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988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1400篇
基础理论   612篇
污染及防治   357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72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lid-oxide fuel cell/gas turbine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heat recovery waste unit based on the energy and exergy analyses. The effect of air inlet temperature and air/fuel ratio on exergy destruction and network output is determined. For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ir inlet temperature and air fuel ratio are increased from 273 to 373 K and from 40 to 6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bring out that total exergy destruction quant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inlet temperature and air/fuel ratio. Furthermore, the maximum system overall first and second law efficiencies are obtained in the cases of air inlet temperature and air/fuel ratio equal to 273 K and 60, respectively, and these values are 62.09% and 54.91%.  相似文献   
962.
以氧化石墨烯(GO)与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为改性剂,采用界面聚合与超滤抽吸结合,对PVDF平板超滤膜(简称原膜)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可见光响应的纳米复合改性膜(简称:GO/g-C_3N_4改性膜),研究改性膜的制备条件及其表面性能.结果表明:(1)最佳制备条件为:g-C_3N_410 mg、g-C_3N_4/GO比值为80、苯胺(An)浓度0.5%、An浸泡时间4 h、过硫酸铵(APS)浓度0.8 g·L~(-1)、APS浸泡时间3 h;(2)GO/g-C_3N_4改性膜表面亲水性与抗污染性能显著提高,表面接触角下降55.1%,通量衰减率下降46.3%,经水力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率增加51.5%;(3)改性膜的机械强度与拉伸强度增强,拉伸弹性模量增加;(4)GO/g-C_3N_4改性膜表面具有较强的可见光活性,最大吸收边带为495 nm,表面改性功能层的禁带宽度(Eg)值为2.5 e V.改性膜对罗丹明B(Rh B)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去除率达到81.2%,而原膜对Rh B吸附去除率仅为42.2%.  相似文献   
963.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畜禽粪便病原菌污染问题,黑水虻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能有效杀灭畜禽粪便中的病原菌,并生产出有价值的附加产品.为探究黑水虻幼虫杀灭畜禽粪便中病原菌的具体规律和机制,开展了黑水虻幼虫杀灭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沙门氏菌(Salmon...  相似文献   
964.
Rec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the fat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originating from point sources such as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imilar compounds released from nonpoint sources through runoff from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Downstream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ACs will degrade via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however, their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 adjacent to the point of discharge may not decrease over time, as the compounds are continually released. In contrast,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BACs are episodically introduced to surface water during snowmelt and rainstorm events, and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may be found in water for only hours or days after a storm event. Recent research in our laboratories as well as others, has suggested that sed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sistence of herbicides and steroids in watersheds after nonpoint source loading events. Conceptually, the sediment serves as both a sink and a source, equilibrating with BACs during storm events then slowly releasing them back into the water over time, long after the initial pulse of chemicals has moved downstream.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磷酸酯酶活性对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抑制的预警作用,考察了单相CSTR反应器在容积负荷2.0~8.5kgVS/(m3·d)条件下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并同步分析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容积产气率、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2.0~4.0kgVS/(m3·d)时,平均值为14.1,9.8μgNP/(h·mL);容积负荷为5.0~7.5kgVS/(m3·d)时,其平均值为138.4,23.6μgNP/(h·mL);容积负荷为8.5kgVS/(m3·d)的超负荷阶段达到峰值318.1,51.5μgNP/(h·mL)后快速下降.磷酸酯酶活性骤升的时间较VFAs、容积产气率骤降超前2d、较pH值的骤降提前1d.磷酸酯酶活性较常规指标VFAs、容积产气率和pH值等对单相厌氧消化抑制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966.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2~2006年间GIMMS AVHRR NDVI植被覆盖数据和气象站点气候数据,分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25a来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残差分析法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25a的年植被变化量增加幅度略大于减少幅度,植被覆盖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Ⅰ区和Ⅳ区NDVI值上升最明显(P<0.001),Ⅱ区则呈微弱下降趋势,而四大建设区植被覆盖度有不同程度提高;研究区植被和气温、降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17.74%的地区植被与气温呈负相关,而6.84%的地区呈正相关,10.60%的地区植被与降水呈负相关,19.53%的地区则呈正相关,植被与降水正相关面积明显大于植被与气温正相关面积,说明降水是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研究区植被残差年际变化显著正相关面积大于显著负相关面积,人类活动对植被建设作用要强于破坏作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正在呈现.  相似文献   
967.
