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2篇 |
免费 | 247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7篇 |
废物处理 | 16篇 |
环保管理 | 74篇 |
综合类 | 490篇 |
基础理论 | 105篇 |
污染及防治 | 80篇 |
评价与监测 | 51篇 |
社会与环境 | 43篇 |
灾害及防治 | 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典型山区燃煤型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毕节金沙电厂周边土壤重金属(Hg、As、Cd、Cr、Cu、Pb和Zn)污染状况,在电厂周围采集了32个土壤表层样品,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并以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改性灰色聚类法及风险评估编码法(RAC)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除了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低于贵州省土壤平均背景值外,其余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大于该背景值.土壤中的大部分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Cd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具有很强的环境危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g与As、Cd表现为极显著相关,而Zn与其余重金属元素相关性都较弱.生态风险评价得出7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Cd > Hg > As > Cu > Pb > Zn > Cr,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29.72,处于中等生态风险.通过改性灰色聚类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表明电厂西面污染明显高于东面,且Hg和Cd为主要污染物;由风险评估编码法得出元素Cd有效态占18.17%,对环境构成中等风险等级,元素Cr和Zn对环境的危害处于低风险状态,元素Hg、Pb、As和Cu处于无风险状态.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金沙电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应特别重视Hg和Cd这两种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4.
煤矿区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灰色 聚类方 法对韩城 矿区桑树 坪煤矿 水环境质 量现 状进 行了 评价, 其评 价结 果与 模糊综合评 判大体 吻合。该 方法不仅 注意到水 质分级 界限的模 糊性, 而且 信息 利用 率和 精度 均有 较大幅度的 提高。因 此,利用 灰色聚类 进行水 环境质量 评价不 仅方法简 便,而且 结论更接 近客观实 际 相似文献
135.
针对污水厂尾水总氮(TN)含量偏高、微生物可利用碳源低的问题,构建铁炭内电解垂直流人工湿地(ICIE-VFCW)装置,研究了ICIE-VFCW对尾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凝胶过滤色谱(GFC),进一步探讨了ICIEVFCW强化脱氮机制.结果表明,ICIE-VFCW可提高系统对尾水中COD的去除,出水COD可稳定在30 mg·L~(-1)以下,全年、暖季、寒季COD平均去除率较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可提高10.16%、9.81%、11.22%.系统出水TN可维持在10 mg·L~(-1)以下,全年、暖季、寒季TN平均去除率较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提高13.72%、12.90%、16.17%.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物的腐殖度、芳香度及相对分子质量(Mr)均有所下降,且ICIE-VFCW中Mr下降更为明显.湿地基质掺杂铁炭可促进尾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为微生物提供更多可利用碳源,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探索碳纳米材料膜在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能性,本实验选取4种径向尺寸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采用压力辅助过滤技术制备CNTs自支撑膜.通过对CNTs自支撑膜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及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等进行分析,研究了CNTs径向尺寸变化对CNTs自支撑膜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径向尺寸越小,制备得到的CNTs自支撑膜越趋向于形成小孔径的膜孔,且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孔隙面积比越高,膜的MWCO越小.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NT)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NT)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膜平均孔径更小且孔径分布更均匀的CNTs自支撑膜.膜通量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制备的CNTs自支撑膜的通量属于低压膜范围,通量在230~347 L·m~(-2)·h~(-1)·bar~(-1)之间.其中,虽然由径向尺寸较小的CNTs所制备的CNTs自支撑膜的平均孔径更小,但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孔隙面积比和更小的膜厚度,其纯水通量相对高于由大径向尺寸CNTs制备的CNTs自支撑膜. 相似文献
137.
船舶安全熵概念的提出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船舶航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对船舶航行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把握,信息掌握的多少可作为衡量船舶安全的一个标准.把船舶航行链分为5种信息处理过程,利用信息熵的原理,提出船舶安全熵的概念,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船舶航行信息过程的具体因素,建立船舶航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5种信息单元及其安全因素权重,对船舶航行的安全熵进行计算,可根据评价模型对船舶安全进行有效评价.利用渤海湾船舶M进行验证,其结果发现船员素质安全熵最大.船舶安全熵方法是对船舶安全评估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8.
Marie Authier Micheline Gagnon Monique Lorti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2013,19(3):262-27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weight of the load (12 kg, 22 kg) and of the height of the grasp (high: 126 cm; middle: 64 cm and 95 cm; low: 33 cm) on the handling techniques adopted by six experienced handlers and six novices having only limited handling experience during a free box-handling task. Each subject had to transfer two sets of 16 boxes from a platform to a four-wheel cart. The observations dealt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subject at the beginning of transfer and at deposit (position of the back, knees and feet, pelvic orientation, position of the hands), his way of moving during the transfer (position of the feet), and his way of positioning and moving the box during handling (tilt of the box, impulse given to the box, grip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ight and the height of grasp/deposit had an influence on the techniques adopted by expert handlers and novices. Some of these variations are common to both groups but many of them are not, such as the position of the knees, the grip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box.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ot one method that is suitable for all situations, and that expert handlers may have learned how to adjust their methods to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erts’ techniques could help in redesigning efficient train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139.
针对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对比研究了Al2(SO4)3和Fe2(SO4)3在不同絮凝剂投量和pH时的混凝处理效果,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凝胶渗透色谱(HPSEC)等对混凝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2种混凝剂在投量为63.5 mg/L时可获得30%以上的COD去除率,且最佳pH为中性附近。当投量小于32 mg/L时,Al2(SO4)3较Fe2(SO4)3具有更高的COD去除率,进一步增大混凝剂的投量很难提高Al2(SO4)3对COD的去除率,而Fe2(SO4)3则在有限范围内能持续提高COD去除率。EEM光谱分析显示,与Al2(SO4)3相比,Fe2(SO4)3对有机物具有更广的处理范围和更好的去除效果。HPSEC分析表明,Fe2(SO4)3相对于Al2(SO4)3在去除重均分子量为2 776、1 856和1 325 Da的有机物组分方面具有优势。铁盐或铝盐混凝是深度净化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的可行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40.