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以某污水厂的高氯低COD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硫酸汞加入量、K2Cr2O7溶液浓度、反应酸度、取水样量等参数对COD测定的影响,探讨消除该厂Cl-干扰最简单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控制硫酸汞与氯离子比为15∶1(质量比)、K2Cr2O7浓度为0.18 mol/L、水样稀释0.75倍、Ag2SO4-H2SO4加入量为28mL,皆可有效减少氯离子的干扰。该方法相对氯气校正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32.
含氟离子和氯离子酸性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石灰乳和铝酸钠处理废水中的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效果。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影响除氟离子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值>氟离子浓度>反应时间;影响除氯离子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氯离子浓度>铝酸钠与氯离子的质量浓度比>反应时间。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9、反应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氟离子含量可由370.37mg/L降低到2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9.45%;在铝酸钠与氯离子的质量浓度比为1∶10,反应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氯离子含量可由503.4 mg/L降低到201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333.
实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小球藻的初始浓度、pH、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ClO2杀灭来自于水库水的小球藻的影响,考察了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时去除小球藻的效果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lO2在投加量1.1 mg/L下,接触10 min,小球藻的杀灭率为71.93%。小球藻的杀灭率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和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氨氮含量对小球藻杀灭的效果影响很小。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小球藻的杀灭率均随pH升高而急剧下降,而在中性至弱碱性区间内,藻的杀灭率随pH升高而缓慢下降。对于某以小球藻为优势藻的供水水库源水,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藻的去除率高达98.47%。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5 mg/L,聚合氯化铝为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同时投加。  相似文献   
334.
二氧化氯杀灭小球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小球藻的初始浓度、pH、有机物和氨氮含量对ClO2杀灭来自于水库水的小球藻的影响,考察了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时去除小球藻的效果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lO2在投加量1.1 mg/L下,接触10 min,小球藻的杀灭率为71.93%。小球藻的杀灭率随着ClO2投加量的增大和藻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提高,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氨氮含量对小球藻杀灭的效果影响很小。在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下,小球藻的杀灭率均随pH升高而急剧下降,而在中性至弱碱性区间内,藻的杀灭率随pH升高而缓慢下降。对于某以小球藻为优势藻的供水水库源水,ClO2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藻的去除率高达98.47%。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5 mg/L,聚合氯化铝为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同时投加。  相似文献   
335.
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湿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王世和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06,27(7):1383-138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平衡规律和土柱中的迁移特性,同时分析了某造纸废水长期灌溉湿地土壤的可提取有机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附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且在未受灌溉土壤和已灌溉2a土壤中的吸附常数分别为7.341 0和4.950 1,非线性程度常数分别为0.502 4和0.610 8;经漂白废水淋溶的土柱渗滤液中有较多的可吸附有机氯(AOCl)检出,废水中的有机氯被土壤大量的吸附,且在表层中含量最高.经过造纸废水灌溉1、2和3a后的土壤表层可提取有机氯(EOCl)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8、10.35和10.07μg/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6.
李峰  何林钰 《环境工程》2006,24(1):64-64,83
通过对照试验证明氯气校正可以去除高氯离子对CODCr测定的干扰。事实上,对于特定的高氯废水,实验发现CODCr与实际样品的Cl-含量相关。氯气校正测定的CODCr可用国标方法测定的CODCr和Cl-含量表示。分别以M估计和最小二乘建立了校准方程。进而,实验结果对于存在个别异常值的体系前者相对后者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37.
孟韵  钟秦 《环境化学》2004,23(2):121-128
用B3LYP)/6-311 G^**方法计算了CH2CO与Cl多通道反应不同驻点的几何构型、振动频率和能量,通过振动模式分析来阐明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主要的反应通道和次要的反应通道.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38.
一种新型高温脱氯剂的基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价廉易得的天然矿物及碱为化学活性组分 ,制得一种新型高温脱氯剂GH1。该脱氯剂在 6 5 0℃、空速2 5 0 0h- 1 和进口HCl气体体积浓度 1 80 0mg m3条件下的穿透氯容量达到 37 2 % ,同时机械强度合格。实验还考察了主要成分配比、空速和温度对脱氯性能的影响 ,并对床层氯分布进行了数学模拟  相似文献   
339.
饮用水消毒剂二氧化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剑  张璐  李伟英 《四川环境》2009,28(3):75-77
随着人们对氯消毒副产物毒性的认识,寻求替代消毒荆成为了水处理行业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概述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应用中的特点,对其在水厂实际应用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对其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0.
We researched the behavior of pathogenic microbes in a treated wastewater reuse system to acquire knowledge for establishing new standards for the reuse of treated wastewater. Based on the results that showed occasional growth of total coliforms but barely any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 in the supply tank, we found that the total coliform, which includes bacteria that also breed in the soil, etc., is not necessarily suitable as the index bacteria for indicating pollution by excrement. We also clarifi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crease the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to a specified level in cases where combined residual chlorine is more than 0.3 mg/l, and that the standard value for residual chlorine should be set at 0.3 mg/l or more. At the same time, we found that applying sand filtration treatment to water used for toilet flushing, sprinkling and landscaping, and sand filtration treatment plus coagulation treatment to water for recreational use lowers the annual risk of infection by Cryptosporidium to less than 10−4. The standard for viruses must be examined in the future because Noroviruses were sometimes detected even in the reclaimed water, although we could not establish the standard at this time due to problems with the virus detec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