采用原位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修复剂磷肥和稻草,研究其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植物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磷肥和稻草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Cu、Cd、Zn和Pb的形态分布,使土壤中重金属高植物有效性的酸提取态比例降低;其中以磷肥+稻草组下降最多,酸提取态Cu比例从对照的50.4%降至8.7%,酸提取态Cd从56.2%降至29.5%,酸提取态Zn从32.9%降至25.1%,酸提取态Pb从21.1%降至检测限以下.磷肥、稻草及磷肥+稻草修复土壤后,4种重金属在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含量显著降低,且油菜干生物量由对照的0.46 g分别增至0.97、1.53和2.28 g.同时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得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由对照的19.16 mg/kg最高增至966.71 mg/kg,而代谢呼吸率由对照的21.95 mg/(kg.h)最大升至158.63 mg/(kg.h).证明磷肥和稻草可降低重金属对油菜和土壤微生物的毒性胁迫,改善污染土壤质量,促进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68.
由于双酚A(BPA)具有内分泌干扰等毒性效应,有些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其在部分工业品生产中使用。一些双酚A类似物因用于替代BPA而被大量使用。因其与双酚A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双酚A类似物是否也具有内分泌干扰等毒性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构建了可预测双酚A类似物雌激素效应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899,去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0.868,Bootstrapping验证系数Q_(BOOT)~2=0.755,均方根误差RMSE=0.33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验证集决定系数Q_(EXT)~2=0.921,外部验证系数Q_(EXT)~2=0.810,均方根误差RMSE=0.638,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采用欧几里德距离方法和Wil iams图表征了模型应用域,依据分子描述符对模型进行了机理解释,并用所建模型,填补了22种其他双酚A类似物缺失的雌激素干扰效应数据。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2种不同RAD54启动子调控的yEGFP重组报告载体pRAD54 ̄yEGFP和pRAD54S ̄yEGFP,前者启动子DNA为1.8 kb,后者为0.5 kb,分别转入W303 ̄1A酵母细胞,构建2种启动子调控的发光酵母细胞,用不同化学诱变原作用后,用流式细胞仪和多功能发光仪测定酵母的发光强度。结果发现2种启动子调控的酵母细胞的发光强度均与化学诱变原(甲磺酸甲脂、4 ̄硝基 ̄N ̄氧化喹啉和5 ̄氟尿嘧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W303 ̄1A/RAD54 ̄yEGFP剂量效应关系较为明显,产生的最大诱导倍数(5.96、2.19和2.71)明显高于W303 ̄1A/RAD54S ̄yEGFP所产生的最大诱导倍数(2.53、1.50和1.91),可能与启动子序列中转录因子的数量以及转录因子间协同增效作用有关。同时发现,流式细胞仪测定效果明显优于发光仪测定效果。所以在构建RAD54启动子调控重组酵母细胞筛选诱变时,选用全启动子序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0.
根系通常是植物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纳米金属氧化物)毒害的主要器官。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的幼苗为实验材料,探讨了CuO NPs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的活性氧(ROS)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H_2O_2和O-2·含量具有显著影响。随CuO NPs浓度增大,紫花苜蓿幼苗根系中H_2O_2和O-2·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除了0.00125 mol·L~(-1)CuO NPs浓度下紫花苜蓿幼苗根系中H_2O_2含量比对照减少外,其他浓度下的H_2O_2和O-2·的含量都比对照有所增加,并且H_2O_2和O-2·的含量都是在0.0125 mol·L~(-1)CuO NPs浓度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浓度的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随CuO NPs浓度增大,紫花苜蓿幼苗根系中SOD、POD、APX和CAT酶的活性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SOD和POD、APX、CAT酶的活性分别是在0.00625、0.0125、0.0625 mol·L~(-1)CuO NPs处理下达到最大,表明这些抗氧化酶在清除根系中的活性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和补偿性。(3)不同浓度的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CuO NPs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活力逐步升高,这是一种生物适应性应激响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