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88篇
综合类   480篇
基础理论   360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31.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天津市1987-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的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算.针对现有模型计算复杂,数据需求量大等不足,通过降维对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数学手段去除次要因素,提炼和突出生态赤字或盈余的主要影响因素,简化模型,以解决可持续发展测度过程中收集数据的困难.运用1987-1996年天津市生态足迹的测算结果建立改进的模型,并应用1997-2006年的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所得结果理想.原模型计算过程复杂,涉及3组模型,10组元数据,有2组衍生数据;新模型较为简单,涉及1~2组元数据,无需衍生数据.  相似文献   
832.
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与生态的重视,并催生了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两方面的评价,首先分别综述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进程,突出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由此总结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有健康危险度法、环评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空间统计或地统计法、相对风险模型等方法;生态安全评价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法、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方法、突变级数等方法.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是从相反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潜在威胁,生态风险评价偏重细节分析,生态安全评价偏重整体分析.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扩大、评价方法的改进、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可信性检验都是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33.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导致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产生.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的不足,使人们可以避开传统的分离培养过程而直接探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核酸探针技术、PCR扩增技术、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剃度凝胶电泳方法等.这些技术方法的采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突破[1~6],使得对某些微生物的研究成为可能,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34.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molecular techniques applied in the studies on microbial ecology,such as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 probes,ampifica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analyses of ribosomal RNA gene sequences,and the progress,performance,achievements and advances made from the researches of microbial ecology in recent years by using these molecula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835.
塔里木河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程芸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4):202-204
概述了由于对塔里木河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原已很脆弱的生境更趋势恶化,并通过分析其现状及原因,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发展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36.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作为干旱区的典型省区,其气候条件、水分等自然因素决定了该省区是以内陆河流域为特征的生态系统。本文论述了该省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发展绿洲灌溉农业的生态变化,并陈述了生态变化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为特征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37.
异质森林火灾模型及火灾扑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火灾元胞自动机模型是研究自组织临界性的经典模型之一。这一模型中森林用一个二维网格来表示,其中每个格点代表一棵树或代表空地,各节点的树具有相同的生长概率和着火概率,以一定的规则进行演化。这一模型没有考虑树木间的差别,因而是同质的。我们考虑到不同树木间由种类、树龄等原因引起的生长概率与着火概率的不同,改进了经典森林火灾模型,提出了一个异质森林火灾模型,并研究了这一模型的自组织临界性。在新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火灾扑救对森林群落分布的影响,给出了模拟结果,该结果与实际的观测结果得到符合。该文的研究可望对森林火灾预测及研究火灾扑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8.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间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839.
秃杉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N、P、K、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及其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以N,Ca或K最高,其次是P,Mg最低。8、14和28年生林分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574.79、833.21和1214.11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占92.87%、86.74%和85.88%,林下植被层依次占2.02%、2.99%和4.62%,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5.11%、10.27%和9.50%;乔木层均以N或Ca积累量最多,Mg最少;秃杉人工林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8年生和14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28年生以干材和树皮为主。3个林分年龄秃杉林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分别为8.97、6.40和4.21kg,其中对N或Ca的需求量最大,Mg最少。  相似文献   
840.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gnitive function is under selection in diverse taxa and that this results in 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ies in taxa experiencing different selective environments. For example, species inhabiting spatially complex environments might be expected to have good spatial learning abilit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local habitat conditions influence learning b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wo recently diverged species of threespine stickleback (Gasterosteus aculeatus complex) in a spatial learning task. The two species reside sympatrically in several lakes. Benthics occupy the spatially structured vegetated littoral zone, whereas limnetics occupy the spatially homogenous open-water pelagic zone. We trained fish to locate a hidden reward in a T-maze and asked whether they did so by learning a body-centred pattern of movement (turn left or right) or by using plant landmarks. Both benthics and limnetics used turn and landmark cues, but benthics learnt the task almost twice as quickly as limnetics. This diffe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benthic and limnetic sticklebacks are equipped with spatial learning abilities well suited to the spatial complexity of their littoral and pelagic habitats. Our findings ad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