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584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343篇
综合类   879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24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2.
Abstract

Charge distributions in 1, 1'‐ethylene‐2, 2'‐bipyridylium (diquat), 1,1'‐dimethyl‐4,4'‐bipyridylium (paraquat) and 1‐methylpyridinium organoca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a Complete Neglect of Differential Overlap semi‐empirical quantum mechanical procedure. The data show that the positive charges in the organocation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molecules and are greatest in the positions ortho and para to the heterocyclic nitrogen atoms. Earlie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chanisms of adsorption of paraquat and diquat by soils and clays assumed that the charges were located in the heterocyclic nitrogen atoms. Here some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rge delocalizations on the processes of adsorption by montmorillonite and vermiculite clay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43.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参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阐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和制度基础,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参与不仅能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为竣工环保验收“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推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了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意见调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虚拟生态工业园(VEIP)是一种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型的大循环生态工业组织形式,是对实体生态工业园的补充和扩展.而核心企业作为VEIP的组建者,是整个园区日常运营的信息指挥中枢,对VEIP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分析了核心企业的内涵和应具备的特质,然后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给出了核心企业构建VEIP的一般流程,并阐述了核心企业在VEIP构建过程中的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45.
2011年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立完整、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在深刻学习、理解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必须要做到“四个坚持,一个加强”。  相似文献   
46.
在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基础建设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京溪污水处理厂为例,指出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深度,以使污水厂的建设程序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指出城市的卫生、地质、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法规政策过程中,应发挥协调机制,在工程建设的相关方面达成共识,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等市政项目的建设顺利开展,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阐述不同时期应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从全过程控制角度,建立了涵盖前期规划、建设期、运营期3个阶段的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评定.根据权重计算结果对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时期及...  相似文献   
48.
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波 《环保科技》2014,(1):26-29
针对目前我国环评机构鱼龙混杂,环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建设项目环评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本文就环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提高建设项目环评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隧洞施工通风系统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采矿、铁路、公路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常常采用长距离隧洞或隧道来穿越高山。而隧洞的施工以其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经常成为控制工程工期的主要环节,隧洞施工中的通风换气系统,关系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和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隧洞施工通风系统的运行特点,采用安全系统分析中的事故树(FTA)方法,对隧洞施工中通风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影响通风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通风安全管理对策,可以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提高整个施工作业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50.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oss of natural stream and riparian habitat is of concern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Environmental impacts related to such activities as channelization of and levee construction along streams and rivers are particularly apparent in the Midwestern United States. The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was to delineate the extent, relative degree of impact,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channelization and levee construction along watercourses located in the state of Illinois. According to records maintained through the Illinois Streams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base (Illinois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nearly 25%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tate have been modified directly by channelization and/or levee construction. Reviews of agency records, elaboration of case histories, interviews with agency personnel, and inspections of impacted sites indicated that these alterations have occurred without the benefit of effective mitigation. Although permit records may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mitigation to be incorporated in the design of a particular project, permits issued generally do not require even minimal instream habitat and bank stabilization efforts in conjunction with channel alteration.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policy and case study analyses suggests that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rather than lack of particular understanding about mitigation, provide major barriers to protecting the state's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terms of regulatory review, policy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project evalu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fforts regarding these and similar channel alterations are elaborated from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