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330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684篇
综合类   1164篇
基础理论   236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70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961.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rbon dioxide cycling process and to reduce the regen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 sterically hindered amine of 2-amino-2-methyl-1-propranol (AMP) wa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its regeneration behavior as a CO_2 absorbent. The CO_2 absorption and amine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experimentally examined under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from 86.2% to 98.3% during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58 to 403 K. The most suitable regeneration temperature for AMP was 383 K, in this experiment condition, and the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absorption/regeneration runs descended from 98.3% to 94.0%. A number of heat-stable salts (HSS) could cause a reduction in CO_2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queous AMP was easier to regenerate with less loss of absorption capacity than other amines, such as, monoethanolamine (MEA), diethanolamine (DEA), diethylenetriamine (DETA), and N-methyldiethanolamine (MDEA).  相似文献   
962.
采用基于欧拉框架下的Small Slip Model颗粒拟流体模型和Three Layer Model壁面沉积边界条件,并运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和壁面函数方法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内亚微米颗粒污染物的输运和分布结构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洁净室内颗粒污染物的输运和分布特征受空气流场的制约,尤其是室内存在的回流区和旋涡区,对污染控制和排除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颗粒的湍流扩散作用在对流作用较弱的区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机理的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助于提高模型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3.
论节能技术创新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节能根据节能途径不同可分为结构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三种。其中技术节能潜力巨大。文章试图通过完善节能技术创新制度推动我国技术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964.
造纸企业清洁生产的措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端治理是指工业污染物产生后再进行治理的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企业的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末端治理的思路在相当长时间内制约了中国造纸企业的发展。清洁生产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管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末端治理的局限性,并最终实现用最少的环境代价获得企业最大的发展。文章以上海市宝山区两家造纸企业为例,从造纸设备、原材料、制浆技术、纸机抄造工艺及废水处理系统等环节入手,详细阐述了造纸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5.
黑龙江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清洁生产在中国推行以来,中国的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中国被国际上公认为清洁生产搞得最好的发展中国家。近几年,随着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中国有越来越多的重点企业实施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黑龙江省的清洁生产工作已开展十多年,随着黑龙江省环保厅2006年和2007年重点企业名单的公布,黑龙江省有涉及十多个行业的上百家企业开展了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此,通过对重点企业审核工作的探索和实践,阐述黑龙江省进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遇到的问题,企业自愿清洁生产与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时审核重点的确定,清洁生产目标的设置,数据的收集和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6.
随着社会经济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使用造成的污染日趋加剧。汽车在给人类带来便捷与文明的同时也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元凶和能源的最大消耗者。本文在研究了汽车污染的类型、生成机理、特点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后,指出了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即生产新型节能环保汽车。在政府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对节能环保汽车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以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7.
引江济汉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调水的补偿工程,按总体规划应结合当地水利规划建设,不宜修成封闭的“高架”水渠只向汉江下游补水。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的思路,引江济汉应以江苏江水北调模式,扩展和延伸为引江入汉济黄,取代南水北调中线二期扩建工程。①引江入长湖利用沮漳河下游河道输水,并改造荆州城市水系,破解血吸虫病传播扩散、泥沙入湖和水源污染三大环境风险;②引江入汉利用长湖调蓄提水至兴隆水库,节省渠道长度;③碾盘山梯级采取一级二站抽水蓄能开发方式,简化汉江干流反向输水工程,抽江至崔家营水库,引清调度改善汉江中下游水质,又为黄河下游增加水资源量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④从“南襄隘道”唐河东侧修建鄂豫运河,将长江水不经丹江口水库直接送达方城去郑州济黄,推进构建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运干线。  相似文献   
968.
枣庄市大气颗粒物扫描电镜分析和来源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田  裴宗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2):151-155,174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枣庄市大气颗粒物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枣庄市大气颗粒物中含有燃煤颗粒、土壤颗粒、水泥颗粒、汽车尾气颗粒、石膏颗粒、植物残体颗粒和未知颗粒;(2)依据颗粒粒数百分比统计结果。得出枣庄市大气颗粒物以水泥颗粒、土壤颗粒和燃煤颗粒为主,汽车尾气颗粒和其它颗粒含量很少;(3)对枣庄市大气颗粒物平均粒径进行统计,得出枣庄市大气颗粒物平均粒径集中分布在2.5μm~20岬范围内,其粒数百分比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69.
在结合湖南省长沙县乌川湖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环保“四洁”示范村建设背景下,对鸟川湖村田园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和系统地剖析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探究了治理田园污染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对乌川湖村清洁田园工程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有:化肥、农药减控工程;白色污染防治工程;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以及绿色、有机食品工程,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之路。  相似文献   
970.
中国农村推广浅层地能开发技术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日凤  李娜  王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147-149,179
利用热泵技术开采浅层低温地能(热)来满足农村供暖(冷)的需求,同时实现供暖(冷)区域的零污染排放。2007年开始在宁安市渤海镇进行试点建设,带来了可观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对改变能源结构,资源的高效利用、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持续利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浅层地能(热)的开发、利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暖通行业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