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215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609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4 毫秒
991.
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认识1982-2006年中国东部秋季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差异,论文分析了1982-2006年9-10月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际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辨识了NDVI变化过程的主要模态,进而探讨了它们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秋季森林的覆盖度最高,农田次之,草原最低,并表现出1998年之前趋于增加、此后趋于锐减的变化特征;(2)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不尽相同,整个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过程可以分为6种模态,其中①东北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②内蒙古高原东北部1982-1998年波动上升、1998年后陡然降低,③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呈现跃迁式上升,跃迁年份为1994年,④华北南部表现为先降低后略微增加,趋势转折出现在2000年,⑤江淮地区呈现为1982-1992年波动增加、1992-2006年波动降低,⑥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表现为陡然下降,突变始于2000年;(3)除了内蒙古高原东北部降水变化能够解释植被覆盖度年际变率的66%以外,华北北部-东北南部的植被覆盖与降水具有正相关关系,秦岭-大巴山-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的植被覆盖与同期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降水或温度仅能够解释植被覆盖年际变率的21%,其余地区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当代环境规划的定义、作用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环境规划可定义为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和根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它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有限的环境承载力,规定人们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约束要求,并提出保护和建设环境的方案.环境规划的作用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应;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针对环境规划具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分析了环境规划在分类、理论、原则、内容、方法学、支撑软件、工作程序和管理上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3.
我国畜禽养殖方式的区域性差异及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在系统分析我国畜禽养殖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畜禽养殖方式变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变过程的阶段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构建的逻辑斯蒂函数,对主产区生猪和蛋、肉鸡养殖方式变化进行了定量化模拟。研究结果显示:①畜禽养殖方式的变化一般经历初期低速转变阶段、中期快速转变阶段、后期慢速转变阶段和全面规模化阶段;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生猪主产省的养殖方式仍处于中期快速转变阶段,后期提升幅度最大,而蛋肉鸡和蛋鸡一直处于后期慢速转变阶段,规模养殖业相对发达,但提升幅度偏小;③畜禽养殖方式的快速变化是我国近10 a多来大豆需求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④今后10 a内,我国中西部地区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各地区的生猪及蛋肉鸡出栏量也将继续增加,因此,在我国大豆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豆供求缺口仍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94.
自然特征是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的基础。西南岩溶山区,由于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岩溶作用、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各圈层发生着地质地貌组合→水文土壤组合→植被和小生境组合结构的作用过程,不同组合结构的岩溶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圈层的耦合作用,其本底稳定性与脆弱性各异,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岩溶生态系统及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对茂兰岩溶森林区和花江峡谷区两种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岩溶原生森林系统与石漠化系统的自然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两者的差异集中体现在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岩溶形态、水文结构、土壤侵蚀、植被群落、水文生态效应与生境多样性等方面,其中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岩溶形态、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植被群落是两种系统存在显著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探讨不同岩溶地貌单元、不同碳酸盐岩类型区的岩溶生态系统基本生态过程的共性和差异,探索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和耦合关系,分析地质因素对生态环境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为岩溶受损生态环境单元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上海地区2006~2016年逐日PM10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要素(风、气温等)、大气稳定度、逆温数据和高空大气环流数据,分析了2007~2016年上海地区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和冬季气候背景的异同,并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同时选取颗粒物高浓度年份和低浓度年份,对比分析高空大气环流形势的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地区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而冬季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形态.PM10与平均风速、20:00混合层高度负相关,与偏西北风、20:00稳定类、20:00逆温的出现频率及平均气温正相关.当冬季我国北部500 hPa高度场合成为正距平,容易形成暖冬,从而引起高浓度颗粒物污染;而当500 hPa高度场为负距平,容易引起冷空气频繁南下,导致气温偏低,容易造成PM10浓度相对偏低.850 hPa风场异常为偏东风,且风速偏大,容易造成PM10浓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996.
