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344篇
综合类   534篇
基础理论   581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731.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光彩  周国逸  王旭 《生态环境》2005,14(4):473-477
以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降水特征下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降雨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降雨过程和穿透雨过程,混交林生态系统穿透雨累积增加曲线与降水量的累积增加曲线变化是同步的;(2)2002年7月27日-28日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最大穿透雨量分别为122.8nn和104.9mm,且穿透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水强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1h;(3)8月18日-20日特大暴雨,穿透雨量累积增加曲线与大气降水的累积增加曲线非常相似,且穿透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略滞后与大气降水最大值出现的时间;(4)中雨时降水累积量达到最大值(59.6mm)与穿透雨累积量达到最大值(43.6mm)的时间一致;(5)树干流和地表径流量与大气降水量的累积变化曲线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一定的降水量范围内,树干流量和地表径流量随着大气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6)无论是特大暴雨还是中雨发生时,即使在特大暴雨影响下,树干流(2.3~16.4mm)和地表径流(1.6~8.8mm)量都很小,系统具有很强的保水保墒能力;(7)混交林穿透雨强度变化过程基本取决于大气降水强度变化,树干流强度和地表径流强度数值很小且变化过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2.
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南亚热带鹤山丘陵试验站4种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状况影响地表径流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本文所选取的植被状况参数对地表径流系数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枯落叶层厚度〉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盖度〉林分高;4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状况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马占相思林最大,平权关联度与非平权灰关联度分别为0.782和0.766;林果苗系统最小,平权关联度与非平权灰关联度分别为0.532和0.535  相似文献   
733.
西双版纳勐养山地雨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5个25m×20m样地的调查,对西双版纳勐养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生活型构成、多样性、种面积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勐养山地雨林主要由茜草科、桃金娘科、肉豆蔻科、樟科、大戟科等植物种类组成,以黄棉木(Metadina trichotoma)、华夏蒲桃(Syzygium cathayense)、假广子(Knema erratica)及山桂花(Paramicheliabaillonii)为乔木优势种;群落乔木层以中叶、全缘、革质、尾尖、常绿植物占优势,灌草层植物则以中叶、全缘、纸质叶植物为主;藤本植物中以木质藤本占优势,板根和茎花现象少见.各种性质表明该群落是西双版纳较为典型的山地雨林群落类型,可命名为黄棉木-华夏蒲桃林.图1表5参22  相似文献   
734.
弄拉岩溶区次生林的生态水文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6年5月至7月对广西弄拉兰电堂泉水源林区各类水样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收集弄拉兰电堂泉集水区次生乔木林中的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雨和表层岩溶泉水,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和pH值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大气降雨经过森林层后,化学成分的总含量增加了;各种养分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Cl-和Na 减少,其余各离子以及TC、TIC和TOC都表现出增加,对应于每场降雨后的泉水中各成分的变化不是很显著;穿透雨和树干径流雨的pH值表现为下降,泉水的pH值变化幅度较小。经过次生林后的雨水可促进岩溶作用和表层岩溶带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增加土壤中某些碱性元素的有效态。  相似文献   
735.
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生长季N2O、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原位测定,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N2O排放通量的季节特征,并初步探讨了CH4、N2O排放通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湿地岛状林CH4、N2O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 通量范围分别为-560.45~706.35 μg/(m2·h)和-28.87~43.59 μg/(m2·h), 季节均值分别为41.88 μg/(m2·h)和11.56 μg/(m2·h).结果表明, 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是CH4和N2O的汇.相关分析表明,CH4和N2O的排放与箱内温度具有弱相关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湿地岛状林土壤CH4吸收、排放关系的重要因素, 而土壤的干湿交替能促进岛状林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736.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沙质海岸带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这2种重要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依照各种群在2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生态位扩展型、衰退型、敏感型和稳定型4个种群类型;天然林中的演替优势种在木麻黄林的灌木种群中已有较大数量的分布,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但由于人工林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相对激烈,群落组成不稳定;天然林中大部分乡土树种生态位宽度较之在木麻黄林中大为增加,但除敏感型种群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雀梅藤(Sageretia thea)以外,天然林中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之在木麻黄林中有所降低,说明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天然林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竞争相对缓和。总体来看,以乡土树种为优势种的天然林生态位配置比人工林更优化,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更有意义,因此实现乡土树种与木麻黄的合理配置对建设稳定型沿海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7.
