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88篇
综合类   480篇
基础理论   360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71.
用生态化标准评价唐山市与珠江三角洲诸城市生态水平,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差距,对提高唐山市生态水平提出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772.
论文利用InVEST模拟了2001—2010年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变化,并从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土地覆被碳密度变化两方面对碳蓄积动态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1)2001—2010年西藏碳蓄积增加0.5×108 t。藏西北、藏东南碳蓄积变化较大,藏中、藏北相对稳定。牧区碳蓄积增加,农区、半农半牧区减少。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区碳蓄积增幅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特色产业区下降。草原碳蓄积持续增长,森林、稀疏植被碳蓄积稳中有降,灌丛碳蓄积下降。2)草地、林地等碳密度高的地类面积增加,灌丛、稀疏植被等碳密度低的地类面积减少,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增强了碳蓄积功能,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269%。3)森林等碳密度较高的地类碳密度下降明显,稀疏植被等碳密度较低的地类碳密度略有增加,碳密度变化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169%。  相似文献   
773.
于亢亢  钱程  高健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2014,27(10):1095-1102
为了进一步将公众参与政策纳入到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中,结合客观试验数据和实际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通过向被访者展示2组10张照片(北京,摄于2011年10月),开展公众对大气能见度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并分析生态价值观、环保态度和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332名被访者中,支付意愿为0~50元/a的占28.9%,>50~100元/a的占17.8%,>100~200元/a的占12.0%,>200~500元/a的占19.0%,>500~1 000元/a的占13.9%,>1 000元/a的仅占8.4%. 公众生态价值观决定其环保态度(β=0.381,P<0.001),进而影响其对能见度改善的支付意愿(β=0.485,P<0.1). 与来自传统媒体和非盈利组织的环保信息相比,来自社交网络的环保信息能更显著地促进公众对大气环境的环保态度(β=0.117,P<0.001).   相似文献   
774.
敦煌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没有科学、统一的认识.尽管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研究,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人提出将之与古楼兰衰退相提并论.该文认为,敦煌地区生态退化及其演变,无论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绿洲与湿地的萎缩等,都是地质科学领域的问题,需要运用地质学思维分析探讨.研究改善敦煌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治理措施,必须从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图1,参13.  相似文献   
775.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岷江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各海拔森林土壤在冬季维持着较高的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并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冬季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及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均表现出受冻结初期土壤冻融循环影响显著降低,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在融化期急剧增加至融化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且土壤有机层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酶活性在融化期具有一个明显的年高峰值。海拔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酶活性,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相关显著。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动态。  相似文献   
776.
论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42 个测站12 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夏季500 hPa 纬向风的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50 年以来,高原夏季500 hPa 昼、夜纬向风均呈现整体减弱趋势,且减弱趋势夜间比白天明显,纬向风日较差呈增大趋势。高原昼、夜纬向风在1967 年均存在减弱突变,纬向风日较差存在1965 年的减小突变和1975 年的增大突变,纬向风日较差具有4~6 a 及16~23 a 的显著周期。高原昼夜纬向风异常,使得高原东侧及其以东地区出现异常的上升或下沉气流,且高原纬向风减弱时,长江以北的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降水对高原纬向风异常响应的昼夜差异主要表现在四川盆地东西部降水异常的昼夜差异上。  相似文献   
777.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及采矿废弃地的恢复工程技术,并对矿山生态恢复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安全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78.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北京21世纪世界城市宏伟目标的实现.在引入基于自然与人然良性互动基础上的成水构造、蓄水构造与用水构造等跨学科概念之后,提出区域水生态“供需构造链条说”.进一步,本研究对半个世纪来北京水循环数据分析发现,水资源总量随降水量而变化,相对多年平均量均减,北京水资源生态系统呈弱化态势;2001~2012年用水总量超过水资源总量,水生态系统失衡.循上述发现,对北京区域水生态系统供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揭示北京气候变化与人然活动水文关联效应,指出水循环动态失衡机理的行为贡献因子.最后,基于用水增长有行为上改进空间的思想,提出北京水循环动态失衡在短期运用行为矫正机制,采用总量管理和水市场调节合理用水,长期上运用水环境动态均衡修复原理,启动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复升工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9.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soil total nitrogen (STN) concentrations and stocks are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increasing C-reservoir. The study aimed at quantifying the dynamics of soi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in Imo watershed where there is no knowledge about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SOC and STN pool. Six land use: arable land (AL), forest land (FL), grassland (GL), shrubland hills (SL), urban built-up green (UL), and freshwater swamp-mangrove wetland (WL) were classified using ArcGIS 10.1 and FAO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each land use under different soil depths and slope positions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opsoil layer (0–30?cm) contributed to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 soil nutrients. Land us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OC content, STN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SOC and STN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order of FL?>?WL?>?GL?>?SL?>?UL?>?AL which revealed the potentials of FL and WL for SOC and STN sequestr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land users with th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conserve C and N stocks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780.
通过对郑州市水生态环境、水资源的现状的调查,了解到郑州市淡水资源匮乏,水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郑州市地上水,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超采、地下漏斗的形成和湿地的减少等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