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07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1076篇
基础理论   287篇
污染及防治   196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陕西的石煤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岭南坡的商洛地区,但大部分石煤钒矿属于难处理矿,钒大部分以V(Ⅲ)和V(Ⅳ)存在,目前企业大多采用“焙烧+稀酸浸出+氨法沉钒”或者“强酸浸出+氨法沉钒”工艺进行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是钒的综合回收率为65%左右,整体偏低;二是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氨使得废水闭路循环难度大;三是矿区大部分位于汉丹江水系的中上游地区或临近出省断面,选址较为敏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并对陕西省石煤提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2.
针对中国氧化铝行业日益严重的赤泥排放及堆存污染防治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赤泥产生、综合利用和堆存的环境管理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赤泥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3.
研究了牛栏江水质现状,以及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确保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质安全达标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综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4.
福建沿海近10 a赤潮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丁 《环境科学》2012,33(7):2210-2216
收集整理了自2001~2010年近10 a的福建沿海161起赤潮事件,通过统计的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沿海赤潮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以下特征:①时间分布上,赤潮主要发生在4~9月,高发期为5~6月,大部分赤潮的持续时间为2~4 d,且发生面积在50 km2以下.近年来赤潮初发期的时间提早,且其持续时间较长;②引发赤潮的生物有20种,其中硅藻类10种,甲藻类9种,原生动物类1种.引发赤潮最多的生物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其次为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引发赤潮的种类具有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种类引发赤潮;③空间分布上,赤潮主要发生在宁德市沿海、福州市沿海和厦门市沿海海域.福建省平潭以北沿海海域引发赤潮的藻种主要为东海原甲藻和夜光藻,而平潭以南沿海海域引发赤潮的藻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④引发有毒赤潮的藻种主要为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主要发生在福建平潭以北沿海海域.通过对近10 a福建沿海赤潮的全面分析,为福建省赤潮的防灾减灾和赤潮预警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5.
Synthesis of malachite@clay nanocomposite was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for the removal of cationic (Methylene Blue, MB) and anionic dyes (Congo Red, CR)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Nano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by TEM, SEM, FT-IR, EDS analysis and zeta potential. TE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le diameter of nanocomposite was in the range of 14 to 23 nm. Various important parameters viz. contact time, concentration of dyes, nanocomposite dosage, temperature and solution pH were optimized to achiev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n the case of MB, removal decreased from 99.82% to 93.67% while for CR, removal decreased from 88.55% to 75.69% on increasing dye concentration from 100 to 450 mg/L. pH study confirmed the higher removal of CR in acidic range while MB removal was higher in alkaline range. Kinetic study revealed the applicability of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for the adsorption of both dyes. Negative values of ΔG0 for both systems suggested the feasibility of dye removal and support for spontaneous adsorption of CR and MB on nanocomposite. Nanocomposite showed 277.77 and 238.09 mg/g Langmui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B and CR respectively. Desorption of dyes from the dye loaded nanocomposite was easily carried out with aceton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malachite@clay nanocomposite i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the aforementioned dyes.  相似文献   
966.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为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情景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类价值系数进行优化调整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度及变化度.结果表明:①采用CLUE-S模型对两江新区的未来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模拟效果较好(Kappa系数达到0.82以上),模型的普适性较好.②生态价值敏感度结果表明两江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结果的可信度高.③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的面积增加量大于自然增长情景,城镇和工矿用地则相反,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城镇扩张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④2014年现状、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和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约为10.53×108、10.50×108和10.88×108元,两种未来情景下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明显,林地、水域服务价值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⑤林地和水域的生态价值变化度表明其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研究显示,CLUE-S模型进行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效果较好,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使其在城市规划、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中得到实际运用,在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67.
成岳  李泳  余淑贞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5):1780-1786
采用环境友好型矿物材料硅藻泥(Diatom Mud)包埋纳米零价铁(nZVI)得到复合材料(D-nZVI),分别用XRD、SEM和TEM对样品分析表征.同时,通过考察D-nZVI中硅藻泥的用量、投加量、含Cr(VI)废水浓度、p H值、处理时间等对Cr(VI)去除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反应动力学等.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D-nZVI中硅藻泥的用量为20%时,D-nZVI对Cr(VI)的去除效率要高于nZVI.p H值较低时D-nZVI的处理效果更好,并且含Cr(VI)废水的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投加量增多和反应时间越长,Cr(VI)的去除率越高.当D-nZVI的用量为16 g·L-1,Cr(VI)废水浓度为10 mg·L-1,p H=3时,Cr(VI)的去除率达99%.从SEM和TEM样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硅藻泥表面有很多小而均匀的小孔,较好地包埋或附着在纳米零价铁的表面上,起到了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为D-nZVI吸附、还原和共沉淀降解Cr(VI)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68.
研究了不同沸石掺量对磷酸镁水泥固化模拟放射性核素Sr的影响,测试了固化体的基本性能及抗浸出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固化体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沸石的固化体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一定范围内,沸石掺量增大,固化体的抗冻融性、抗浸泡性及抗浸出性增强;掺入沸石后固化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原因是水化产物的结晶程度及整体性下降,当沸石掺量超过一定程度,水化产物含量降低也会导致固化体力学性能下降;沸石的高吸附性、沸石及磷酸镁水泥水化凝胶的双重保护,以及掺入沸石后磷酸镁水泥固化体机械阻滞作用的增强使固化体在掺入沸石后固化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69.
以改性淀粉、拜尔法赤泥为原料,制备了含碳聚硅酸铝铁絮凝剂(R-CSiAFS),研究其对污泥的脱水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A)对R-CSiAFS复合絮凝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赤泥经硫酸前处理后,总铁(TFe)和Al~(3+)的浸出率分别为81.44%和96.83%.在(Al+Fe)/淀粉质量比为0.55/1,最佳pH=3.0,SiO_2质量分数为0.375%的条件下制得最优R-CSiAFS.利用此絮凝剂进行污泥脱水实验,当投加量为330 mg·L~(-1),污泥体系pH为7.0时,污泥比阻SRF降低了92.3%,沉降比SV30从90.0%降低到79.9%.  相似文献   
970.
采用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BAF生物组合工艺处理油田高浓度三元驱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生物膜具有降解污染物和调节水质的双重作用,可保障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酵母菌生物膜、水解酸化及二级BAF的最佳HRT分别为18,12,36 h。工艺连续运行25 d,生物组合工艺对废水黏度、HPAM及COD去除率分别为80%、40%和69%。处理后出水ρ(石油类)<1 mg/L,ρ(SS)<5 mg/L,中位粒径<0.3μm,出水水质可达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