此时主要以SAC吸附去除IBP为主.  相似文献   
992.
采用阳膜电解法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及其加入量、电解电流、电流密度、搅拌转速、电解温度和电解时间等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NaCl加入量为2.5 g/L、电解电流为0.10A、电流密度为150 A/m~2、搅拌转速为800 r/min、电解温度为35℃、电解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处理Ni2+质量浓度为2 g/L的含镍废水,镍析出率达到95.16%,电流效率为86.87%,单位质量能耗为5 254 k W·h/t。  相似文献   
993.
曹剑栋 《化工环保》2012,40(5):512-517
将高硫高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应用于钢厂烧结烟气脱硝,分析了硫酸氢铵(ABS)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常规工艺控制,并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NH3、SO3和温度等是影响ABS生成的主要因素。最低连续喷氨温度应高于ABS分解温度且不低于310 ℃,可有效抑制ABS生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在高温烟道至反应器入口的弯头处设置导流板可保证氨气均布。采用带前馈信号的串级控制模式调节喷氨量,控制催化剂吹灰器的时间频次,可有效防止催化剂失活和堵灰。工程实践结果显示,脱硝效率不低于94.1%,NOx排放质量浓度不高于36.5 mg/Nm3,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4.
用30%(w)H2O2溶液氧化处理活性炭(AC),再以三聚氰胺为含氮前驱体经高温处理制得氮掺杂AC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CWO)法去除草甘膦废水中的有机磷(OP),将其彻底氧化降解为PO43-,再利用Ca(OH)2沉淀法去除总磷(TP)。表征结果显示:氮掺杂改性可在AC表面形成多种含氮碱性官能团,从而提高其对OP的催化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工艺条件下(130 ℃,1 MPa),该催化剂对不同来源废水的OP去除率均高于90%;当m(Ca(OH)2)∶m(TP)为20时,Ca(OH)2沉淀可有效去除CWO出水中的TP,最终出水TP质量浓度小于5 mg/L,可有效缓解后续生化系统除磷的压力。  相似文献   
995.
综述了活性半焦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中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半焦自身的催化机制和半焦活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半焦的活化方法以及作为载体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种类和研究进展,讨论了活性半焦基催化剂在抗水中毒和抗硫中毒方面的研究情况,展望了活性半焦作为新型载体材料在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以钛基柱撑黏土(Ti-PIL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Ce/Ti-PILC催化剂,并考察了其脱硝性能。在n(Ti)∶m(黏土)为15 mmol/g、焙烧温度为400 ℃、Mn-Ce负载量(w)为12%和6%、空速为120 000 h-1的条件下,Mn-Ce/Ti-PILC在宽温度窗口180~260 ℃的NO转化率可达90%以上,N2选择性可达80%以上;220 ℃时NO转化率接近100%,N2选择性达86%左右。柠檬酸和Mo的掺杂可进一步提高Mn-Ce/Ti-PILC的脱硝性能。Ti-PILC载体结构有助于活性组分分散,且Ti与Mn-Ce之间可形成强相互作用。Ce的加入可降低催化剂酸性位点强度。  相似文献   
997.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硫醇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硫有机废气,燃烧催化剂是主要活性组分为V205、过渡金属氧化物(MOx)和微量贵金属,负载在经特殊方法处理的天然沸石上。50m3/h中试装置的甲硫醇废气的载线试验和1500m3/h工业装置的运转结果表明,催化剂反应后的温升明显,净化率≥95%,氧化产物(Sox)经稀碱吸收,消除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前掺杂法(QI),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法(DP)3种方法制备了Au负载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Au/OMS-2催化剂,研究了制备方法和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氧化CO活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技术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制备的Au/OMS-2-DP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前掺杂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这与Au/OMS-2-DP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和负载Au颗粒较小有关.制备条件(沉淀剂种类、制备溶液pH、Au负载量和催化剂焙烧温度)明显影响Au/OMS-2-DP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于各种不同的沉淀剂,以KOH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这可能与其无钝化作用,而且形成的Au颗粒较小有关;制备溶液的为最佳,当pH值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Au颗粒的聚集和Au沉淀量较少;XRD结果表明,当Au负载量为5wt%催化剂和催化剂焙烧为300℃时,所制备的催化剂颗粒最小,所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最佳条件制备的Au/OMS-2-DP催化剂活性较好,CO完全转化(100%)的温度为67℃.  相似文献   
999.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现有工业VOCs处理技术进行了归类及概述,总结了各类技术中主要方法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等回收技术,热氧化(燃烧)法、生物降解法、低温等离子法、光催化法等非回收消除技术,以及工业上典型的VOCs集成组合治理技术。指出,集成组合治理技术的研发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过渡金属离子Fe^2+和Mn^2+作为催化剂,耦合微纳米气泡催化氧化吸收HCHO,研究了各种反应参数变化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并借助GC-MS技术探究了微纳米气泡氧化吸收HCHO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CHO吸收率随着吸收液pH、NaCl浓度、SDS浓度及过渡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低浓度的NaCl有助于HCHO的吸收;在进气HCHO质量浓度0.4 mg/m^3、循环9次的设定工况下,最佳工艺条件为吸收液pH 4、NaCl质量浓度0.1 g/L、SDS质量浓度7 mg/L、Fe^2+/Mn^2+浓度2.0 mmol/L;在此条件下,Fe^2+和Mn^2+催化体系的HCHO吸收率分别达82.6%和90.4%。GC-MS分析结果显示,微纳米气泡氧化吸收HCHO的主要有机产物为乙二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