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595篇
综合类   662篇
基础理论   326篇
环境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355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21.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根据上海市城区和郊区的6个Davis自动气象观测仪,1998、1999年两年观测记录,分析了近年来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全年出现城市热岛的概率为85.13%,大多数的热岛强度约为2~3℃,有时可以达到3~5℃,最大热岛强度可达7.37℃;上海市城市热岛可分为A、B两大类,A类日变化较平稳,强度较弱,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而B类有明显的日变化,强度较大,基本上发生在秋冬季节,上海市  相似文献   
922.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论文基于粮食系统视角,从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粮食安全适应性策略出发,揭示粮食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系统梳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系统不确定性增加,且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2)粮食需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粮食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3)多尺度有机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微观上“藏粮于技”实现提质增效,在中观上“藏粮于地”注重生态建设,在宏观上坚持市场为主导完善粮食政策体系。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研究呈现从单一学科、单一维度、单一手段向依靠多学科开展多尺度、多要素、系统综合集成研究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从高碳粮食系统向低碳高效粮食系统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3.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第一部新一代多普勒气候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了实地监测,结合所在位置地势,高差等因素,评价了其辐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分析其搬迁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4.
Since the ban on the us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such a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and hexachlorocyclohexane(HCH) in agriculture, their levels have generally dropped. In a number of cases, however, the levels of these OCPs were found to be unchanging or even increasing after the ban. With the aim to unveil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ese exceptions, we collected two lake cores from King George Island, West Antarctica, and determined their accumulation flux profile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these OCPs. In the lake core sediments with glacier meltwater input, the accumulation flux of DDT shows an abnormal peak around 1980s in addition to the expected one in 1960s. In the lake core sediments without glacier meltwater input, the accumulation flux of DDT shows a gradual decline trend after the peak in 1960s. This striking difference in the DDT flux profiles between the two lake cores is most likely caused by the regional climate warming and the resulted discharge of the DDT stored in the Antarctic ice cap into the lakes in the Antarctic glacier frontier. Furthermor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OCPs loadings in the Antarctic coastal ecosystem, we reconstructed the HCH and DDT concentration profiles in penguin droppings and observed a gradual increase for the former and a continuous decrease for the latter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 increase of HCH seems to be due to the regional warming from the early 1970s and the resulted HCH discharge to the coastal ecosystem by glaciers' meltwater and the illegal use of HCH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different temporal trends of HCH and DDT accumulation rate in the lake core with glacier meltwater input and the aged penguin dropping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ir different water-soluble property.  相似文献   
925.
一种海洋气候环境-摩擦载荷耦合试验设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制一台海洋气候环境-摩擦载荷耦合试验设备。方法针对相对运动部件在海洋环境下的服役条件,为评价其材料腐蚀磨损性能,分析摩擦载荷与气候环境可能对运动部件造成的交互作用,从机械结构上进行创新,研制一台海洋气候环境-摩擦载荷耦合试验设备。结果该设备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载荷、速度控制,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对摩擦力、摩擦系数、温湿度的采集。设备包含6套下试样夹具,可实现6个样品轮转试验。结论该设备适用于研究服役于海洋气候环境下的材料的腐蚀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26.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特别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是对1980年代以来显著增温的响应  相似文献   
927.
Donor countriesare providing financial and technicalsupport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untrystudies to help African nations meet theirreporting need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complete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includes training of analysts, sharing ofcontemporary tools (e.g. simulationmodels), data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information-sharing workshops and an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me foranalysts.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14African country studies (Botswana, Côted'Ivoire, Egypt, Ethiopia, the Gambia,Kenya, Malawi, Mauritius, Nigeria, SouthAfrica, Tanzania, Uganda, Zambia andZimbabwe) 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to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dentifyingadaptation options. The analysis revealedthat the participating African countriesare vulnerabl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more than one of the followingsocio-economic sectors: coastal resources,agriculture, grasslands and livestock,water resources, forests, wildlife, andhuman health. This vulnerability isexacerbated by widespread poverty,recurrent droughts, inequitable land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natural resource mismanagement anddependence on rain-fed agriculture. Arange of practical adaptation options wereidentified in key socio-economic sectors ofthe African nations analysed. However,underdeveloped human and institutionalcapacity, as well as the absence ofadequate infrastructure, renders manytraditional coping strategies (rooted in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ineffective or insufficient. FutureAfrican country studies should be moreclosely coordinated with development of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s  相似文献   
928.
气候变化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是气候变化与水研究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水质的影响。论文以淮河中上游流域为例,利用德国马普研究所的气候模式(MPI)情景数据驱动已率定好的分布式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未来近期(2020年代)和中长期(2030年代)气候变化对流域出口断面水量水质过程、产流系数和污染空间分布的影响。此外,基于历史典型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频率和时间。研究表明:1)温室气体中等排放A1B情景下,相比于基准年(1990年代),流域降水呈下降趋势,但气温增幅近2 ℃,势必导致出口断面径流量明显减少和流域蒸散发增加,也导致入河非点源负荷减少;此外气温升高导致水体污染负荷降解速率加快,因此出口断面的污染负荷也有所减少。2)从空间分布来看,未来流域产流系数将有所降低。受气候变化影响较高的地区为沙颍河上游和涡河上游地区。受产流系数降低的影响,流域水污染发生率将有所上升,影响较高的区域位于洪汝河上游、沙颍河上游和贾鲁河等水系。3)在排污水平和闸坝调度规则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代和2030年代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测可能发生时间为2035年7月,约为20 a一遇,低于基准期间约3~4 a一遇。总的来说,相比于基准年,气候变化对淮河中上游流域未来水量水质的影响适中。  相似文献   
929.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400 m以上为0.5以下的低值区;2)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对气温的响应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时滞效应,而与降水的响应存在以滞后1个月为主的时滞效应;3)人类活动对秦岭地区植被变化的作用日趋增强,且以正向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负向作用则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秦岭地区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解释能力依次为人类活动>降水>气温>潜在蒸散量。  相似文献   
930.
使用线性回归、趋势倾向性和空间相关等方法对比分析内蒙古辖区蒙古高原东部呼伦 贝尔与南部额济纳旗地区器测时段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与额济纳旗两地器测时 段全年和生长季(6—9 月)平均温度增温显著,降水无显著共同变化,区域暖干化趋势明显。 年径流总量变化、空间相关结果和周期分析显示,两地气候干湿变化具有同步趋势。全球变暖 背景条件下,内蒙古东部沙地樟子松和西部胡杨面临着相近的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