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bstract: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servation effort being implemented in Europe. Nevertheless, no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gion—or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twork has been conducted. We used 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s and extent of occurrence of 468 species of vertebrate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Italy. We also estimated the population size of 101 species inside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to assess its capacity to maintain or improve the population status of listed species. In general the Italian Natura 2000 did not seem to integrate existing protected areas well.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increased from 11% to 20% the area devoted to conservation in Italy and the coverage provided to areas with high biodiversity. Nevertheless, some areas with high numbers of species were devoid of conservation areas, and more than 50% of the highly irreplaceable areas were not considered in the system. Moreover,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cannot maintain 44–80% (depending on the taxa considered) of the species in a "favorable conservation status" under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Red List criteria. The Natura 2000 network is probably stronger than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es suggest. The system is based on a site-specific expert-based strategy and is driven by direct and detailed knowledge of local diversity. Nevertheless, if Natura 2000 is taken to represent the final point of all the EU conservation policies, it will inevitably fail. Its role in conservation could be enhanced by integrating the Natura 2000 system into a more general strategy that considers natural processes and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42.
环渤海湾诸河口水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对环渤海湾诸河口实地采集的12个水样进行的重金属、砷、总氮和总磷含量分析,发现环渤海湾诸河口水污染严重,多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质为Hg、N和P,其他污染物含量均在地表水H类标准以内。其中海河口处的Hg含量在20年间增加了10倍左右。诸河口水体中N和P含量均达到水体富营养化危险负荷,可见陆源污染是渤海湾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日趋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利用Ce-Fe/Al2O3为催化剂的非均相光Fenton体系降解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考察了H2O2浓度、催化剂用量、初始pH值及不同工艺过程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XPS手段研究铁在反应中的价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1 W低压汞灯照射下,非均相光Fenton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结构稳定的阳离子红GTL,在pH 6,反应温度20℃,时间90 min,Ce-Fe/Al2O3 2 g/L,H2O2浓度340 mg/L,含50 mg/L阳离子红GTL模拟废水TOC去除率为92.40%;光Fenton反应中Fe(Ⅲ)转化为Fe(Ⅱ)。  相似文献   
44.
钛酸铋光催化降解水中酸性大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丙醇助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铋光催化剂,UV-vis漫反射测试表明其光吸收带较TiO2发生了红移,通过多点BET法计算出其比表面积为14.16m2/g,平均孔径为21.05nm。以酸性大红为模拟污染物,在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进行光催化反应,研究了废水的pH值以及钛酸铋投加量对酸性大红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的pH=3.0,催化剂投加量为0.1g/L是最佳反应条件;当流量为10L/h时,连续运行3h后,酸性大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92.0%;当处理水量增大时,经过两级处理,酸性大红染料的总去除率仍可达到94.4%。  相似文献   
45.
废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溶液中活性红4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废啤酒酵母作生物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活性红4(RR4),并对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电位滴定和FTIR分析表明废啤酒酵母上主要存在磺酸基、羧基及氨基等官能团。对溶液pH值、RR4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啤酒酵母对RR4的吸附速率快,32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酸性条件利于吸附,碱性条件下则会发生解吸附,pH=11条件下解吸附率高于86%;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式,pH=2条件下废啤酒酵母对RR4的最大吸附量为103.36mg/g。  相似文献   
46.
通过硼氢化纳还原法制备了铁纳米颗粒,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其进行保护。所得铁纳米颗粒大小在13nm左右,体心立方相。对比了在机械搅拌和超声辅助条件下纳米铁对酸性红G的降解率,超声条件下纳米铁和微米铁对酸性红G的降解率,以及纳米铁投加量、pH值对酸性红G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下,pH=6~7时,4min内纳米铁对酸性红G有较高的降解率。机理分析表明超声辅助条件下纳米铁对酸性红G的降解主要是超声分散下纳米铁的还原作用得到提高以及纳米铁氧化产物的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采用海水监测、翅碱蓬野外调查及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盘锦"红海滩"翅碱蓬群落的退化死亡原因,特别是翅碱蓬退化死亡与土壤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碱蓬适宜的土壤盐分含量在10g/kg至16g/kg之间,初步认为由于滩涂土壤盐分升高产生的盐害是引起盘锦"红海滩"翅碱蓬群落退化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城市环境空间规划管控体系的构建——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叙述国内环境空间规划体系发展历程,总结国内在开展城市环境空间管控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以广州市为研究案例提出在城市尺度建立环境空间规划管控体系的总体架构和技术思路,为城市环境规划和空间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活化凹凸棒石对阳离子染料的脱色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化凹凸棒石对三种阳离子染料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并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脱色率随pH增加而递增,但各染料有差别;吸附过程似可分为两个阶段并呈现一级及应动力学的特征。用它作主要组份的吸附剂对阳离子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7.5%~99.8%和45.4%~72.3%;再生处理简单且其效果基本不降低,为阳离子染料生产废水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廉价的新型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0.
TMA改性粘土矿物对模拟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吸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万山  高斌 《环境化学》1999,18(5):404-407
用短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TMA)改性膨润土和凹凸棒土,研究它们对模拟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吸附作用。二种TMA改性粘土矿物均可以有效地吸附模拟地下水中的苯系物,吸附机理较复杂,主要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