元宝山两类森林群落的乔木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元宝山保存的广西最古老、最原始、最完整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进行了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和群落各物种的重要值变化以及群落优势度反映出来的特征相一致;2)物种重要值和个体数作为测度指标所得结果相近;3)随着面积由500~3000m^2的变化,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较小,在不受面积大小影响,正确反映群落多样性方面,Shannon—Wiener指数优于Simpson指数;4)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多样性指数均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5.3507和4.5395,与北热带季节性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未表现出明显的纬度梯度特征.图4表4参20  相似文献   
738.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张晓勉  张金池 《生态环境》2010,19(4):932-937
以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为依托,研究了该区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对比无林地,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均有较好的抗水蚀功能。选取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分散率、〉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优劣解距离法为基础,构建了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样地土壤的抗水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抗水蚀功能为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林(Cinnamomum camphora)〉毛竹林(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板栗林(Castanea mollissima)〉无林地;其中青冈林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属较强等级,香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板栗林属中等等级,无林地属较弱等级。  相似文献   
739.
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是近来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以下简称为“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为“混交林”)和增城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幼林等4种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模拟大气氮沉降的方法,设置3种模拟氮沉降量,即N0(对照,N:0 g·m-2·a-1)、N5(N:5 g·m-2·a-1)、N10(N:10 g·m-2·a-1),在模拟氮沉降时间分别为42个月(阔叶林)、31个月(马尾松林)、50个月(混交林)、20个月(人工幼林)后,采集0~20 cm土层的林地土壤,分析土壤的化学性质,探讨不同氮沉降量对不同林型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氮沉降对鼎湖山阔叶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土壤pH值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使pH值下降。其中,当氮沉降量达到N10时,阔叶林土壤pH值降为3.97,与对照相比下降了0.11 pH单位,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而人工幼林土壤pH值未随着氮沉降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2)模拟氮沉降在近2年至4年的时间内,对阔叶林、混交林、人工幼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没有明显变化,但模拟氮沉降导致了马尾松林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明显下降,从95.12 mg·kg-1降至84.39 mg·kg-1,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3)模拟氮沉降对鼎湖山阔叶林、马尾松林、混交林等3种林型土壤盐基饱和度、盐基离子Ca2+、Mg2+、K+含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而对这3种林型土壤交换性Na+含量的影响则较明显且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即氮沉降的增加导致了土壤交换性Na+含量明显下降。在N10处理下,与对照相比,这3种林型的土壤交换性Na+含量分别下降了40.0%、68.4%、50.0%,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氮沉降对人工幼林土壤盐基离子含量无明显的影响。由此可得出结论:在近2年至4年的时间内,氮沉降的增加能引起鼎湖山3种林型土壤尤其是阔叶林土壤加速酸化,引起交换性Na+明显淋失,以及马尾松林土壤水解性氮含量明显下降;但氮沉降的增加对木荷人工幼林土壤化学性质暂无明显的影响。后者可能与该林型模拟氮沉降时间较短、林龄较轻而处于快速生长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40.
研究了广州及周边地区5处代表性森林土壤(鼎湖山、西樵山、华南植物园、黄埔和南昆山)As、Se、Hg质量分数特征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上述5地森林表层土壤As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8.6、18.0、12.2、11.4、26.1 mg.kg-1,Se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360、0.729、0.286、0.421、0.434 mg.kg-1,Hg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201、0.270、0.139、0.224、0.087 mg.kg-1。除植物园土壤Se质量分数、南昆山土壤Hg质量分数较接近背景值外,5林地As、Se、Hg质量分数均超过背景值,可能存在外源As、Se、Hg输入。其中,南昆山As输入,西樵山Se、Hg输入,黄埔、鼎湖山Hg输入较明显。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昆山As为最严重的污染物,而在鼎湖山、植物园、西樵山和黄埔Hg为最严重的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5林地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西樵山土壤属重度污染,南昆山、黄埔、鼎湖山属中度污染,植物园污染较轻,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