北江流域水文特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8,他引:1  
水文特征变异研究是水文学研究中的重点之一。水文特征变异不仅包括时间、空间上的概念,还包括属性上的概念。研究水文序列在属性、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异,才能够全面地反映水文序列的变异情况。论文探讨了水文特征变异的内涵,提出水文特征变异是研究对象或现象在属性、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量度。以北江流域径流量及降雨量资料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属性范畴下及时空范畴下北江流域水文序列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992-2006年的径流量序列和1973-2006年的径流量序列相对于1956-1972年的径流量序列都发生了变异;从重心移动方向来看,北江流域在1959、1967、1975和1983年移动方向发生了转折,从重心移动的距离来看,降雨重心离多年平均较远的年份分别是1967、1975、1983和2000年。  相似文献   
997.
曹阳  安欣欣  刘保献  景宽  王琴  罗霄旭 《环境科学》2021,42(12):5633-5643
为探究北京市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4个站点2019年的ρ(BC)、ρ(PM2.5)、ρ(CO)和φ(NOx)及同期气象因子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背景区(BA)、城区(UA)、城区路边(UR)和外环路边(HR)的平均 ρ(BC)分别为(1.58±1.15)、(2.27±1.67)、(3.35±2.13)和(3.57±2.40)μg·m-3,o(BC/PM2.5)分别为(5.3±1.6)%、(6.0±2.3)%、(9.0±3.6)%和(8.1±3.5)%;除 UR 站点 ρ(CO)高于 HR 站点以外,4个站点的ρ(BC)、ρ(PM2.5)、ρ(CO)和ψ(NOx)由低到高排序均为:背景区<城区<城区路边<外环路边,且采暖季是非采暖季的1.1~1.7倍;用最大频率法估算各站本底ρ(BC),UR站点最高,BA站点最低,分别为0.56 μg·m-3和0.19 μg·m-3;交通排放导致路边站点本底ρ(BC)、平均ρ(BC)和ω(BC/PM2.5)均高于其他站点.ρ(BC)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结构,非采暖季早高峰时段(07:00~08:00)峰值较高,采暖季全天浓度高于非采暖季且凌晨时段(00:00~02:00)峰值较高,谷值均在午后(14:00~16:00)出现.4个站点的平均吸收埃斯特朗指数(AAE)为1.38、1.34、1.26和1.26,表明全市BC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采暖季平均AAE为1.46,高于非采暖季的1.23,主要是由于采暖季生物质燃烧排放占比增加;非采暖季各站点AAE日变化曲线主要受机动车活动时间影响,一致呈凌晨低、午后高的分布特点,采暖季曲线各异.BC与PM2 5、CO、NOx、风速和相对湿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6、0.81、0.69、-0.37和0.34;由于燃煤源作为4种污染物的共同来源贡献增加,采暖季较非采暖季| r |更高.4个站点的△BC/△CO值分别为3.1×10-3、3.5×10-3、3.9×10-3和4.1×10-3.一次污染过程中,城区站点BC以区域传输为主要来源,路边站点局地排放BC积累过程较明显,易发生颗粒物二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998.
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 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为分析浅埋隧道下穿密集管线施工地层与管线群变形时空特性,基于南昌地铁三号线邓埠站1号出入口暗挖隧道工程,利用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密集管线中位于前方的管线先承担开挖释放的部分土体应力,使其后方管线的变形大幅减小,平均减幅达23%;地层变形始终朝向掌子面,在掌子面到达时水平位移最大;因管线-土体共同作用,土体释放部分应力转移到地下管线,使地层沉降减小24%~38%,沉降槽宽度扩大40%;施工期间建议对污水管变形重点监测,在管线平均变形速率急速增大时,需提高监测频率。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刘晓东 《四川环境》2006,25(5):18-21,40
本文建立了连续点源和瞬时点源两种常见排污工况下河流污染带的特征参数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的污染带特征参数包括污染物达到全断面均匀混合的距离、污染带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及其出现的位置、污染带面积等,并能利用污染带的特征参数反演推算允许排污量和削减量。模型所用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常规连续排污和突发事故排污情况下的河流污染带预测。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河流污染带特征参数预测系统(RPZS),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