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5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1007篇
安全科学   692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917篇
综合类   2655篇
基础理论   498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95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539篇
灾害及防治   1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铬工业废水排放到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重金属铬的毒性会随着价态的变化而变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将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降低Cr(Ⅵ)的毒性。从微生物还原Cr(Ⅵ)的机理类型,相关还原酶的基因特性,可还原Cr(Ⅵ)的微生物,影响还原的因素,Cr(Ⅵ)还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2.
北方重灰霾频发时段与集中燃煤在冬季高度重合,引发了对农村散煤严重污染的担忧,但缺乏有力的统计数据支持. 2014年9月,在河北保定开展了当地农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入村调查,共获得5个村庄中543户家庭的能源使用数据. 结果表明:①保定农村地区散煤、电、液化气的使用覆盖率均很高,分别达到97%、100%和94%,反映了当前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更倾向于商业购置;而木柴和秸杆的使用覆盖率则较低,分别为13%和11%,表明传统的依赖于木柴和秸杆的能源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改变. ②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结构中仍居主导地位,占近80%(其中散煤占76%,蜂窝煤占2%),其次为电力(10%)、液化气(5%),秸杆和木柴的比例(小于5%)均较低. ③调查估算,保定农村地区在2013年冬季采暖季(2013年11月─2014年3月)散煤用量超过500×104 t,高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中河北全省2012年农村散煤的用量(467×104 t),表明现有能源统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④保定农村地区散煤的烟粉尘(即PM)和SO2排放量分别为5.4×104和11.2×104 t,均超过了《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3)》中保定的工业废气和城镇生活领域相应的排放量(甚至超过2个领域排放量之和),表明农村散煤燃烧的排放问题确应引起特别关注.由于农村散煤燃烧排放高度较低,其单位排放对空气污染的贡献要远高于高架源排放,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将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置于当前能源结构调整计划的最优先领域,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农村散煤使用的污染排放,这可能是应对当前冬季灰霾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953.
The effect of ion-doping on TiO2 nanotubes were investiga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TiO2 nanotubes for the effective decomposition of humic acids (HA) through O3/UV/ion-doped TiO2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hanging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hich changed the weight fractions of the anatase phase, the average crystallite sizes,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 and the energy band gap of the catalyst, affecte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The ionic radius, valence state,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dopant also affecte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catalysts on HA removal increased when Ag+, Al3+, Cu2+, Fe3+, V5+, and Zn2+ were doped into the TiO2 nanotubes, whereas such activities decreased as a result of Mn2+- and Ni2+-doping. In the presence of 1.0 at.% Fe3+-doped TiO2 nanotubes calcined at 550°C,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HA was 80% with a pseudo-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of 0.158 min−1. Fe3+ in TiO2 could increase the generation of ·OH, which could remove HA. However, Fe3+ in water cannot function as a shallow trapping site for electrons or holes.  相似文献   
954.
本文简述了电磁辐射的危害,论述了电磁屏蔽服装的一般原理。结合前人的研究,针对针织服装特点详细分析了织物厚度、线圈长度、针织组织、服装结构设计等对屏蔽作用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最后,提出织物组织结构参数与屏蔽纤维含量、屏蔽纤维之间孔隙的关系,屏蔽纤维含量与屏蔽纤维之间孔隙的合理配置是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研究的关键。同时,进行电磁屏蔽针织服装研究时可以结合人体模型并增加服装结构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55.
应用能位测定法和示踪检测技术联合检测了鸡西老二井火区地下漏风状态。通过测试计算相对总压值得出了火区范围内井巷系统与采空区的风流关系,进而定性确定了火区内老二井与胜利井之间存在的可能漏风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瞬时释放示踪气体法确定了胜利井和老二井间的漏风方向和漏风速度,计算得出了火区下采空区内平均直线漏风风速为0.13m/s,漏风量为776m3/min。研究结果为矿区采取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6.
针对震后民用建筑重建质量监管缺失问题,从政府、社会、责任主体三维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促进重建工程质量持续改进的监管机制,并分析该机制具有时空性、多维性、循环性三大特征。另外,为便于社会力量对震后民用建筑重建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构建了一套针对非专业人员的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优化该质量监管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7.
针对高硫矿石容易发生氧化自燃的危险,通常的灌浆、注砂、注惰气和喷洒阻化剂等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提出一种以水泥灰为基料的三相泡沫来预防硫化矿石自燃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水泥灰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发泡剂和稳泡剂后,经物理机械方式发泡形成,集固、液、气三相材料的防灭火性能与一体。理论分析了水泥灰三相泡沫的形成与衰变机理,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三相泡沫的发泡倍数与半衰期进行研究,最后采用单因素实验,定量分析灰水质量比,发泡剂和稳泡剂浓度对三相泡沫稳定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泡沫配方。结果表明:当灰水质量比为1:5,发泡剂浓度为5g/L,稳泡剂浓度为8g/L时,制得的三相泡沫发泡倍数达到6倍,半衰期达到6h以上。  相似文献   
958.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PM3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32.7±13.3)μg/m3和(39.4±15.7)μg/m3.SO42-、NO3-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它们在PM3和PM10中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76%和71%.3种离子主要集中在0.49~1.5μm的液滴模态,该模态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凝聚模态的NH4+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液滴模态的SO42-主要来自雾内或颗粒表面的液相氧化反应,NO3-主要来自夜间N2O5在颗粒表面的水解反应,NH4+主要来自NH3在颗粒上进行的非均相中和反应,而这3种离子在该模态的日变化特征则很好的反映了以上的形成机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种离子的浓度在凝聚模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  相似文献   
959.
崇明东滩芦苇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崇明东滩芦苇群落在生长周期内的3种温室气体——CH4、N2O和CO2的排放、吸收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芦苇群落湿地CH4排放通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夏季排放通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年均排放通量为74.46μg/(m2·h);N2O年均排放通量为2.22μg/(m2·h),冬季排放通量最大;CO2的吸收率季节变化明显,年均排放通量为-101.93mg/(m2·h). 温度、芦苇植株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是影响CH4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物氮素不足和限制,则是促使芦苇群落表现出对N2O吸收的原因;芦苇的光合作用及土壤呼吸作用随温度和季节的变化是控制芦苇湿地CO2的排放和吸收的主要因素. 芦苇植株发达的通气组织是CH4和N2O由大气向沉积物扩散的通道,同时分子扩散过程也是沉积物产生的CH4、N2O和CO2扩散到大气中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960.
研究了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中敌草隆的降解效果,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敌草隆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对敌草隆的降解机理. 结果表明:输入功率、空气流量均对敌草隆的降解产生较大影响. 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40 L/h时,放电反应6 min敌草隆的去除率达到95.7%. 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水溶液中测出的ρ(O3)、ρ(H2O2)均明显升高,6 min后其产量分别为11.9和1.2 mg/L;放电6 min后pH从最初的6.3降至3.4,ρ(TOC)也从最初的14.2 mg/L降至11.9 mg/L. 采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敌草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离子发现,反应过程中ρ(Cl-)和ρ(NO3-)呈线性增长. 采用发光细菌抑制率反映溶液毒性,放电6 min后,敌草隆溶液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高达90.5%,溶液毒性增大. 通过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敌草隆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敌草隆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形成存在烷基氧化、脱氯羟化、脱氯羟化-烷基氧化3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