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篇 |
废物处理 | 92篇 |
环保管理 | 44篇 |
综合类 | 360篇 |
基础理论 | 100篇 |
污染及防治 | 121篇 |
评价与监测 | 26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582.
三丁基锡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静态暴露方式研究三丁基锡氯化物(TBTCl)对孔雀鱼的毒性效应.当幼鱼暴露于1.25-7.90μg·l-1的TBTCl 后,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5.82μg·l-1; 成鱼在0.14-3.56μg·l-1浓度下暴露10-30d,TBTCl能诱导雌鱼的肝体指数升高,并使肝脏和脾脏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毒害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肝体指数以及肝脏、脾脏等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可以作为评估三丁基锡等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583.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 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2.0mol·l-1左右),利用Al-Ferron和Al-NMR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用NaAlO2作碱化剂制备的聚合铝混凝剂与Na2CO3制备的混凝剂相比,Alb减少,Alc增加.随着Si/Al摩尔比的增加,Alb/Al13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高聚体Al形态含量逐渐增大.Al-Ferron络合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化学反应方程,拟合方程式中的部分常数与Al形态含量密切相关,并随制备方法和Si/Al摩尔比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84.
585.
聚合氯化铝铁的形态分布对微污染源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碱化度存在线性相关性,并推导出中等聚合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在碱化度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铁摩尔分数也存在线性相关性;增加碱化度或降低铁摩尔分数,可以增加中等聚合物含量、降低单体含量,从而影响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混凝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叶绿素a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与混凝剂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系数不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与混凝剂中单体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因此,预聚合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提高混凝过程中的除浊、除藻效率,降低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6.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Span-80和Tween-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分散相,采用分批加料法,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共聚物(PDA)。研究内容包括单体配比、引发剂配比、油水体积比和pH值对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研究获得的优化聚合条件为:单体质量比(DMDAAC∶AM)为2∶8,引发剂质量比(NaHSO3∶K2S2O8)为5∶3,油水体积比为1∶1.2,pH值为8。选用自制PDA用于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时,在絮凝剂PDA的投加量为0.60 mg/L,pH值为10时,DM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98.31%。 相似文献
587.
铁盐混凝剂因其高电荷、安全无毒、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厂除磷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考察FeCl3除磷的作用特征,探讨除磷效率随pH值、FeCl3投加量等混凝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氯化铁(FeCl3)为除磷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实验水样,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样的硬度对混凝剂除磷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不调节水样pH值、FeCl3投加量为75 mg/L时,可将废水中的总磷含量从4.95 mg/L降至0.44 mg/L以下,处理出水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GB18918-2002)(TP<0.50 mg/L)。 相似文献
588.
After the widespread ban of TBT, due to its severe impact on coastal biocoenoses, mainly related to its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 on both invertebrates and vertebrates, alternative biocides such as Cu(I) salts and the triazine Irgarol 1051, the latter previous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 herbicide, have been massively introduced in combined formulations for antifouling paints against a wide spectrum of fouling organisms. Using short-term (60 min) haemocyte cultures of the colonial ascidian Botryllus schlosseri exposed to various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I) chloride (LC50 = 281 μM, i.e., 17.8 mg Cu L−1) and Irgarol 1051 (LC50 > 500 μM, i.e., >127 mg L−1), we evaluated their immunotoxic effects through a series of cytochemical assays previously used for organotin compounds. Both compounds can induce dose-dependent immunosuppression, acting on different cellular targets and altering many activities of immunocytes but, unlike TBT,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ell morphology. Generally, Cu(I) appeared to be more toxic than Irgarol 1051: it significantly (p < 0.05) inhibited yeast phagocytosis at 0.1 μM (∼10 μg L−1), and affected calcium homeostasis and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c oxidase activity at 0.01 μM (∼1 μg L−1). Both substances were able to change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duce apoptosis from concentrations of 0.1 μM (∼10 μg L−1) and 200 μM (∼50 mg L−1) for Cu(I) and Irgarol 1051, respectively, and alter the activity of hydrolases. Both Cu(I) and Irgarol 1051 inhibited the activity of phenoloxidase, but did not show any interactive effect when co-present in the exposure medium, suggesting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action. 相似文献
589.
590.
絮凝与生物强化组合技术处理油田含聚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油田采油污水,室内选择4种常用无机絮凝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复配,筛选出最佳的絮凝剂用量:聚合氯化铝(PAC)用量为300 mg/L,CPAM用量为10 mg/L。研究了投加HPAM降解菌对油田含聚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优选出2株以聚合物(HPAM)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通过分子生物学16SrDNA鉴定,XL-1和XL-2菌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和溶血不动杆菌。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pH为7.5,降解72 h的条件下,XL-1菌的B/C增大了0.11,COD去除率提高了11.03%;XL-2菌的B/C增大了0.07,COD去除率提高了6.3%。油田污水经絮凝-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值为77.1 mg/L,总去除率为73.2%,絮凝段和生化段工艺的COD去除率分别为54.1%和19.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8978-199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