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330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684篇
综合类   1164篇
基础理论   236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7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现代金融服务业作为当今世界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也必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金融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和金融与环保的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市场体制机制,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42.
探索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新的战略取向,并且正通过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国际合作与贸易方式的转型,以及管理、政策、技术的组合与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中国由于长期高速增长和巨大的社会经济规模,不仅使其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异常复杂,而且其问题与全球性问题的结构具有一致性。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中国在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未来5-10年,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以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主线,通过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效率和总量、计划与市场、制度与技术、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43.
基于能量概念的抗震设计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地震动三要素,特别是持续时间对结构引起的累积损伤破坏的综合影响,因此日益受到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视.本文对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总输入能量、结构总耗能的分配与分布、结构的耗能能力和具体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介绍,为能量抗震方法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4.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electrode gap, electrode shape, pressure and gas component) on spark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s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voltage, current, energy, and power during the spark discharge process are analyze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discharge energy, discharge efficiency, spark resistance and total resistance are studied. High-speed schlieren technology is used to visualize the spark discharge and shock wave 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nd electrode shapes. 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shape, radius and average velocity of the shock wave i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45.
为评价实现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经济和环境影响,论文应用基于动态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不同减排政策下的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征收40元/t CO2碳税,将碳税作为政府收入、 居民收入、 削减影响较大行业的生产税、 以及用于非化石能源投资,2020年所能实现的减排量分别相当于CO2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35.87%、 35.80%、 35.07%和40.13%,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将占到总消费量的10.99%、 11.00%、 10.75%和15.82%。政策情景下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显著,GDP的损失不超过0.2%。综合考虑到减排效益和经济影响,将碳税收入用作对非化石能源的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而且对于实现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6.
徐毅  臧宏宽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278-2284
在考虑碳税政策情景下,构建了北京市能源环境系统规划模型,分析了碳税政策对北京市能源环境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到2020年北京市煤炭的用量将压减到[921.7, 1000]万t标准煤;相反,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量将分别增加到[2000.7, 2089.3]万t标准煤和[1950.3, 2183.8]万t标准煤;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碳税政策对CO2及大气污染物(SO2、NOx和PM10)的排放变化情况.到2020年碳税情境下的结果较无碳税情境下的相比, CO2的减排比例达到[9.0, 11]%, SO2、NOx和PM10的协同减排比例分别达到[9.0, 11]%,[19, 31]%和[19, 20]%.  相似文献   
947.
低碳经济时代,随着我国各项低碳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实施,企业将面临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对电信企业来说,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48.
在分析“十一五”期间沈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沈阳市经济和环境统计数据,通过单位GDP耗能和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纵向比较,探讨沈阳市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使单位生产总值煤耗持续下降。新型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结构出现良性转变,五年间耗煤量相对降低,燃料油、焦炭、洁净燃气占比升高,使工业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单位产值排放量分别下降12.4t/4L元、12.2t/亿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相对降低废气的排放量,有效促进了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49.
有效益的环境成本管理(EoCM)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适用于对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可以市场化运行,旨在通过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企业持续获得“三赢”效益,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境绩效以及增强组织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50.
工业是城市能源活动CO2排放的最重要部门,核算工业部门CO2排放以及合理的减排情景分析是城市碳减排的关键内容。该研究以区域终端消费电热力产品CO2排放系数为基础,建立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核算方法,比较了终端法和直接法核算2007年厦门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行业分布和排放强度的差异,分析了影响工业CO2排放的主要因子和各情景下工业CO2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厦门市工业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为7 940 kt CO2,排放强度为1.182 t CO2/万元GDP,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依次为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影响排放强度的主要因子为行业能源消费强度、电力能源结构、工业能源结构和工业行业结构;采用终端法核算的厦门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行业结构与直接法核算结果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建立的CO2减排潜力估算方法,预测在规划情景和理想情景下,2015年厦门市工业CO2排放强度将分别下降30.4%和41%,在工业增加值为1 500亿元情景下,CO2排放总量分别为12 358和10 475.9 kt CO2,比2007年增长55.4%和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